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珍稀纸币的背后

珍稀纸币的背后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这张纸币,史暄知晓了少年的华盛顿曾有一段痴迷航海,想做一名远洋船长的故事。史暄开始了收集与航海有关的钱币,无论是非洲的、澳洲的、欧洲的众多钱币尽收囊中,并搜集整理这些钱币背后的故事。史暄将这张珍稀的“海味”纸币小心翼翼的收藏起来,然后进一步去了解纸币背后的故事。

史暄是收藏航海纪念品的玩家。喜欢收集航海纪念品是从海事大学读书期间开始的。他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许多与航海有关的纪念品,邮票、钱币、帽徽、袖标等。

毕业后,史暄利用远航的机会继续努力搜集纪念品,特别是各式各样与航海有关的钱币,这缘于一次不寻常的航海经历。

当时,史暄远航来到美国的西雅图港,正值纪念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诞辰的活动。为此特别印制了一张以华盛顿头像和大轮船为背景的纪念纸币,一艘浓烟滚滚的大轮船托着英姿勃发的肖像迎面驶来。通过这张纸币,史暄知晓了少年的华盛顿曾有一段痴迷航海,想做一名远洋船长的故事。史暄开始了收集与航海有关的钱币,无论是非洲的、澳洲的、欧洲的众多钱币尽收囊中,并搜集整理这些钱币背后的故事。

不久前的一次“讲海员故事”的会上,史暄意外得知,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了一张面值5分钱的纸币,上面有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巨轮。巨轮“登”上纸币,在我国纸币史上尚属罕见。据说,驾驶这艘巨轮的是新中国航海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中有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並根据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拍摄了一部电影《“长虹”号起义》。

这部影片立刻引起人们强烈反响和喜爱。史暄将这张珍稀的“海味”纸币小心翼翼的收藏起来,然后进一步去了解纸币背后的故事。

机会终于来了。

史暄休假期间,来到寄纸币给他的朋友晓海的单位——大连远洋运输公司。

晓海是大连远洋运输公司的一名年青的水手,史暄网名“永不离开大海”的网友。

晓海讲起了他刚到大连远洋运输公司时,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这张纸币上的大轮船不是普通的大轮船,它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艘起义的‘海辽’号货船。”晓海带着浓郁地方腔的讲述,深深吸引了史暄。

“海辽”号原为国民政府招商局的往来于上海——厦门—广州的定期班轮。1948年末,解放辽沈、平津和淮海战役相继结束,全国解放的大势已无悬念。

1948年9月18日,“海辽”号接到台北招商局电令,与其他在港船舶于20日清晨启航,前往汕头运兵驰援舟山。

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9月19日,太阳刚刚落山,码头一片寂静。“海辽”号未悬挂信号旗和呜响汽笛,悄悄驶离了码头。

中秋的东海异常的肃静。朦胧中,“海辽”号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鲨,朝西南方向急驶而去。船舱里除了有节奏的机器轰鸣声和螺旋桨绞水的哗哗声,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

晚上九时正,餐厅的座钟刚刚响过,这里已坐满了人。

此时,一位身着船长制服的中年男子健步走进餐厅,他就是“海辽”号的船长方枕流。方船长一改平时沉默寡言的习惯,大声对在坐的50多名船员庄严宣布:“祖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解放了。我要宣布一个重要决定:“海辽”号现在起义!”

方船长的话音刚落,歺厅里顿时欢腾起来。此刻,船员们正为自己未来的前途担扰。从外边传来的消息判断,国民政府有可能退守台湾。经常充当国民党运输商船的“海辽”号货轮如果被强制留在台湾,大伙儿回大陆的希望就没有了。

在一阵欢腾的议论声中,突然从人群中传出一个激烈的反对声:“我不同意!你们投奔共产党,国民党的飞机能放过你们吗!”

此人名叫金久成,“海辽”号的大管轮。

立刻餐厅里一阵躁动。正当人们纷纷指责金久成时,金久成身边一位膀大腰粗的汉子,突然抜出腰间的左轮手枪,指向方枕流船长和船上的报务主任马骏:“你们俩个涉嫌背叛党国,已经被捕了!”

此人正是船卫长侯登山。侯登山的话音未落,就听背后“叭”的一声响,轮机手刘德手中的大板手正砸在侯登山持枪的右臂上,还未等金久成反抗,几个轮机手飞身上前,将侯、金二人捆绑个结结实实。餐厅里瞬时安静下来。

方船长率船起义的决定,得到绝大多数船员的拥护和响应。

方船长一边命令将金久成和侯登山关押起来,一边胸有成竹地对大伙儿说:“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布署和准备,一定能把大家安全送到解放区!”

“海辽”号为了避开国民党飞机和军舰的干扰,继续朝南航行,穿过菲律宾的巴林塘海峽,然后调头北上。

夜色中,“海辽”号渐行渐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就在这时,前方不远海面突然传来一阵枪声。“报告船长,前面好像遇到了海盗!”轮机手满头大汗的敲开方枕流船长的房间。

二战期间的巴林塘海峡周边的国家,把主要精力都集中于战争,巴林塘海峡成了海盗的天堂。

方枕流船长急忙登上驾驶台。只见船头不远处一艘商船正燃起熊熊大火,一艘铁壳小艇停靠在商船旁边,海盗正从商船上搬运东西。

方枕流船长果断命令转舵离开海盗船。不料,船头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十几名海盗已从船艏的锚链孔钻上了“海辽”号。

方船长手握车钟,下令加速朝前方的海盗船冲去……

“海辽”号是二战期间美国建造的“自由”轮改装来的,船壳十分坚固。海盗船哪里是对手,瞬间被撞开个大洞,海水迅速涌进船舱。海盗纷纷跳海逃生……

“海辽”号起义途中,一支意外遭遇海盗的“插曲”,让船员们纷纷伸出大姆指点赞:方船长智勇双全果然名不虚传。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海辽”号平安抵达解放区的信心。

9月23日,“海辽”号起义的第四天,国民党船务总局对“海辽”号的行踪产生了怀疑。报务主任马骏借口发报机出了故障,将电台关闭,“海辽”号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此刻,大伙十分焦急:船务总局一旦发现“海辽”号的行踪,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大伙焦急的时刻,方枕流忽然一拍脑袋:“我有个办法”。说着,方枕流船长将轮机手刘德喚到身边,悄悄耳语了几句。接着刘德带领几名水手爬到船的烟囱上,用油漆写下了“玛丽莫拉”几个显眼的字母。

原来,巴拿马藉“玛丽莫拉”号与“海辽”号属同一船型,除非亲自上船“验证”,否则很难辨识。

方枕流船长“偷梁換柱”的魔术,果然起了作用。第二天中午,一架国民党的飞机围着“海辽”号兜起圈子,然后啪啪拍了几张照片,悻然离去。

但是,仅过了一天,一架涂有“青天白日”旗的战斗机,对着“海辽”号投下了一枚炸弹。虽说爆炸声震耳欲聋,却没有伤到“海辽”号的筋骨。

方枕流船长亲自操纵舵轮,“海辽”号在海上走起“S”形。正在驾驶台监视战斗机动向的刘德,乘着飞机投弹的空隙,率领水手冲上甲板,操着早已准备好的枪支,朝着飞机开火。飞机紧拉操纵杆,不料,慌乱中左侧机翼撞上“海辽”号的主桅,拖着一股浓烟,一头扎进茫茫的大海里。

1949年9月28日清晨,在海上经历了九天九夜的艰难航程,“海辽”号终于胜利抵达大连港

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打电报给方枕流船长和全体起义船员,表示祝贺和嘉勉。

后来,为纪念“海辽”号起义成功,在设计新中国纸币时,特意将“海辽”号图案放在5分纸币的右边,使“海辽”号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解放后,方枕流船长亲手参与组建了大连远洋运输公司,”晓海最后激动地说:“这段故事是我刚到公司时,老一辈船员讲给我的,希望我们年青一代海员继承老一辈海员的光荣传统,为祖国航运事业做出新贡献!”

这张珍稀的“海”味纸币成了史暄讲述海员故事的宝贵实物,常常展现在青少年航海爱好者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