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研究领域

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研究领域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兴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综述》一文中,特别在外在安全问题一部分,对全球化影响下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情况展开分析。胡惠林在其专著中从中国和平崛起的角度论证了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需求和必然性。此外,国内目前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大量是对策、策略性研究。
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研究领域_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导论

二、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研究领域

当前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可以在胡惠林教授的《中国文化安全论》一书中找到线索。该书结构为: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史论、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危机论、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对策论,涵盖了史论、本体论、对策论三大研究领域,基本形成了今后一段时间内该领域研究的基本范式。目前国内该领域研究未出这三大领域,甚至有不少研究文章的内部结构都是以此逻辑展开,即从国家文化安全史料、理论(文化帝国主义)相结合的论述开始,落脚于对策分析,如于炳贵、郝良华的《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等。在这种整体研究框架中,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基本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化进程与当代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关系研究(国家文化安全史);全球化之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增生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安全管理的对策性研究(策略研究)。

(一)国家文化安全史研究

国内有学者通过全球化历史溯源来论证全球化与文化安全的同构性。而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凸显的确源于鸦片战争之后国门的被迫打开。因此,目前国家文化安全史研究主要集中于鸦片战争、冷战、全球化进程加速三个历史节点和历史阶段。胡惠林教授认为,文化盛衰与国家兴废的关系即可从文化安全的角度予以考察,但他着重分析了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冷战三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安全问题,提示了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历史由来和形成动因的“三维动力结构”[10]。沈洪波研究了16世纪中国抵抗西方宗教传入,以抵抗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方式来反抗西方国家文化侵略的历史。她认为,东西方文化在近代的这场冲突,是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践发端。[11]包仕国在其博士论文《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中认为,全球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全球化与每一阶段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具有同构性。[12]他以“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冷战时期”、“冷战结束”为四个历史节点和阶段,深入分析了中国全球化进程及文化安全问题演变的同构性。此外,还有靳利华的《冷战后三种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之比较研究》等。

目前,国内对全球化与文化安全史的研究成果并不很多,且比较杂乱,缺少较为系统的历史研究范式和体系,尽管不少研究包含了一些史料线索和例证,但可呈现为历史性研究的研究较少,反而多以理论与应用研究为主。

(二)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增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前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二者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安全形势研究。张兴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综述》一文中,特别在外在安全问题一部分,对全球化影响下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情况展开分析。他认为,“现有研究存在理论分析不够,多停留在表象性的描述层面,除胡惠林的论述外,深度不够,缺乏系统分析;实证研究方面还比较欠缺”。关于这一领域的理论关注点将在下一部分展专门论述,在此仅展呈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作用机制、安全状况构成两个重要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观点。

关于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作用机制问题分析最为透彻的是胡惠林教授。他从两种实践的运动律出发,对二者的同构与互相作用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全球化直接决定着今天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性质,深刻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是全球安全机制调整的重要力量,而文化安全机制的变迁就是全球化影响的一个结果。他认为,传统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单一的世界权力结构已不复存在,权力的转移使得以全球合作框架解决全球安全问题存在难度,文化安全的全球合作机制即是一个被排斥在全球安全机制之外的问题。另外,客观上存在一个全球化运动的引力作用问题,强势必然对弱势构成威胁,成为处在弱势地位的国家安全问题形成的重要的力的来源和作用方向。[13]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文化安全状况的构成性要素有多种分类方式,如胡惠林教授的“国家文化政治安全、国家文化经济安全、国家文化能力安全”的分类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学者韩源提出的结构方式。他认为,决定国家安全状况的因素有国际文化环境、国家文化实力、国家文化战略。这种结构分类凸显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全球化背景,由此提出在一个存在文化霸权、文化扩张的国际文化环境中,国家文化安全状况由后两个变量共同决定,并明确提出了因此逻辑而出现的四种可能的安全状态。

(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策略研究

目前学界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将国家文化安全提升为国家战略。胡惠林在其专著中从中国和平崛起的角度论证了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需求和必然性。他认为,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突出的全球化现象,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打破原有战略格局,引起国际秩序的动荡,中国和平崛起的特点,是在不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不给现有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带来冲击的前提下(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和发展。因此,必须要在张扬的过程中克服和消除各种不利的刚性因素,文化是具有安全的力量。韩源提出,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重心应定位于明晰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建设方向;战略措施运筹应集中于完善文化管理系统,提升文化软实力;战略底蕴开发应立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战略环境优化应着眼于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

此外,国内目前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大量是对策、策略性研究。张兴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综述》一文中,对现有研究中所提出的建议和对策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梳理。他通过梳理文献,将国内学者对于全球论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状态的对策策略建议总结为14类/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