首页 百科知识 重大关头决断,更应沉着镇定

重大关头决断,更应沉着镇定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鬼谷子在论述有关“决断”这个话题时说,在重大关头,要做出正确决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以至于古代圣贤需要利用占卜来帮助决断。越是重大关头,越应该沉着镇定,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以免让事情陷入更为复杂的境地。在这危急关头,吴汉丝毫不乱阵脚,召集各部将,要他们稳住军心。这时能保持果敢、沉着、镇定的态度,方显英雄本色。重大关头做出决断,不仅要求决断者要胆大心细,还要能准确抓住对方的心理,有的放矢。

鬼谷子在论述有关“决断”这个话题时说,在重大关头,要做出正确决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以至于古代圣贤需要利用占卜来帮助决断。越是重大关头,越应该沉着镇定,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以免让事情陷入更为复杂的境地。

东汉光武帝时,大司马吴汉奉命进入成都地区,讨伐割据一方的公孙述。结果一战下来吴汉大败,被敌军围困,而援兵也未到。一些部将要求率主力杀出重围。在这危急关头,吴汉丝毫不乱阵脚,召集各部将,要他们稳住军心。之后,吴汉关门闭户三天,坚持不再出战,同时以酒肉款待将士,喂足战马,以逸待劳。他还令人在寨中增设战旗,大放烟火以迷惑敌人,后乘敌军大意之时,夜间率精兵杀出重围,成功与援兵会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让吴汉在险境中保存了再战的实力,最终反败为胜。

在生活中的危急时刻,我们如果也能做到如此,又何愁不能渡过“难关”呢?

其实,在面临重大选择的关口,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焦虑或紧张情绪,这就要看是否能够自我调节、自我克制了。淝水之战时,谢安和张玄下棋时神闲气定,其心中未必不忐忑或激动。这一点在客人告辞后他的反应中便可看出:当时的谢安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由此看来,面对危急,自我调节,才能最终走出危急。这时能保持果敢、沉着、镇定的态度,方显英雄本色。

汉景帝即位后,鉴于藩王势力太大,采用了晁错的削藩之策,削夺藩王们的封地。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一直阴谋叛乱。景帝听从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不愿束手就擒,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揭开了“七国之乱”的序幕。叛军声势浩大,很快占领了大片土地。这时,平日和晁错有仇怨的大臣趁机劝说景帝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汉景帝此时也乱了方寸,他竟听信谗言,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同时,汉景帝下诏书招降吴王刘濞,刘濞笑道:“我现在已经是东方的皇帝了,谁还有资格对我下诏书?”此时,景帝才对错杀晁错悔恨不已,赶忙调派周亚夫等将领率兵平定叛乱。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仅用三个月便将叛乱彻底平定。

汉景帝是缔造了“文景之治”盛世局面的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平定“七国之乱”,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但他错杀晁错一事,属于决断失误,留下了永远抹杀不去的污点。

东晋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叛乱,打了败仗,不久就病死了。王敦的哥哥王含和儿子王应,也都跟着王敦一起谋反。王敦死后,王应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含不同意,他认为应该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说:“王彬平时总和大将军发生争执,你还想去投奔他!”王应说:“这才是应该去的原因,父亲强盛的时候,王彬能够坚持己见,他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看到别人面临困境,他一定会表示同情。而王舒没有什么肚量,恐怕不会收留我们。”王含坚持要去投奔王舒,王应只好随他前往荆州。王舒果然把他们抓住,丢到江里去了。而王彬听说王应他们会来,已秘密准备好船只等候他们,他们竟然没能来,王彬感到非常遗憾。

在性命攸关的时刻,王应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分析和判断,确实是十分难得的,可惜最后他被王含连累,不幸死于非命。

重大关头做出决断,不仅要求决断者要胆大心细,还要能准确抓住对方的心理,有的放矢。朝鲜战争后期,在停战谈判过程中,面对美方从一开始就在谈判桌上提出的无理要求,在军事上接连制造事端的行为,指导谈判工作的周恩来通观全局,精辟地分析道:“美国在朝鲜问题上不能不谈判停战。由于内政外交原因,他不能不拖一下,但不能破裂,而只能破坏……目前谈成的可能性增长,但拖的可能性还存在,全面破裂的可能性不大。”正是在这种科学判断形势的前提下,周恩来提出了正确的谈判方针——“不怕破裂,也不怕拖。愿和,但也不急。”正是在这一正确决策的指导之下,谈判最终取得了成功。

可见,在重大关头,除保持冷静、恪守原则外,也要懂得变通,以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事情才会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