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扎实开展工作,助力乡亲脱贫

扎实开展工作,助力乡亲脱贫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月22日昌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六次人大常委会任命我为昌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工作职责是协助主管副县长抓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到昌宁后,根据前任挂职领导是协助主管副县长抓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和文化旅游工作的特点,制订了有重点的具体调研计划,夜以继日,不分休息日,没有节假日地下基层开展调研工作。五项重点工作中,除第三项工作因昌宁“9·16”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和“10·30”地震灾害推延到2016年进行
扎实开展工作,助力乡亲脱贫_滇西发展研究.第三辑

章云平[1]

根据组织安排,在我55周岁的前夕,怀揣为自己家乡尽一份力的心愿,于2015年4月20日从东北大学到昌宁县人民政府挂职锻炼。5月22日昌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六次人大常委会任命我为昌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工作职责是协助主管副县长抓社会事业发展工作。

在这一年时间里,自己既感受到了昌宁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活力,也感受到了昌宁的美丽;既感受到了昌宁县各级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明务实的精神,更体验到了昌宁文化的浑厚。昌宁人的“三实”作风和“一根丝”精神多次深深地感动过我,也使我更加加倍地努力工作。

一年来,在昌宁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一定有我”的理念,本着有利于昌宁发展的事就多做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补位不越位,主动参与到昌宁的各项工作中,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在深入基层实际,掌握县情民情,熟悉工作环境,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引领担当,真抓实干,认真履职尽责。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环境,急切需要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岗位,尽快完成由一名高校管理干部向一名政府领导干部的转变。我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首要任务,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特别是通过拜访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部门领导,向老同志、老领导学习,汲取营养、吸取经验,不断掌握和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并通过边学习、边实践,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环境。

首先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自觉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通过参加县常委扩大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人大、政协会议及各种专题会议、现场办公会议等,了解了县政府的决策程序、信息反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机制,感受了县政府决策的民主、科学、规范,工作的高效、快捷,增强了自己的实际工作本领,提高了统筹谋划和扎实推进的能力。

此外还通过参加“教育部第三批滇西挂职干部座谈会”“教育部滇西领导干部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开发培训班”“教育部滇西挂职干部对口支援能力提升研修班”“云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等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自到任以来,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带头践行。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查找整改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贪图名利,不以权谋私,不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严格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接待、公车管理、通信费管理等制度,在生活上、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党组织、人大、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防微杜渐,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干部队伍中树立起了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三)调查研究,熟悉情况

全面了解当地县情和发展现状、发展规划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刚接到来昌宁挂职的通知,我就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有关昌宁的资料,对本县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到昌宁后,根据前任挂职领导是协助主管副县长抓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和文化旅游工作的特点,制订了有重点的具体调研计划,夜以继日,不分休息日,没有节假日地下基层开展调研工作。通过查看县政府及各部门网站,参加各种会议(一年来,参加会议125次),阅读了2015年年初的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人大工作报告、昌宁县政府2015年重点工作及有关部门的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等文字材料,走访了教育、宣传、文卫、农业、国土、工信、发改、工业园区、旅游、广电等部门;并到全县13个乡(镇)的60多个村(社区)、70多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去过最边远、最贫困的村落;还重点考查了10余个茶园(场)、30多个待开发的景点、5个重点工程项目、2个矿山等。通过上述调研,对昌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资源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下步工作理清了思路,确定了工作重点。同时还认真学习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2011~2020)》《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在前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于2015年5月底根据“东北大学昌宁县对口帮扶暨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书”“东北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工作规划(2013~2020年)”要求,结合“昌宁县政府2015年重点工作”和上届挂职干部的工作计划制订了“东北大学(以下简称东大)帮扶昌宁2015年度工作计划”,制订了五项重点工作方案:“2015年东大代表团赴昌宁县推进定点帮扶工作方案”“东大援建昌宁职业技术学校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方案”“2015年昌宁县党政代表团赴东大考察培训方案——城市规划及旅游发展”“首届‘启功教师奖’参评活动工作方案”“昌宁县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提纲”。经向县领导多次汇报修改后,于2015年6月中旬回东大进行了专门汇报,得到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五项重点工作中,除第三项工作因昌宁“9·16”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和“10·30”地震灾害推延到2016年进行外,其余四项全部完成。

1.帮扶推进,成果丰硕

2015年8月12日~14日,东大校长助理、校长办公室主任徐峰,组织部部长王玉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卢俊杰一行三人对昌宁进行考查走访,确定了东大援建昌宁职业技术学校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的具体实施方案。

2015年8月30日~9月1日,东大党委书记孙家学带队到昌宁推进定点帮扶工作。这是东北大学定点帮扶昌宁县三年来最高规格的走访,成员有校长助理、校长办公室主任徐峰,党委办公室主任于海钢,党委宣传部部长丁义浩,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卢俊杰,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杨定鹏,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李国华,充分显示了东大对定点帮扶工作的高度重视。

孙书记一行走访期间取得丰硕成果。在保山与市长吴松等市领导及市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广泛交流;在昌宁召开干部座谈会,达成下一步帮扶共识,为进一步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签订了东大援建昌宁职业技术学校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协议书;在昌宁一中举行了东大优质生源基地揭牌仪式;在昌宁职校举行了东大远程教育中心昌宁学习中心、东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东大创新创业基地揭牌仪式。

2015年12月12日~13日,陪同保山市赵继光副书记、代市长,保山市扶贫办主任张仲林、昌宁县县长段登位等一行八人走访了东大,市、县领导与东大相关部门领导充分交换了下步对口帮扶工作思路,达成了广泛共识,为我校十三五脱贫攻坚帮扶计划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2.精心组织,昌宁获殊荣

2015年5月12日,获悉光明日报社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启动了首届“启功教师奖”评选活动,报名的3300人经初选,全国共有69位教师被列为候选人,云南仅入选2人,昌宁县小学教师张有国是其中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志愿服务团云南走访调研组要赴昌宁县对张有国教师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活动结束后,将由专家评委会根据志愿服务团所提交的调研材料开展评审工作,经初评、复评、终评三级评审程序,最终评选出10名获奖教师。当时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在外地学习,自己就主动向县长汇报并主动牵头组织协调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组,发挥自己多年申报项目的工作经验,认真研究评选文件,按条目逐一落实细节,收集素材,并按评选标准制定了缜密调研访谈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5月20日~22日走访调研期间,带队行程300多千米,现场走访调研了教育局领导、张老师已参加工作的学生、镇中心完小、村中心小学领导和老师,并现场采访了一师一校办学点张老师本人和现在教的7名学生及学生家长等20余人,录制了10余小时的视频材料,收集了大量的实物材料,为张老师顺利进入复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月29日~31日,“启功奖”专业摄制组一行四人再次来到昌宁,摄制进入前二十名提名教师的事迹视频。在评选期间的100多天时间里,主动与评选办公室及调研组、摄制组汇报沟通情况,按评选要求提供了完整、翔实、生动、有说服力和竞争力的材料。2015年9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首届“启功教师奖”颁奖仪式,我县张有国教师荣获首届“启功教师奖”,并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自己也荣幸应邀参加了这一盛会。

此外,在颁奖会上还举行了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烛光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等领导为10位获奖教师所在省的10所大学与所在县人民政府等20家首批“烛光行动”计划签约单位授牌,袁部长还亲切与接牌的东北大学挂职昌宁县副县长和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合影留念,为昌宁县和东大争得了荣誉。自己还代表昌宁县人民政府与云南师范大学马力副校长签订了“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昌宁县人民政府教师志愿服务合作框架协议”,这对昌宁的教育扶贫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30余家媒体参加了颁奖大会并进行了大量报道,使“启功教师奖”评选活动成为2015年教师节的一大热点和亮点,也使昌宁县一夜名扬天下。

3.课题调研,助推昌宁

按照“教育部赴滇西边境山区挂职干部守则”要求: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围绕推动当地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1~2篇。自选课题“昌宁县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通过自己的实地调研,深刻体会到昌宁拥有着地处“3州市7县区结合部”的地缘优势、县域内通畅的交通以及“千年茶乡、田园昌宁”两大核心价值品牌。深刻认识到绿色是昌宁最大的特色,生态是昌宁最大的优势。昌宁没有大中型矿山,没有重工业,没有高科技产业,难走大工业立县之路。而旅游业具有低耗能、低污染、高产出、高附加值,快速提升知名度等特点,还能带动服务业和生态农牧业,尤其是茶业的发展,切合昌宁实际,符合昌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应重点培育发展自助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将生态+文化的旅游产业作为推动昌宁跨越发展的关键产业和基础产业来打造。

2015年7月22日,我在全县干部“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推进会议上做了“抓住机遇,跨越发展——对昌宁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的专题发言,受到一致好评。10月12日,将修改完善后的《昌宁县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交保山市旅游局和昌宁县旅游办,供市县旅游部门制订十三五规划参考,自己提出的部分意见和建议被写入《昌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积极参加了云南省教育厅审批立项的“信息化背景下滇西片区基础教育网络联盟的有效机制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的调查研究。

此外,还带队实地考查了保山腾冲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大理宾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通过请北京专家来县指导,去省商务厅专门汇报,有力推动了昌宁县创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昌宁县创建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县的创建工作。

(五)教育扶贫,真抓实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发展,教育先行。解决发展问题,关键是人才,根本是教育。东大将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作为教育帮扶的着力点,结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连续两年都选派六名优秀学生到昌宁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指导我校在昌宁的两届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努力为他们创造工作条件,他们除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自愿者活动外,还深入了解县情民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七彩课堂”素质拓展活动、普通话推广、普法教育活动、励志教育、备战高考、志愿填报、旅游宣传、社会实践调研、抗灾自愿者活动、赈灾捐助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各方好评。2015年12月29日的搜狐网和2015年12月30日的中国青年网以“东北大学研支团为昌宁高考学子开展励志讲座”为题进行了报道。

特别是互联网+和电商推广的“智慧扶贫、科技下乡”活动取得良好收效,2015年12月18日的辽宁日报以“赴云南昌宁支教的六个‘秀才’教大山里的村民开网店卖山货”为题进行了报道,2016年3月14日的云南日报以“志愿者支教昌宁写下最美一页”为题进行了报道,他们已到五个重点乡镇为310余名乡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了培训,通过普及互联网知识,指导村民创建微商,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深感昌宁的贫困根源于教育的落后,关键是高水平师资的匮乏,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也是帮扶昌宁脱贫的长久之策,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根据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开展“烛光行动”教师志愿服务计划的要求,在“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昌宁县人民政府教师志愿服务合作框架协议”的指导下,多次到云南师范大学走访沟通,着力推动“云南师范大学 昌宁县人民政府教师志愿服务合作协议书”签订工作,双方经多次沟通协商,实地考察调研,现已经达成一致意见。云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云师大”)重点在昌宁县围绕教育基地共建、教师培训、资源支持等方面加强合作,确保昌宁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目前由云师大投资的“远程多媒体教学教师观摩室”正在建设之中。

为拓宽教育帮扶渠道,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东大在昌宁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东北大学网络教育昌宁学习中心”,并于2015年8月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东大列支扶贫专项经费50万元,在昌宁职校援建多功能的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一间,配备一整套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旨在通过援建该多媒体教室,在改善昌宁职校的基本教学条件的同时,使其既成为东大与昌宁职校开展网络教育合作办学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昌宁地区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载体,在提高昌宁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全县干部群众整体文化素质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围绕2016的高考工作,2016年2月26日,请来有二十多年高考阅卷经验的西安交通大学肖国宏教授为昌宁的二千余名应届高考学生作了“知己知彼应对高考”的专题讲座。2016年3月7日,请来东北大学招生宣讲团为昌宁的二百余名优秀应届高考学生介绍东北大学的历史和现状及有关招生政策。受到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

(六)扶贫攻坚,落在实处

根据国家扶贫工作新的要求,2015年8月底,昌宁县做出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总体安排,即“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通过领导干部遍访全县13个乡镇124个村(社区),确保6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42个贫困村(社区)、12577户贫困户、41407名贫困人口实现“挂包帮”全覆盖,即:每一个贫困乡(镇)、贫困村(社区)都有领导和部门、单位挂包,每一个贫困村(社区)都有驻村(社区)扶贫工作队,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切实做到精准对接、精准帮扶,整县推进。到2018年提前实现全县“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乡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多次深入挂钩点勐统镇大河村,深入村寨走访、入户座谈、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帮扶的5户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按要求完成第一轮“转走访”“回头看”任务。

(七)深入灾区,参与抗灾

2015年9月16日,昌宁发生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造成7人死亡、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28亿元;10月30日又发生5.1级地震灾害,虽没有人员伤亡,但直接经济损失3.9亿元,特别是学校受灾最为严重。

灾害发生后,自己都深入救灾一线实地了解受灾情况,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利用自己的地质专业知识指导群众抗灾减灾,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组织东大的挂村干部和支教团成员参加抗灾自愿者活动,组织赈灾捐助活动,为泥石流灾区群众捐助衣物,筹资为地震灾区小学生购买了手套和图书,自己也向灾区爱心捐款2000元,尽自己的绵薄之力。2015年9月22日的中国青年网以“东北大学支教团奋战在昌宁泥石流灾区一线”为题作了报道。我校支教团侯朋远同学被昌宁县委、昌宁县人民政府授予昌宁“9·16”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为东大赢得了荣誉。

自然灾害发生后,我及时向学校汇报灾情,学校都在第一时间向昌宁县委、县政府发来慰问信,极大地鼓舞了昌宁人民的抗灾救灾决心。

(八)增进了解,关注昌宁

为进一步增进东大广大师生对昌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了解,做好下一步的对口帮扶工作。2015年8月份还组织了6人的东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到昌宁活动,实践团成员在一周的时间里,通过与县相关部门领导进行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对昌宁的民情、教育、茶业、旅游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他们的考察调研汇报会上,对昌宁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例如,从旅游商品的角度,提出特产多样化、便携化、品牌化的思路;从旅游项目角度用知名节目等噱头、免费旅游出攻略等方式,提出对昌宁旅游现状“有资源、无产品、无景区、无营销”改进的意见;从茶厂运营方式方向,提出了几大茶厂联合合作,大融合,打造统一品牌的观点;阐述了新型自媒体的力量与未来的互联网、自媒体给未来昌宁旅游文化的巨大前景等。实践团潘禹竹同学被评为2015年沈阳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在昌宁考察期间,实践团成员与支教团同学还在鸡飞镇邑等村完小举行了有100余人参加的“捐书、献爱、筑梦”活动。

从实践团出发前在学校设立捐书点、网络宣传,到回校后发表的调研报告及活动感想,让东大广大师生更加了解、关注昌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九)宣传昌宁,助推昌宁

昌宁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的农特产品,但受地域偏远、宣传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其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的优势并未充分显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帮助开展宣传推介,宣传推广“千年茶乡,田园城市”品牌。

2016年1月1日请云南大学旅游学院的专家、教授考察昌宁,为昌宁的旅游业出谋划策。

2016年3月26日,东北大学校友总会组织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校友企业家代表团赴昌宁县考察交流,搭建地企合作桥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自电子商务、农业科技、3D打印、文化传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7位东大校友企业家和学校对外联络与合作处、校长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考察团,深入了解当地的县情县貌,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共建3D打印教育培训基地、推广优质农产品、开发旅游项目等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此外,还积极发挥东大产业经营的优势,积极为当地的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牵线搭桥,促进东大国际交流中心与昌宁勐鑫茶叶公司达成合作,将昌宁茶确定为“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指定用茶,2015年下半年以来就采购茶叶价值10万余元。为确保宣传效果,在包装上标明为东北大学定点扶贫推介项目,以扩大昌宁县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带动其县域经济发展。

总之,2015年度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为服务昌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立足高校优势,结合昌宁县实际,有针对性地为帮扶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出高校扶贫的最大功效,重点考虑在以下六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抓好教育扶贫。充分发挥东大和云师大两所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继续巩固东北大学现有的职校支教服务基地——东大远程教育中心昌宁学习中心,开办东北大学网络教育班、专业学位硕士班,鼓励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东大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研究生,为昌宁学员提供优质教育平台。重点建设好云师大教师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云师大毕业生实习基地,云师大学生假期社会活动基地。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定点支援昌宁县中小学,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继续组织开展行政干部、教师培训,帮助行政干部提高管理水平、教师增强业务素质。积极为当地学校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抓好人才扶贫。经初步统计,目前昌宁县共有党政人才178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47人,专业技术人才6237人,高技能人才467人,农村实用人才5360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447人。虽然数量不少,但层次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昌宁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两所大学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方式,结合昌宁的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文化宣传等实际,充分利用东大援建的昌宁职校多媒体教室,配合昌宁开展管理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远程培训。

抓好智力扶贫。充分发挥两所大学“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结合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研究,组织学校相关学科的专家,对昌宁县域经济发展特点、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社会问题等开展专题研究,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抓好科技扶贫。充分发挥两所大学的科研优势,结合昌宁县的资源特点和农业大县实际,重点在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产品产业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田园城市建设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围绕新技术推广应用、特色产业宣传营销、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昌宁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抓好信息扶贫。充分发挥两所高校校友分布世界各地,信息面广、信息量大、渠道丰富的特点,帮助昌宁县获取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帮助昌宁的茶叶、橄榄酒等地方土特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促进产品的销售和流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抓好专业扶贫。充分发挥两所高校各自的专业特色,组织专家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矿业等东大强势学科等方面开展合作。联合当地企业,申请科技项目,争取教育部、省、市财政支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帮助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为当地服务。

【注释】

[1]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保山市昌宁县挂职副县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