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元投入背后的几个问题

多元投入背后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2-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均等必须把投入的均等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政策导向,优化财政支出及人力、物力等的投入结构,扩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
多元投入背后的几个问题_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

三、多元投入背后的几个问题

(一)投入主体多元化背后的动力机制

文化是社会的黏合剂,是疗治社会创伤,消弭阶层鸿沟,减少族群冲突的不二良方。重铸国家之魂,构建稳定社会结构最深层的精神动力来自于文化教育的潜移默化。在提倡绿色经济科学发展的今天,探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背后尤其是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动力机制尤为重要。以实现“公共服务型”为目标的政府职能转换虽已成为共识并初见成效,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因其周期长,短期效果不明显而遭到忽视的现象在各地并不鲜见,建立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动力的责任政府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目标。

政府和文化组织应通过文化熏陶、观念渲染、公共责任的宣传,正确理解政绩、业绩、利润的多重涵义,努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机制。

(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着眼于社会效益,以非营利性为目的;文化产业着眼于经济效益,以提高利润为目的,二者的关系看似有很明显的差异,但实际上并非泾渭分明[17]。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提供内涵、精髓、品位等文化资源,发挥价值引导和规范作用;文化产业为文化事业提供产业支撑与经济资源,促进文化产品大规模生产与消费,并引导文化事业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的转变。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需要文化事业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提供支撑。现阶段要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化的产业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产业支撑与资金支持[18],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流动,增加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化事业的总体方向引导,使文化产业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不同类型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模式

学术界按照公共服务产品的分类方法将公共文化服务分成纯公共、准公共、营利性文化服务三大类,认为纯公共文化服务,应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兴办文化事业,增加纯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对于准公共文化服务,应拓展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采取公益性采购、民办公助、财政补贴、财税优惠等形式增加其供应;对于营利性文化服务,则应寻找与社会力量的利益契合点,通过以奖代补、表彰宣传等方式激励其发展。

此外,还有种看法认为可以结合进入门槛的高低将公共文化服务划分为三类,并分别采取相应的投入模式:对于那些进入门槛较低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或私人文化事业,可以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人和第三部门的参与,通过市场化或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的运作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与消费;对于那些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进入门槛较高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政府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加强竞争,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于那些公益性较强,且进入门槛又很高的公共文化服务,因个人和组织一般不愿进入或没有实力进入,应由政府公共部门为主进行供给[19]

(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均等化问题

由于我国二元结构的长期发展和政治、经济等宏观政策的历史倾斜等原因,导致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区域差距日益显著。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类似现象,并为此制定并推行了各种文化均等化政策,如法国政府针对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文艺团体过度集中在巴黎地区的现状实施的文化分散政策就是一例。1995—2005年间,法国政府将三分之二的文化投资用于巴黎外省,重要文化设施也大部分建在外省。法国政府的目标是实现三个平衡:巴黎与外省的平衡、城市与农村平衡、市区和郊区的平衡,从而使各地公民都有平等享受文化生活的权利。为此,法国政府在提供经费的同时,与相关部门和文化单位签订了各类合同,如国家和大区计划合同、国家合同、与文艺院团签订的契约等等[20]

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均等必须把投入的均等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政策导向,优化财政支出及人力、物力等的投入结构,扩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发展县、乡、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中西部文化设施水平,使其向东部地区靠拢;加大对基层特别是低收入和老弱幼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产品的力度,倡导文化的人性关怀。

其次,要采取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策略[21],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使财政资金在城乡和不同地域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也是十分重要的举措。

最后,要积极组织开展城乡联动、区域共建、工农互动等多种形式并具有长期效应的活动,逐步建立以城带乡、城市文化辐射农村的机制[22],具体可以采用城市和农村、东部发达县市和中西部落后县市、社区和单位之间等多种形式的对口扶持策略,促使优质文化资源和资金的均衡流动。

总之,要以优化城乡、区域间和不同群体间的公共资源分配为导向,提高文化产品供给的公平性,缩小差距,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公平化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