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清除术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2周以上出现症状。

(一)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要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适应证】

多因头部受过外力直接打击,产生着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致。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临床表现】

呈现昏迷—清醒—昏迷。

【手术体位】

仰卧位或侧卧位。

【手术切口】

根据血肿部位确定。

【手术用物】

器械包、敷料包、骨蜡、止血纱布、吸收性明胶海绵、双极电凝、缝合线等。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注意事项】

1.整个手术过程保持电凝头干净,不要有焦痂,用湿纱布擦拭,禁用刀片刮,不能拧擦,以免影响电凝效果。

2.清点脑棉时应清点完3遍方可丢弃台下,清点顺序为先清点小脑棉,再清点大脑棉。

3.使用电钻时应将周围的棉片清理干净,以免将其卷入钻头,如卷入,应及时重新清点物品。

4.如遇到大出血,不传递小棉片,以防止堵塞吸引器,延误手术时间。

(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2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适应证】

外伤引起的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者。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意识障碍等。

【手术体位】

仰卧位或侧卧位。

【手术切口】

根据血肿部位确定。

【手术用物】

器械包、敷料包、骨蜡、止血纱布、吸收性明胶海绵、双极电凝、缝合线等。

【注意事项】

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手术配合。

(三)脑内血肿清除术

在外伤性血肿中较为少见,约占颅内血肿的10%。可分浅部与深部两型,前者为复合性脑内血肿,常与枕部着力的额、颞部对冲性脑挫裂伤同时存在,出血多由挫裂的脑皮质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向脑内扩延所引起,常伴有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也可见于凹陷骨折所致者;后者为单纯性脑内血肿,系脑深部血管破裂所致,脑表面无明显损伤或仅轻度挫伤。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适应证】

1.CT诊断明确,并有颅内压增高或局灶症状明显者。

2.清除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后颅内压仍高,脑向外膨出或脑皮质有局限性挫伤,触诊有波动者。

3.血肿位于重要功能区深部,经穿刺吸引后,血肿不见减少,颅内压增高不见改善者。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临床表现】

不同部位有不同症状。

【手术体位】

仰卧位或侧卧位。

【手术切口】

根据血肿部位确定。

【特殊用物】

除同硬膜外手术用物外还需准备显微镜、显微器械、自动牵开器等。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续 表)

【注意事项】

除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外,还应注意:①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有血肿时应先行清除;②显微脑棉切勿剪太小,避免遗漏在脑组织里;③止血时先递明胶海绵,再递相对应大小的脑棉压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