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疗药物穿刺部位的选择

化疗药物穿刺部位的选择

时间:2022-07-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静脉留置针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年老、体弱、血管穿刺困难者。②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用具,填写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24h内上报护理部并查找原因。一般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的空气在100ml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发绀,应立即组织抢救。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常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治疗疾病,是利用液体重量产生静压所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和大气压将一定量的液体(无菌溶液或药液)或血液等注入静脉的方法。

【目的】

1.改善血容量不足,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2.供给热量及营养,促进恢复。

3.纠正体液、水、电解质失调及酸碱失衡,恢复内环境的稳定。

4.输注药物进行治疗。

5.输入脱水剂,利尿消肿。

【常用溶液及作用】

1.晶体溶液

(1)等渗溶液:5%~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用来供给水分、电解质、热量,补充体液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2)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注液和11.2%乳酸钠溶液,用来调节酸碱平衡。

(3)高渗溶液:20%甘露醇、25%甘油果糖和25%~50%葡萄糖注射液,用来降低颅内压、利尿、脱水。

2.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右旋糖酐-70用来扩充血容量,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右旋糖酐-70有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2)羟乙基淀粉(706):用来补充循环血容量。

(3)血液制品:5%人血白蛋白和血浆蛋白等用来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补充血容量,增强组织修复相机体的免疫力。

【静脉留置针应用】

图4-10 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外管柔软无尖,不易刺破或滑出血管(图4-10),依据套管针的种类、病人的情况等可在血管内保留的时间为72h。静脉留置针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年老、体弱、血管穿刺困难者。能够满足病人长期治疗的需要,或由于病人血管穿刺困难,为了保护血管,减轻因反复多次穿刺所带来的痛苦。

常用的静脉留置针是由针头部与肝素帽两部分组成:针头部外为软硅胶导管,后接硬塑回血室部,内有不锈钢丝导针,导针尖部突出软硅胶导管针头部。肝素部前端有硬塑活塞,后端橡胶帽封闭。肝素帽内腔有一中空管道,可容肝素。

【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输液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封管液、无菌透明敷料(贴膜)等。

【操作步骤】

1.备药、核对、排气。

2.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在穿刺点上方10cm系止血带→将输液器肝素帽连接固定好→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尖斜面后,二次排气→以15°~30°进针,见回血,降低角度再进少许→撤针芯,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内→三松→确认通畅后,退出外套管,透明贴固定后,记录留置日期、时间(具体到分钟)。

3.封管方法:掌握SASH(S:盐水冲管→A:药物输注→S:盐水冲管→H:肝素钠封管)封管原则。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及三查八对制度。

2.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治疗要求、药物的性质调节静脉滴入的速度。①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心肺肾功能不良的病人,输入速度宜慢;②高渗溶液、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严格控制输液速度;③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的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④需要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避开静脉瓣,掌握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穿刺原则。

3.加强巡视。观察:①病人反应、穿刺部位及静脉输液情况;②穿刺部位是否漏液,针头有无脱出、阻塞、移位;③输液是否通畅、管道连接处是否漏水、输液管是否有扭曲等。

4.防止交叉感染,做到“一人一巾一带”。

5.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颈外静脉输液】

对于长期持续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长期输入高浓度或有刺激性的药物者、抢救危重病人以及测量中心静脉压的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液(以颈外静脉为例),见图4-11。

【注意事项】

1.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穿刺后24h内更换敷料,以后每日更换,无菌透明敷料防止局部感染。

2.中心静脉导管封管,遵循SASH原则。

3.穿刺针末端连接肝素帽紧密、无渗液。

4.其他同留置针的应用。

图4-11 颈外静脉输液

【输液常见问题】

1.滴注不畅或不滴(图4-12)

图4-12 静脉输液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导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处理方法: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表现为液体不滴,但穿刺部位无肿胀、疼痛。处理方法:调整针头位置,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至点滴恢复通畅。

(3)针头阻塞: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时,感有阻力,松手后无回血,表示针头已阻塞。处理方法:更换套管针,重新选取部位进行穿刺。

(4)压力过低:表现为液体不滴。处理方法:适当调高输液瓶位置。

(5)血管痉挛:由于输入的液体温度或病室温度过低造成静脉痉挛,表现为液体不滴,穿刺点无感觉。处理方法:可采用局部热敷以缓解静脉痉挛。

2.滴管内液面过高 夹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等液体缓缓降至1/2或2/3水平高度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即可。

3.滴管内液面过低 先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升高至1/2~2/3水平高度时再关闭调节器,打开小壶下端输液管即可。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应检查输液器是否与输液瓶衔接好,上端输液管与滴管是否衔接完好,输液管是否有漏气或裂隙,必要时给予更换输液器。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措施】

1.发热反应

(1)原因:输液过程中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原、死菌、药物成分不纯等引起的发热。这些致热物质多来自:①输液瓶、输液器消毒灭菌不彻底、不严格或在操作过程中被污染;②输入的溶液、药品不纯;③操作时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病人主要症状是发热、寒战或发冷。轻者:体温在38℃左右,输液停止后数小时内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初起有寒战,后高热达40~ 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周身不适等症状,甚至有神经、精神症状。

(3)预防措施:①输液之前仔细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

(4)护理措施:①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注意保暖,同时通知医生,观察体温变化;重者,立即停止输液,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②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用具,填写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24h内上报护理部并查找原因。

2.循环负荷过重

(1)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或体内输入大量液体。

(2)临床表现:①病人突感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②肺部听诊遍布湿啰音;③心率快,心律失常;④尿量减少、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心力衰竭症状。

(3)预防措施:①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调节输液滴数;②详细询问病人的既往史,如心功能状况等。

(4)护理措施:①一旦发现,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紧急处理;②病人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可通过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来减轻心脏负荷;③必要时可进行四肢轮扎,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④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药物、利尿剂;⑤高流量吸氧,6~8L/ min,湿化瓶内注入50%~70%乙醇,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善缺氧状态,同时给予氨茶碱和毛花苷C等。

3.空气栓塞

(1)原因:①输液器内未排净空气,输液器与肝素帽连接不紧有缝隙;②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液体走空,未及时换液或拔针。

(2)临床表现:呛咳、胸闷、多汗。一般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的空气在100ml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发绀,应立即组织抢救。

(3)预防措施:①输液时必须排净输液管内的空气;②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③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4)护理措施:①立即让病人取左侧卧位并取头低脚高位,该体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②左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飘移到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避免了阻塞肺动脉入口,从而防止发生空气阻塞;③及时通知医生;④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改善缺氧状态;⑤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