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煤炭运输线上的奉献者

煤炭运输线上的奉献者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廉龙18岁子承父业,走上了公路养护工作岗位。汝箕沟公路和石炭井沟公路地处贺兰山中部,山高、沟深、坡陡、弯急,落石不断,昼夜车流量达6000余辆,由于地形特殊,是汛期防汛重点,再加上近年来超限超载大吨位车辆的碾压,路况更是雪上加霜。2006年7月14日,一场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袭击了汝箕沟公路,把路冲得千疮百孔,造成交通中断,受阻车辆排了几公里。2009年7月7日晚8时,一场十年不遇的洪水袭击了汝箕沟公路。

煤炭运输线上的奉献者

——记全区先进工作者、大武口养护中心主任廉龙

廉龙简介

廉龙,男,汉族,出生于1959年12月,宁夏银川人。1980年11月参加工作,2004年长安大学路桥专业函授毕业,现任宁夏公路管理局石嘴山分局大武口养护中心主任。

在工作中,他敢于担当,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以身作则,于2010年被自治区授予“全区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宁夏交通运输厅评为全区交通运输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他带领的养护队伍团结拼搏,努力工作,2010年被中国海员工会授予“全国优秀五型班组”称号;先后于2010年、2012年获得了中国海员工会、自治区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等荣誉;多次被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评为“先进集体”。

在莽莽苍苍的贺兰山北端深处,有两条盘绕蜿蜒在山谷里的煤炭运输专用公路——汝箕沟公路和石炭井沟公路。这里山大沟深,怪石林立,自然灾害频繁,车流量大,重型车辆多,是宁夏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环境最为恶劣、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拣炭的,一问才知道是养路段的。”这是过去人们对这里养路工的描述。由于其承载着“太西乌金”的向外运输任务以及每年上千万吨货物运输量而备受各界关注,容不得公路养护工作有丝毫的懈怠。

承担这两条“经济动脉”养护任务的宁夏公路管理局石嘴山分局大武口养护中心,是宁夏公路系统闻名遐迩的先进养护单位,曾被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全国优秀五型班组”荣誉称号,多次被宁夏交通运输厅、宁夏公路管理局授予“先进集体”,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中心主任廉龙2010年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全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区交通运输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普通的养路人,面庞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廉龙不畏风雨,不惧严寒,披星戴月,常年坚守在环境异常艰苦的公路养护生产一线,以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养护中心这朵盛开在贺兰山中的文明之花,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奉献给了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辉煌的人生,成为南来北往司乘人员有口皆碑的先进人物。

■一生甘当铺路石

“怕累,吃不了苦,就当不了个好养路工。”这句话是廉龙的口头禅。廉龙今年53岁,从事公路养护工作30多年来,他以路为伴,以养护中心为家,在暴雨洪水频繁、天寒地冻的恶劣自然条件下,把养好路、管好路、护好路,作为自己的天职,保证了养护路段的完好、安全畅通。他像一颗永远闪光的铺路石,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实践了自己“当一个人民满意、组织上信得过的养路工”的誓言。

驾驶压路机

廉龙18岁子承父业,走上了公路养护工作岗位。带着父辈的期望,在组织和领导的培养教育下,处处学先进、争先进,凭着一股不甘落后、永不服输的劲头儿,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在辖养路段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经受了夏天脸晒得脱皮、冬天四肢冻得肿伤、劳动时手上磨起血泡的痛苦考验。刚参加工作那些年,工作和生活条件很艰苦,居住在“冬春沙壅墙、房间冰冰凉,夏秋蚊虫旺、不敢开门窗”的陈旧道班房。道班离城市较远,买蔬菜不方便,他就吃苦苦菜、沙葱等野菜。当时道班没有汽车,他就乘坐手扶拖拉机,在姚西道班管养的17公里砂石路上颠簸了近5年。汝西公路铺沥青路面时,在一次高温拌和油料过程中,他被滚烫的沥青烫伤,领导让他休息,同事们也心疼地劝他去医院治疗,可他只是用简单的土方法处理后硬是坚守在工作岗位。参加工作后的数年中,他曾先后在汝箕沟口、黄草滩、石炭井等多个道班工作,这些道班全都在贺兰山中。2005年,组织任命他为大武口养护中心主任,他带领46名养护职工承担起了养护汝箕沟公路、石炭井沟公路和国道110公路石嘴山段共计180公里道路的重任。

汝箕沟公路和石炭井沟公路地处贺兰山中部,山高、沟深、坡陡、弯急,落石不断,昼夜车流量达6000余辆,由于地形特殊,是汛期防汛重点,再加上近年来超限超载大吨位车辆的碾压,路况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廉龙和他的同事们为养好公路,长年累月超负荷劳动,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坚强抗“压”的铺路石精神。

■奋力抢险保畅通

为了保障运煤专用公路的安全畅通,廉龙带领同事们勤奋工作。盛夏期间,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头顶烈日,脚踩热浪,修补坑槽,处理路面病害。隆冬季节,他们常常顶着凛冽的寒风,在零下20多度的山岭上巡路排险,遇到雪天车辆受阻,他们则在20多公里的路段往返撒沙。遇到突发的自然灾害,他们不顾一切,不分昼夜地全力抢险。廉龙常说:“路畅我荣,路阻我耻”。2006年7月14日,一场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袭击了汝箕沟公路,把路冲得千疮百孔,造成交通中断,受阻车辆排了几公里。大灾面前廉龙带领养护工们奋力抢险,并主动腾出养护作业站的职工宿舍和会议室,安排受阻司机、乘客休息。当便道抢通,受困汽车重新启程时,数百双手不停地挥动向他们致谢、告别。

2007年7月21日下午6时许,劳累了一天的养护工们已下班休息,忽然传来了汝箕沟公路一处山体大塌方,垮塌山石达1100多立方的消息,廉龙立即组织人员奔赴塌方现场,全力投入抢修。他们冒着塌方还会随时出现的危险,经过数小时奋战,恢复了被阻断的交通,保障了这条咽喉要道的畅通。

检查公路

2009年7月7日晚8时,一场十年不遇的洪水袭击了汝箕沟公路。全长21公里的路段,山体多处滑坡,泥石流严重,9处路面被冲断,路基坍塌、交通中断,造成了沟内车辆被堵、人员被洪水冲走的惨重局面。险情就是命令,在抢险人群中,身材魁梧的他一身迷彩服格外引人注意。他顶着倾盆大雨,踏着乱石污泥,组织职工连夜抢险,调度道路抢修机械清理泥石,哪里险情最重,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那个“特殊”的时间段里,为了使道路能快速抢通,他在灾害清理现场整整坚持了两天两夜。责任心很强的他,别说热气腾腾的饭菜,就是冷饭也不能按时吃到嘴里,他的胃病犯了,疼得额头直冒冷汗。同事们劝他休息一会儿,可他仍强忍疼痛带着抢险队伍奋战在水毁抢修第一线。他知道水毁道路抢修十万火急,作为领导,此时他决不能离开现场。工地机械手不够,他就跳进驾驶室亲自操作。在无法使用机械的路段,他索性脱去已湿透的外衣和鞋子,同队员们用铁锹挖、用手扒,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心里想的只有快速把路抢修通。经过41个小时的奋战,被堵的公路恢复了通车。当廉龙看到无数受阻的车辆缓缓驶过,车上的司机不停地向路边一脸汗水、一身泥巴的抢险队员招手致意、鸣笛致谢,许多司机还不停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时,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勇于创新提效率

多少年来,公路养护都是“铁锹、洋镐、扫把、四轮拖拉机齐上路”的生产劳动密集型作业方式,职工的劳动强度很大。为完成全年养护任务,每年4月至10月职工加班加点超负荷作业,加上人员因退休等因素自然减员,不能满足现代化养护管理工作的要求。

廉龙不但是一个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创新者。2009年年初,宁夏公路管理局决定在全局选点试行机械化养护,廉龙主动请缨,他所在的养护中心被选为三个试点之一。对大武口养护中心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其成败如何直接影响到全局的养护工作。为此他精心谋划,把机械化养护作业作为中心的头等大事来抓,亲自参与制定了机械操作人员岗位考核细则、机械设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关于机械化养护试点的管理制度。他结合中心机械多、驾驶人员不足的现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机械操作人员,并在中心用工管理制度中明确提出,鼓励职工学习各种操作技能,中心给予提供学习时间、承担费用等激励措施。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为机械化养护改革顺利运行提供了制度和人才保障。

他组织人员加工改造扫路车、除尘机,全身心地投入到路面清洁工作中,既保证了路面清扫的及时性,又有效地解放了劳动力,再利用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加大对路基养护的人工投入。通过组织使用路面切割机、风镐、轮式挖机等小型机械维修路面,既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中心全年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为了弥补养护经费的不足,他利用节假日,组织职工对外承揽工程,获取利润。他将大型机械设备采用集中管理,在满足养护生产的前提下,出租闲置的设备,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大型设备养不起、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一年的运行,机械化养护试点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全区公路系统推广机械化养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舍家爱员铸铁军

生活和事业,有时候是一个音节里两个和谐的音符,有时又像一块磁石上相互排斥的两极。当生活与事业发生矛盾时,是生活给事业让路,“小家”服从于“大家”,还是事业靠后,先顾“小家”,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选择。廉龙选择了事业,“两家”在他心里的位置,“大家”比“小家”更重要。三十多年来,廉龙舍小家、顾大家,就像一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把对生活的爱和对社会的情,都寄托在了他养护管辖的公路上,他又像是公路养护中的“高标号沥青”,把身边的“铺路石”牢牢地粘在煤炭专用线上。

2008年春季,因路面病害抢修任务繁重,他在国道109线工地一蹲就是35天。一天,他正在指挥抢修,突然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说他的老母亲病重住院,让他赶快回去看看。他哽咽了,手也在不听使唤地颤抖,他恨不得飞回到母亲的身边去尽孝,他深知《母亲》歌词里的含义。此时此刻,对母亲的牵挂、对工作的执着,让这位高大的汉子承受着亲情和事业上抉择的巨大痛苦。待心情稍稍平静下来,他马上对电话那边的妻子说:“现在路上工作任务又急又重,我身为中心负责人,实在离不开啊,请你替我照顾好母亲,多操点心吧!”妻子无奈,放下了电话。他哪里知道,此时妻子也重病在身,怕影响他的工作,不愿让他承担过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因而没有说出口。没几天,妻子也病倒了,病情诊断结果是肝硬化并有少量积水,已下不了床,也需要家人照顾。本来话就不多的廉龙,此时更沉默了。作为儿子,在母亲病重时不能服侍和看望,尽一份孝心,他感到自责、内疚。作为丈夫,想着妻子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面容,那满面渴望丈夫陪护的神情,他心里的酸楚与歉疚,无法言表。为了多给母亲一分孝敬、多给妻子一些关爱,完成抢修任务后,他挤出时间赶往家中,做她们爱吃的饭菜,尽一点作为儿子和丈夫的责任。看着丈夫憔悴的面容,妻子心疼地说:“忙你的去吧,我没事。”他的眼睛湿润了……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廉龙不但是个孝顺儿子、尽责的丈夫,他更是一位称职的领导。他关心职工生活,心系职工利益。2009年夏天,廉龙带着职工在汝箕沟内施工,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他们脸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淋漓的汗水浸透了他们橘红色的“军装”,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日中午吃饭时,他看少了几名职工,询问得知他们还在加班,就立刻告诉司机:“快去开车把他们接回来吃饭,把人都饿坏了。”“把人都饿坏了”,这朴实无华的语言,透出了对职工的关心。工地离吃饭的地方也就五六百米,可他不愿意让职工们饿着肚子干活。他所带领的一班人,多年跟着他顶着星星去,伴着月亮归,却无怨无悔,被誉为“铁军”。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原任厅长周舒说:“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是廉龙和他的养护队伍的一贯作风。”2009年7月,交通运输厅斥资近千万元,将汝箕沟至古拉本路段重新修建,这将成为宁夏最长的一条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由石嘴山公路分局承担。了解这条线路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段路傍山临水路面窄,拉煤车辆昼夜不断,要在保证半幅通车、半幅施工的前提下,于10月20日前保质保量完成6.45公里的施工任务,是很难做到的。况且只有3个月的施工时间,还处在雨季,没有人敢担此重任。上级领导研究决定将此重任交给廉龙和他带领的“铁军”。接到任务后,廉龙带领“铁军”昼夜坚守在工地,从施工组织设计到施工各环节的控制,责任落实到人。他还大胆进行技术革新,改进了混凝土的配合比,既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又保证了质量。他说创新给了他动力和勇气。经过一百多个日夜的鏖战,他们终于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受到交通运输厅领导的好评。

身为一名普通的养护中心主任,廉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世之举,但他以一名平凡养护工的身份坚守着对公路养护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他心系公路养护、献身公路事业的精神,犹如一颗永远闪光的铺路石,在三十年如一日的养护工作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正是因为廉龙和他的伙伴们精心养护,使坡陡、弯多的高山险路,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平安大道,保障了煤炭运输线的畅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