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德镇大棚全自动灌溉系统

景德镇大棚全自动灌溉系统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鄱阳距景德镇不远,水路陆路都可抵达。“搭烧”是景德镇窑业的行话。在景德镇,一般大点的窑户都有自己的窑炉。不过,景德镇公共窑的方便,对外国艺术家真是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仍是景德镇窑业恪守的风俗。无论是江家大棚还是段家坯行,最怕的就是老天变脸了。这是景德镇窑业独有的风光,也成了游客们镜头中捕捉的风景。

景德镇陶瓷成型业分工很细。江家大棚是一个做大件的窑坊,段家坯行则专做圆器。都是家庭作坊。

伏天虽然过去了,跟着来的却是江南的秋老虎。江家大棚里,因为刚接了一位法国小伙子的大单,正加班干活,再热也没时间歇着。江家大棚是一个做大件的窑坊,窑炉和拉坯都在同一个大棚里,做饭吃饭也在里面。拉大件坯是个力气活,拉直径一米的圆坯得两个男人合作,一大团泥放在坯车上,—人坐一头,四只手同时用力才行。大铁风扇对着拉坯的兄弟俩呼啦呼啦地吹着,他们的汗就直接流进泥里。那位法国小伙订了一批大圆坯,本来,这些直径一米的圆坯是江家大棚做瓷桌面用的,但那位外国艺术家想把它们做成一种大型户外艺术装置。他拿了设计图样给江老板看,江老板看见那些圆坯将被画上一些乱七八糟的青花线条,堆砌成一片不规则的建筑物,他不知道这样的东西有什么好看,哪里比得上他请的画匠画出来的梅兰竹菊的青花桌面。外国人嘛,想法就是稀奇古怪。不过,他当时还是很宽厚地对那法国小伙子的翻译说,设计得很有趣,我会认真做好这批圆坯的,他可以在上面画出任何他想画的东西。

※上中图/拉大件的作坊一角

※下图/草地上晒的坯

※上图/拉大件的坯必须两人操作

一窑可以烧二十张,第一批坯已拉好晾干了,师傅们正在犁坯。拉坯是瓷器成型的第一道工序,坯拉成后一般得干燥六天,然后用特别的刀具进行犁坯。现在很多关于瓷器制作的书上写到这道工序时用的词是“利坯”,其实最早是叫犁坯。犁大件的坯,还真像用犁具犁田,犁掉的泥片像一道道泥石流飞起来,很快就在坯车旁堆成一座小山。而坯车上的圆桌坯则越来越精巧规范。

除了法国小伙的订单,大棚里还有烧好的一张张白瓷桌胎,江家女人们往桌面贴着釉上花纸。贴花纸的瓷桌属于面向普通百姓的大路货,虽然价廉,但是走量大,所以也是江家大棚的主要业务。女人们贴好花纸后还要将这些桌胎放进烤花炉烤花,就是在电炉里以800度左右温度加温,花纸图案便烤在瓷面上了。女人们一边做着自己的事情,一边家长里短地聊天,聊着聊着就大声笑骂起来。又有年纪大的长辈相约着九月十九日,去冷水尖的庙里为观音菩萨升天做会。

景德镇很多窑户,都是兄弟父子叔侄,婆嫂姨娘合伙一块做的,或烧窑,或做坯,或施釉,一个家族合起来就是一座窑坊。这种生活形式为女人们的聊天提供了说不完的话题,也使单调的干活变得有了趣味。家族式的作坊在中国已经不多了,而在景德镇民间,从古到今,除了上世纪中期有过几十年的人为截流,它们一直都绵绵不绝。古镇上那些受封为中国工艺大师的民间陶瓷艺术家,也往往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从而才有了“陶瓷世家”的荣耀。

江家大棚的窑老板是兄弟俩,老家在鄱阳,不过在景德镇已是好几代了。自从明代开始,景德镇民窑的空前发展,民窑作坊规模的扩大,吸引了饶州七县以及南昌、抚州、吉安、丰城、余江等地很多人纷纷来到景德镇杂居从事窑业。鄱阳距景德镇不远,水路陆路都可抵达。所以景德镇除了都昌人很多,鄱阳人也很多。明清两代景德镇陶瓷业的蓬勃发展,为地处鄱阳湖畔,饱受水涝之苦的贫苦农民提供了谋生的机会。老一辈人来到景德镇,大都是从劳力活干起,渐渐站住了脚跟后,才慢慢进入了满窑行、匣砖行、圆器行、烧窑行等。

离江家大棚不远是段家坯行,主要做圆器。坯行有四架坯车,段家的几个儿子及请来的工人,几乎每天是十多个小时在不停地劳作。官庄的空场地上,到处都晒着他家大大小小的坯。刚拉好的泥坯得晒一星期,才能进行犁坯修坯。否则未干透的坯放进窑里烧,一定会烧裂。段家的坯卖得很便宜,除掉泥钱的成本,段家不过是赚一点点手工钱。所以,来他家订坯的客户很多,有些还是做色釉瓶的大瓷行。段家的坯便宜,用的瓷泥当然是等级很次的泥,不过景德镇的瓷釉在高温烧制下特别漂亮,可以掩蔽瓷泥的缺陷。特别是高温色釉,越差的瓷泥在高温窑变过程中受力越强,不仅发色越漂亮,而且受损率也低。有了价廉的优势,做中低档批量瓷的很多瓷行就都选择在段家进坯。段家依靠的是几个身强体壮的儿子的劳动力。因为他家不烧窑,坯也不施釉,所以同样很适合一些外来的艺术家和瓷艺爱好者。他们可以买来这些泥坯进行各种试验和创作,然后选择窑坊搭烧。

“搭烧”是景德镇窑业的行话。在景德镇,一般大点的窑户都有自己的窑炉。但有的时候烧的瓷器量小,可客户又急着要,就得到别人的窑里去搭烧。还有不少瓷器彩绘艺人和外来艺术家,他们一般都是搭烧。因为所绘的瓷器用釉不同,需要的窑温和气氛也不同,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窑炉,这样又方便又经济。来景德镇的外国艺术家喜欢将搭烧的窑坊称作公共窑,很科学的名称却似乎没了地气,所以,除了老外和学生,谁都不会说“公共窑”这个词,只说去搭烧。不过,景德镇公共窑的方便,对外国艺术家真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段家坯行的泥坯不仅便宜,而且依照景德镇行规,客人买坯时都不用先付钱,要等烧出瓷后再付钱。烧出的瓷器如果裂开了,双方都认定是原坯的问题,买家可以不付坯钱。一般来说,瓷器烧后的裂纹是横向,就是坯的问题,竖向的裂纹才可能是搬运或满窑时不慎碰撞产生的。如果是窑的问题,主家可以不付烧窑的钱。但约定俗成的规矩,窑主也不用另外赔偿。主客双方都是口头议价,用不着写字据。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仍是景德镇窑业恪守的风俗。

无论是江家大棚还是段家坯行,最怕的就是老天变脸了。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他们往往只敢相信一半。做坯这一行,无论圆器琢器还是瓷板,最怕的就是下雨。因为泥坯做好后都得先放在外面场地晾晒多日,湿坯最好是尽量少搬动,所以对天气的预测越准确损失越少。坯行老板大多是自学成才的气象学家,我就听他们说过很多民间的气象谚语。只要是开始下雨点了,所有晾了坯的人家就得全家动员赶紧收坯了。每逢此时,最苦的就是老段家这样的大坯行了,场地上那么多的坯,一板车一板车地收,真要有大雨落下来,哪里收得过来,最少也得损失一半。不过,像江家桌面这样的大坯,还是会留在场地上,天阴下来的时候,江家男女老少会急急忙忙扯来事先备好的塑料薄膜给大坯盖上。湿桌坯每张都有好几十斤重,下雨时人手再多,临时收坯进屋也是做不到的。坯是放在同样大小的圆木架上,下雨时盖上薄膜,雨水落下来,就直接从木架下流走了。

在景德镇的空场地上,只要天晴,你会看见晒满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泥坯,夜里也不收进屋去。这是景德镇窑业独有的风光,也成了游客们镜头中捕捉的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