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会展经济的基础理论

会展经济的基础理论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及规律,城市职能和城市分类,城市形态与地域结构以及城市体系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会展经济已成为众多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职能之一。
会展经济的基础理论_会展成长的逻辑:文化、创意与预警

二、会展经济的基础理论

会展活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表现在理论研究上是会展经济的稳步发展需要多学科的指导,以解决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定位、市场开发、行业管理、空间布局、生态保护等问题。

(一)市场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中最先论述了产业成长与市场分工的关系,指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另一方面,企业的成长与分工程度又是正相关的,随着市场扩大与分工深化之间相互促进,产业规模就会不断扩大,产业会随着分工深化与市场扩大而不断发展。因此,市场扩大与分工深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现代区位理论

区位论[3]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优化,尤其侧重研究区位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区位论思想产生于1 8世纪下半叶的资本主义时期,大致经历了早期区位论思想[4]、古典区位论[5]和现代区位论[6]三个阶段,其中现代区位论强调从多因素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等系统进行连续的研究,并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认为通过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条件,能促进地区间的动态、协调发展,并且政策、规划和行动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现代区位论可以为区域会展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三)城市地理学

作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城市地理学[7]以研究城市形成发展与空间结构变化为重点。城市地理学成为独立分支学科的标志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空间学派的兴起,而且一经产生就在指导城市规模分布、土地利用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在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上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化进程及规律,城市职能和城市分类,城市形态与地域结构以及城市体系等。其中,城市职能与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为突出每个城市的个性特征和资源优势,是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的生产、文化、交通等传统职能必须得到升级,以实现资源的更高效利用,维持城市的持续竞争力。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会展经济已成为众多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职能之一。为促进会展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积极借鉴城市地理研究的相关成果。概括而言,城市地理学对会展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指导会展场馆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对接;分析会展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机理;优化会展业的地域结构层次。

(四)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8]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的应用性经济理论,其产生和发展直接受到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是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深入到产业层次,二是政府部门在制定与实践产业政策上的实践积累。产业经济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即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其中,产业结构理论主要探讨产业之间的关联方式与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合理化,以保持本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竞争活力;产业政策由政府制定,是对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资源配置产生干预作用的经济政策的总和,其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产业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套,产业政策的实施途径与执行效果评估等。

由此可知,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会展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如帮助一个国家或地区明确会展业的产业地位,设计会展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协调会展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寻求会展产业结构优化的实现途径等。欧美近百年的会展活动历史表明,会展活动的举办对于举办地(城市)带来了相关产业的连锁效应,也称会展效应。这里讲的相关产业包括印刷、酒店、餐饮、零售业、旅游业、通讯业、出租车、广告业、航空业、物流业等产业。德国著名经济研究院——IFO研究院曾经对慕尼黑展览业所引起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进行调查,研究院通过调查1998年和2001年参展商与参观者在慕尼黑参展的总支出,对城市就业、税收和产业效益进行分析并核算年平均值,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展览活动的收益为1,那么会展活动的经济效益就为90,这也就是会展经济拉动(带动)系数1∶9的由来[9]。但这种拉动系数只是一个平均值,最终的经济效益还要取决于这个展览活动的结构、规模等因素。

(五)比较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10]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研究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经济状况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一门科学。比较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都有必要把本国(地区)的优势同外部的有利条件结合起来,以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地区)的发展道路。事实上,会展经济也是如此。从产业的战略高度来看,须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制定出适合本国、本地区会展业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模式和微观运行机制。

(六)比较管理学

比较管理学[11]是20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通过对企业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发展动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其目的在于寻求最佳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的普遍规律,这恰好为探讨会展业发展的优化模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尤其是借鉴国外会展业在具体运作形式、市场营销策略、配套服务管理等微观方面的成功经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七)市场学

市场学是随着市场经营活动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市场经营活动及其运行、发展规律。市场学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在流通流域,但也上延到生产领域,下伸到消费领域,面对的对象有市场、经营组织、消费者和经营策略四个方面。其中,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经营策略、市场竞争策略等是研究的重点。市场学研究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它从企业市场营销调研开始,涵盖了企业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方方面面,因而对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市场学还从经营活动的不同角度提供了多条研究途径,如商品途径、功能途径、组织途径、管理途径等。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会展经济的日益重视,会展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政府部门尤其是广大会展企业需要科学的理论来规范和指导会展经营及管理。市场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会展经济起指导作用:进行会展项目的市场分析与预测;开展会展活动宣传促销;帮助会展企业选择市场竞争策略;推动会展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等。

(八)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历程和经济社会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的南北差距扩大、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严重危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面临上述严峻的挑战,人类社会对以前的增长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终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新的发展途径,一个能保持人类持续进步的途径,并不仅仅是在几个地方几年内的发展,而是在整个地球遥远未来的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得以迅速成长。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经济增长必须以无损于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性为特征,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它反对以追求最大利润或利益为目的,以产生贫富差距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旨在寻求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之间的有序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也为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会展业应重点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以会展市场需求为导向,并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资金技术条件,修建总量适度、档次结构合理的场馆设施;二是将场馆建设纳入到城镇体系总的规划和旅游接待体系内,确保会展、旅游活动与城市环境的有机协调,使会展活动的开展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社会生活造成破坏;三是注重文化、旅游等各类资源的有序开发,寻求城市形象、旅游资源对会展品牌塑造的最优贡献,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会展场馆的生态化设计与后续利用。

综上所述,会展业具有明显的产业关联性,会展经济的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为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运用相关理论指导资源优势顺利地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转化为产业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