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城市管理的起源与实践

古代城市管理的起源与实践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有了城市,就需要对城市进行管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古人对城市管理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强调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当前社会所提倡的生态城市理念不谋而合。严格地说,我国古代还没有真正的城市管理,有的只是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控制和压迫。
古代城市管理起源与实践_城市管理:问题体制及政策

在我国古代,“城”和“市”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把四周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守意义的军事据点。“市”则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可见,“城”与“市”在最初并非聚于一体,“城”体现的主要是军事功能,建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而“市”更多地体现出经济功能,用于交换物品的地方,如《康熙字典》中就将“市”解释为“买卖之处也”。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内人口逐渐增多,城中设施也不断完善,交易也日益繁荣与集中,并且逐步以城为中心,渐渐地“市”就从市井、野市逐渐向“城”内靠拢并不断发展,最终使“城”与“市”结为一体,形成了“城市”。自从有了城市,就需要对城市进行管理。在古代,城市作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其进行管理是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途径,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嘉峪关的古城墙

四川省三国古城——阆中依然保存着昔日繁华的街市

3.1.1中国古代的城市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社会的城市管理思想可谓百家争鸣,尤以儒家道家的思想为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仁政”、“德政”,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的观点,孟子也有“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的论断。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老子认为“以道往天下,其鬼不神”(《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表现出按照自然法则管理城市的思想。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古人对城市管理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强调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当前社会所提倡的生态城市理念不谋而合。

3.1.2中国古代的城市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城市不仅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而且在经济上依附农村,即城市依靠农村而生存和发展,因此城市管理一直实行城乡合一的管理体制,也就是说,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城市与乡村趋同化。从古代城市的起源来看,城市主要是作为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政治行政管理功能,因此,该时期的城市管理基本等同于政治统治,在管理上强调城市治安和社会秩序的管理;城市内部缺乏管理各种公共事务的专业部门,如没有专门的市政管理机构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没有专门的社会治安管理部门等等。即使是作为古代城市管理的机构——衙署,其主要功能也是保证政治及思想上的强势控制以稳定地方统治秩序和征收捐税,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缺乏积极主动精神。

仇静豪如此总结我国古代的城市管理体制:“我国古代城市管理涉足的领域非常有限,管理的重点仅限于行政管理和简单的征收捐税、维护治安、进行人口管理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诸如生活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卫生文化、社会服务的内容,政府基本不管,即使管了,也十分粗疏,功效不高。”严格地说,我国古代还没有真正的城市管理,有的只是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控制和压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