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凤霞与凌源评剧艺术

新凤霞与凌源评剧艺术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凤霞是优秀评剧艺术家,大家看了评剧《刘巧儿》、《花为媒》、《乾坤带》,非常佩服。然而,说起这位著名艺术家,新凤霞能在凌源评剧团收徒传艺,大家都很惊讶。经过认真筹备,第4天,在县招待所举行了新凤霞收徒仪式。新凤霞在拜师仪式上对徒弟提出了严格要求,并表示一定把朝阳和凌源的评剧团带好。新凤霞在辽西收徒传艺,在招待所住了10天,竟没有惊动新闻媒体。希望今后共同努力使评剧艺术之花开遍凌源、开遍辽西。

新凤霞是优秀评剧艺术家,大家看了评剧《刘巧儿》、《花为媒》、《乾坤带》,非常佩服。新凤霞苦孩子出身,曾经受过各种磨难,但其艺术造诣却日益提高。在中国评剧界发展为“新派”创始人。再看她的《回忆录》和《以苦为乐》等著作,大家更是无限的敬佩和同情。然而,说起这位著名艺术家,新凤霞能在凌源评剧团收徒传艺,大家都很惊讶。

那是在1986年初夏,凌源县政府主管文化的副县长与文化局薄国新局长、王子先团长一起,带领县评剧团的全体演员,到朝阳县招待所,亲自聆听新凤霞传艺报告,由衷地敬佩这位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高尚品格。那天听传艺报告的有朝阳市文化局领导,朝阳、凌源两县政府领导和两县剧团的演职人员,共80余人。新凤霞没有讲稿,桌上放着不少会前征求意见的字条。她紧靠话筒,神态自然,讲了评剧艺术的渊源和流派,然后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地讲了评剧演员的素质要求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右)与徒弟谷文月

她说:“评剧是年轻的剧种,它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发展得很快,产生了不少流派。它运用的已不再是当年的发源地唐山语言了。我的唱法就是,用普通话为标准,字音正,还要保持当年的滦平韵味,这也可以说是我们新派评剧的特色吧!”

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对评剧演员的练功要求。她说:“有一个好嗓子,还必须会唱,怎么才叫会唱呢?会唱就是声带能灵活运用,松弛自如;或唱得轻如鹅毛,或唱得重如倒海翻江。能不能唱出气势来,与呼吸控制的好不好有密切关系……”

“要练好‘气口’就是练好呼吸,‘练好丹田气,走遍天下无人敌’,但是演员不能自满,要永远虚心。现在北京前门大街商店整天放《刘巧儿》的唱腔,我每次听到,都要找自己的不足,还要在哪些节骨眼上下工夫。”

新凤霞边讲,边做手势,有时还带上几句唱腔,台下演员听的全神贯注,有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结果那次传艺报告,一直讲了三个半小时,直到招待所晚饭铃声响过几遍,大家还是围着新凤霞不愿离开。最后,凌源县剧团的一位年轻的演员硬从会场把新凤霞老师背上二楼(当时新凤霞已坐轮椅)。

第2天,凌源县与朝阳县政府两位县长一齐去看望新凤霞,问新凤霞:“你的身体那么虚弱,怎么讲那么长时间呀!累坏了我们可负不起责任哪!”新凤霞意味深长地说:“我来一次辽西不容易,而且大家提了那么多问题,还有你们那些政府领导百忙中都来听。为了发展评剧艺术,使评剧事业后继有人,我要尽量多讲,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

第3天,当一些演员把想拜师的强烈愿望转告给新凤霞时,她犹豫了一下。接着,她表示可以商量。新凤霞后来把她的意思解释给大家。她说:“我的身体已瘫痪了,不能指导学生动作了,而且瘫痪消磨了大部分精力,我不想让这些求学心切的青年人做个有名无实的徒弟。”所以她沉思良久,但到第3天,她告诉大家:朝阳和凌源的党和政府重视评剧艺术的发展,这些孩子也好学心切,使她很受感动。她决心克服困难,在朝阳凌源再最后收一批徒弟。

于是,这个好信息连夜传达到两个县的剧团里。大家兴高采烈,纷纷参与进来。经过新凤霞的多次面试,终于选定了3个目标。她们是凌源县评剧团的李素梅、朝阳县评剧团的袁立梅(现为剧团副团长)和另一个比她小两岁的素质很好的女孩子。

经过认真筹备,第4天,在县招待所举行了新凤霞收徒仪式。李素梅等3名演员在仪式上正式行了拜师礼。新凤霞在拜师仪式上对徒弟提出了严格要求,并表示一定把朝阳和凌源的评剧团带好。

拜师前,朝阳和凌源县政府的同志商量,想给新凤霞拿些报酬,但新凤霞坚辞不受。她说,“朝阳、凌源地区经济贫困,我不能拿你们一分钱,只有好好教这几个徒弟,把我的知识和艺术经验传下去,以带动评剧事业的发展。使评剧事业在你们这里后继有人,我就心满意足了。”新凤霞说着,眼睛里含着泪花,这位可敬的优秀艺术家,带病从京城来到辽西农村收徒,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一分钱不要,只求评剧事业后继有人,她的事业心、责任感及光彩照人的形象何等感人哪!

新凤霞在辽西收徒传艺,在招待所住了10天,竟没有惊动新闻媒体。她不让报道她,只让我们照了拜师相,并且拍了几个集体合影照片,更不让惊动当地党政机关领导。这位优秀的国家级艺术家,虽然半身瘫痪,但每天都把衣服穿戴整齐,自己画上淡妆接见客人,以示对别人的尊重,这是多么平易近人,又是何等亲切感人哪!

有一天早饭前,人们在新凤霞住宿的房间等侯,听见里面有刷东西的声音。一个徒弟进去看,原来是新凤霞正在水池边用一只手刷手绢。徒弟说:“老师您洗手绢怎么不告诉我呀!”新凤霞说:“我自己能做的事从不麻烦别人,在家里在外面都是这样。”是啊,新凤霞品格高尚,意志坚强,一心替别人着想,替群众着想,从不愿麻烦别人,就算是她收的徒弟,她只是从学业上、艺术上去严格要求她们,而自己的生活私事,从不去找徒弟。

新凤霞在辽西收了3个徒弟,亲自讲课3次,辅导三天两夜。她还从北京带来一个徒弟现身说法辅导动作,并答应以后可去她家继续学习评剧段子。

新凤霞从朝阳返回北京那天,县里坚持派专车送。但她坚决不同意,一定坐火车返京,而且不让惊动市、县政府其他领导。按着她的要求,李素梅等三个徒弟和年轻演员背着她上了火车。火车开动了,大家的眼泪也都流了下来。

1986年6月末的一天,凌源县政府收发室收到了一个大信封。是寄给政府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的,在收信人面前、大家打开信封,仔细一看,啊!是新凤霞老师寄来的她自己写的《以苦为乐》回忆录。书中除有亲笔签名外,还夹了一封信。大意是:我在辽西期间,承蒙盛情接待,深受鼓舞,对你们重视和支持评剧艺术的发展深表感谢。希望今后共同努力使评剧艺术之花开遍凌源、开遍辽西。这位在北京的优秀评剧艺术家直到晚年还不忘评剧艺术的发展,不忘凌源评剧团的发展,不忘老朋友,实在感人至深啊!

参加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左)凌源收徒仪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