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白血病(型)

红白血病(型)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红白血病是红细胞及白细胞两系同时恶性增生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儿童罕见。血小板减少明显。①骨髓中红细胞系≥50%,且常有形态学的异常,原粒细胞≥30%或血片中原粒细胞>5%,骨髓中原粒细胞≥20%;②红系PAS阳性及血型糖蛋白A表达有助于诊断;③符合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红白血病(EL)是红细胞及白细胞两系同时恶性增生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儿童罕见。临床特征与其他型急性白血病相似,发病较急,病程短促,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其次为发热及出血,但出血程度较轻,多为鼻出血、齿龈出血,内脏出血少见;脾肿大较常见,肝及淋巴结肿大不明显,胸骨可有压痛;偶有皮肤浸润及溶血性贫血。

【检验】

1.血象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大多有中度到重度减少。血片中可见嗜碱点彩、靶形及异形红细胞,并可见到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多,且形态异常。白细胞数一般偏低,少数病例正常或升高,可见到原粒及早幼粒细胞,随着病程的发展,幼稚粒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病例后期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血象也随之而改变,此时幼红细胞逐渐减少。血小板减少明显。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和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原红、早幼红细胞次之,但有的病例原红、早幼红细胞多于中幼红、晚幼红细胞,幼红细胞往往大于50%。本病幼红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是类巨幼样改变(胞体巨大,核染色质细致、胞质丰富、常有突起)和副幼红细胞改变(核形不规整、核凹陷、扭曲、双核、多核、核碎裂和巨型核等)明显。此外尚有幼红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和同一阶段细胞大小不均等特点。白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粒(或原单核+幼单核)细胞占优势,大于30%(NEC),部分原始和幼稚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粒系细胞也有巨幼样和形态异常的改变。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3.细胞化学染色 幼红细胞PAS常呈强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且多呈粗大颗粒、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成熟中性粒细胞内PAS积分比正常人明显为低;而淋巴细胞PAS反应增强。

4.免疫学检验 表面抗原表达主要是血型糖蛋白A、CD13、CD33、CD34。

5.遗传学检验 染色体有5q-/-5、7q-/-7、-3、dup(1)、+8异常。

【诊断】

①骨髓中红细胞系≥50%,且常有形态学的异常,原粒细胞(或原单+幼单核细胞)≥30%(NEC)或血片中原粒(或原幼单)细胞>5%,骨髓中原粒(或原幼单核)细胞≥20%(NEC);②红系PAS阳性及血型糖蛋白A表达有助于诊断;③符合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