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星状病毒肠炎

星状病毒肠炎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星状病毒由Madeley和Cosgrove于1975年首先报道。病毒表面有5~6个突起呈星芒状,病毒颗粒大小不一致,为单股正RNA,已知有7个血清型。 感染源为患者和无症状带毒者,病后10d内均可排出病毒。本病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轻微,以水样便为主,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 确诊有赖于电镜或免疫电镜从患者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病毒颗粒,或采用ELISA法从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抗原,或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IgM抗体。

【病原学】 星状病毒由Madeley和Cosgrove于1975年首先报道。病毒表面有5~6个突起呈星芒状,病毒颗粒大小不一致,为单股正RNA,已知有7个血清型。

【流行病学】 感染源为患者和无症状带毒者,病后10d内均可排出病毒。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污染水及食物可导致暴发流行,人-人接触常引起散发流行。本病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4~36h。临床表现轻微,以水样便为主,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病程1~4d,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分类正常。

2.粪常规 水样便,pH<7,镜检正常或偶有少量白细胞。

3.电镜或免疫电镜从粪便中找到星状病毒颗粒。

4.用ELISA法检测粪便中星状病毒抗原。

5.用RT-PCR法检测粪便中的星状病毒。

6.血清中星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诊断】 确诊有赖于电镜或免疫电镜从患者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病毒颗粒,或采用ELISA法从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抗原,或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IgM抗体。

【治疗】 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预后良好,目前尚无特殊预防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