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图书馆怎么查编目证书

图书馆怎么查编目证书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在整体上由CIP部门实现加工和反映电子目录和图书索引里的名称,仍存在规则中的例外。在填写VLB/CIP申请表格时,出版社得到一致的号码。3个目录编制级别,根据自己的使命,旨在减少编制最少利用资源目录的劳动消耗和保证加拿大的图书馆高质量地进行书目著录。在这里有加拿大出版者协会和参加出版活动的非政府组织的连接。在参与CIP计划时,出版者免费宣传自己的新图书。
在版编目概述_连续性资源组织:模式演变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是指图书在出版过程中,由集中或分散的编目机构依据一定的标准、规则或条例,将标识该书的规范化书目数据提供给出版部门,以使这些数据被印刷在该书书名页的背后(有的书则印在正文或后叙的后面),供图书馆、出版社、图书发行部门在编目时享用。

(一)国外在版编目概述[1]

1.捷克

在捷克,出版物里的目录编制功能托付给民族图书馆的民族图书分类和目录编制部。CIP代理处收集已经递交印刷的文献校样。在它们的基础上,代理处在2天内编制书目著录,除了作者资料,还包括主题。CIP著录被放入民族图书馆的电子目录(《NKC》)中,根据ISBN/ISMN检索出版物可以同时在个别“ISN”数据库中进行。作为宣传代理处,在民族图书馆的网站上放上信息,关于图书里的目录著录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因为CIP正被最尊敬的国外出版社采用。

2.德国

在德国,CIP部门像在捷克一样——是针对出版社和组织的免费的部门,现在它里面参加了大约6000个出版社,这些出版社放上4万个新出版物的数据,这占所有德国出版社的出版物和国外用德语的出版物的40%~50%,即超过80%种和科学图书馆相关的图书。在德国,CIP部门追求两个主要目的:及时报道图书贸易和向图书馆报道图书市场的新书(图书出版前4周内),借助于德国国家分类法——拜恩分类法中的反映;依靠利用系列中的书目数据加快图书馆的目录编制过程。尽管在整体上由CIP部门实现加工和反映电子目录和图书索引里的名称,仍存在规则中的例外。因此,结合编辑《正在销售的图书索引》(《Verzeichnis Lieferbarer Bucher》,以下简称VLB),它是由德国图书销售委员会制作的,签订在商业条件下合作的合同。依照这个合同,不仅共同编制书目著录,还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出版社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工作。在填写VLB/CIP申请表格时,出版社得到一致的号码。在加工投入申请的文献时,编制统一的CIP著录,这些CIP著录符合ISBD和“科学图书馆的字顺目录编制规则”(RAK——WB),这些规则只是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图书馆里运用。得到的著录被再生产,有变化和重新布置时,在内容、标点符号上没有疏漏或变化,因为它们同样具有标准意义。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出版物里的目录编制——澳大利亚民族图书馆提供的免费服务,这个图书馆在自己的“Kinetica”系统的数据库里建立所有的著录。在这个数据库里含有1100万条澳大利亚图书馆递交的书目著录,同样还有其他国家图书馆建立的著录,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和不列颠图书馆。澳大利亚民族图书馆建立的著录,以电子形式在全世界传播。它们的简缩版发表在出版物书名页的背面。书目著录由4部分组成:标题、个人或集体作者名字、主题、分类号。为了编制描述采用第二版英美目录编制规则(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AACR)。在赋予主题时,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主题名》(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LCSH),这些主题名广泛用在国际实践中,作为分类法利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第21版。

4.加拿大

加拿大为了节省资金,及时利用,在加拿大民族图书馆基础上的CIP代理处,从1996年开始采用新级别的书目著录目录编制用于国内文献——民族分类法。和其他国外的CIP代理处一样,在这里也必须填写电子版的申请表格。1997年,为了评价效果和制订、完善现有标准的建议,民族图书馆修订了目录编制级别。3个目录编制级别,根据自己的使命,旨在减少编制最少利用资源目录的劳动消耗和保证加拿大的图书馆高质量地进行书目著录。今天采用完全的、最小的、简略的级别。完全的——这是高级别的著录:符合AACR2R描述的第一级,含有杜威分类法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的主题和作者的全部资料。最小级——这是中间级,在这种情况下限制利用点的数量,缺乏主题。对于多数文献类型来说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利用杜威索引简略版,压缩的简介。最小级自动用于大多数文献类型。简略级——最低级的著录,仅为识别,主要款目外检索点有限,除了基本的著录外,还缺乏分类、主题,关于作者的资料。简略级用于平装的大众艺术出版物,学位论文、某些国际官方出版物和别类文献。在推广新级别的目录编制后,改变了目录编制优先系统:41%的出版物被完全加工,39%——在最小级别上加工,20%在简略级别上加工;55%的加拿大印刷专著被完全加工,实际上包括所有CIP计划覆盖的商业出版社。不论对于在出版事业领域紧跟现代趋势和联邦政府的新倡导的出版者来说,还是对于需要设计自己出版物的信息的作者来说,最好的信息来源就是加拿大民族图书馆的Web网站——“展望加拿大政府的出版者窗口”。它根据主体提供资料:著作权;支持出版事业、翻译、加拿大作者和作品的计划;在出版事业领域里的报告和营销研究,税收法律;针对图书出版的不同的政府代理处。

Web网站是为保证统一利用提供信息的政府代理处,同样提供加拿大出版者感兴趣的主题等信息。在这里有加拿大出版者协会和参加出版活动的非政府组织的连接。同样放上一系列有益的手册:关于加拿大的法律,邮政编码,兑换汇率,检索的《加拿大信息主题索引》。在这个网站上收集的较为充分的信息,保证出版者着手实现方案时决定性地斟酌各种因素。对于加拿大出版者来说,CIP计划——志愿的和免费的政府计划:允许在图书出版前解决图书的目录编制问题,保证在图书交易和在图书馆中快速传播关于图书的数据。在参与CIP计划时,出版者免费宣传自己的新图书。CIP著录发表在大多数图书索引中,这些索引被图书交易利用,或是被图书馆为挑选文献利用。例如:在双语月刊《准备出版的图书》中;在民族分类法“Canadiana”中;在索引《Books in Print》中;在加拿大民族图书馆的数据库《Amicus》中,都可以通过Internet利用。

5.美国

在美国,CIP代理处于1971年开始自己的活动。美国国会图书馆出版物里的目录编制部副部长朱吉·科·马克洁尔莫特对目录编制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在CIP代理处的基础上拟订了“新图书”计划。依照这个计划,要求出版者直接和传统的数据一起另外进行:关于要求的护封类型的报道;在护封上有出版者简介、正文样品、目次、作者信息、作者的电子邮箱地址、出版者和图书商店的Web网址。在出版者填写表格后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借助于专门的计算机程序自动抽取情报,这些情报对于编制完全的书目著录是必须的。

此外,用户可以通过地方图书馆的服务器把自己的询问递交或通过电子邮件把自己的通知寄到“新书”通报部。这个部门以on-line的形式保证订购表,这些表允许根据主题挑选图书。

CIP代理处提供给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资料,应包括完全的数据目录,这些数据对于实现补充、保存,通过决议在文献加工过程中,编制目录著录是必须的。因此,在建立图书的出版过程的开始,国会图书馆可以通过决议关于:应获得多少份数的册子,怎样保存它们。拟订“新书”方案不同组件的模型。但是,在国会图书馆里的方案不仅是用于解决全国在工业范围里的问题,而且也是为了帮助积极解决所有图书馆自身过程的技术操作问题。

6.俄罗斯

19世纪中期可以认为是俄罗斯出版物目录编制的开始,也是第一次在出版物里注上标记。较晚一点,著名的俄罗斯目录学家巴维尔·阿保隆诺维奇·温德波波夫(1857-1915)撰文写道:“许多出版者努力改善出版物的外表,我觉得,放入书目卡片是最珍贵的装饰之一。”在1958年,以试验的方式把目录编制的资料放在书名页的背面。苏联列宁国立图书馆的科学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指导。随着国家标准714-69《出版产品里输出的资料》的批准,出版物里的目录编制获得必须的标准效力。后来,被国际标准714-77所替代,目前实行的是国家标准714-99《出版物:输出的资料》。

1999年,在俄罗斯联邦文化部的支持下,依靠和利用国内外的经验,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在负责图书馆资源工作的馆长И1И1莱娃的领导下,拟订了导航方案《俄罗斯出版前的目录编制系统CIP》。方案的参加者有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俄罗斯民族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中央分配处,在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民族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了CIP代理处。今天,俄罗斯国立图书馆CIP代理处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在2003年3月和出版社合作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CIP代理处签订了43个法律合同。不久前CIP代理处参加了美国国会图书馆针对技术操作过程组织问题的调查。像其他国家的CIP代理处一样,对于出版社和俄罗斯CIP代理处合作来说,填写的CIP公式(或具有与它相似的方式)是基础。电子格式的数据带给图书第一版样。如果后来在装订中出现某种变化,首先是书名页的变化,那么,出版社必须把这种信息通知给CIP代理处。在研究销售市场营销的同时,俄罗斯的出版者清醒地认识到,图书馆正是它们产品最有力的购买者,因为图书馆为补充自己的馆藏获得一个印刷单元最大数量的册子。

CIP代理处的目录编制者依照技术操作,在“ЛИБНЕТ”国家信息-图书馆中心数据库里以on-line的方式建立这个书目著录——“RUSMARC格式的准备印刷的出版物”,在这个数据库里,任何感兴趣的需求者都可以利用它。但可能有非此即彼的选择,因为某些出版社另外把这种图书在CIP代理处里的登记标记加入出版物里的目录编制中;图书馆现在有机会在传统的印刷形式中利用这个合乎要求编制的书目著录。

(二)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80年代的探索,90年代得到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个别出版社进行过在版编目试验。1986年11月,中国国家出版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局联合召开了在版编目会议。委托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会,组织起草《图书书名页》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两项国家标准。1990年7月3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与《图书书名页》2项国家标准,并决定从1991年3月1日起实施。1992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在北京的41家中央出版社及北京出版社先试行在版编目,并于1992年12月19日发出《关于实施CIP国家标准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参加试点的出版社,凡是从1993年2月1日起排印的图书,均应向中国版本图书馆填报CIP数据工作单,经版本图书馆审核后编成CIP印刷格式返回出版社,待出版社在出版图书时印在版权页上。此后,辽宁、吉林、山东、湖北等地的200多家出版社也纷纷参加了在版编目计划。1996年1月原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在版编目(CIP)处成立,全面负责我国有关CIP的组织、规划、协调、审核、数据库建设以及人员培训等工作,使我国CIP逐步走上正轨。1999年3月8日,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出版社实施在版编目(CIP)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自1999年4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实施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至此,我国的图书在版编目正式全面实施。

(三)我国图书在版编目的特点[2]

根据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具有如下特点:

(1)各类型出版物都应编制在版编目,但是根据国际上的一般经验,结合中国现状考虑,在版编目目前只适用于图书——即以单卷书、多卷书或丛书的形式出版的专著、文集、教科书、画册等,不包括连续出版物和非书资料。

(2)我国在版编目数据标准内容的制定,遵循了国际上一系列有关图书在版编目标准文件的精神;并在书目著录部分做到了与《GB 53792 2-85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基本一致,保证了文献著录标准化的贯彻落实。

(3)编目数据中不考虑仍处于动态的图书特征。由于图书是在校样阶段进行书目数据的编制,还不能肯定暂未固定下来的页码、开本内容,所以规定不做“载体形态”方面的记录,同样,装订形式、书价等也不做规定记录。

(4)在版编目数据可以用来编制各种类型的书目。标准制订者认为,各类型书目对在版编目数据的内容要求是不同的,有详有略。因此,我国在版编目数据内容还分为必须选取数据和选择数据2类。允许在版编目机构根据情况决定取舍,以便使在版编目数据具有伸缩性,以适应各类目录的要求。

(5)参照《GB53792 2-85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规定,在版编目数据中所有著录项,目前也都要求冠有目录,著录持有的标识符号,以加强著录项目的识别功能。

(6)记录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时,各著录项目内容的选取,依据《GB53792 2-85普通图书著录规则》的相应规定执行。

(7)我国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规定印刷在图书主书名页背面,其印刷格式是遵照国际在版编目标准格式制定的。

综上所述,在我国CIP工作开展的十几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到大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41家出版社试点到现在全国560多家出版社的共同参与;从最初的年编制数据千余条到现在年编制数据10万余条;从最初的手式操作发展到今天的网上编目,可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我国CIP中心建立了集新书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交换和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库,这是我国唯一的覆盖全国所有出版单位提供最新最权威的图书出版信息的专门数据库,并以每年约10万余条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我国CIP中心严格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申报制度,有效抑制了买卖书号现象,极大地促进了扫黄打非工作,推动了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由于精品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新技术的应用,使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新的理念,无论是内容还是装帧都令人耳目一新,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与统一。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CIP管理和作为国家标准的在版编目数据的质量以及CIP编制人员素质等方面却令人担忧。

(四)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

1.CIP管理问题

出版社和在版编目工作管理者对在版编目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出版社来说,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渗透,其主要精力集中于发生数量上,比较重视“市场”、“效益”,而在版编目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仅仅是工作中的一道手续而已,图书出版后,在版编目正确与否与出版社毫不相干。同时,在版编目管理部门未将用户的反馈及时在版编目工作中体现出来。虽然图书情报部门向有关部门提出了CIP中存在的不足,但得不到快速有效的答复,使CIP存在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CIP数据质量问题

CIP工作流程不够完善。通常在版编目的原始数据应来自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而近年来则出现由图书作者本人提供的CIP数据。暂不论责任编辑是否都是图书编目方面的行家,且看作者提供的CIP数据,不得不令人为之捏汗,这样的CIP数据谈不上规范与标准。原始数据是由出版社以工作单形式寄送中国版本图书馆在版编目部门进行审核,修改并加工成排印格式,退回出版社发排。要指出的是,审校者往往审核的仅仅是工作单,而无图书呈缴本参照,许多数据款目照单审校是根本发现不了问题的,于是就出现了诸如:分类标引、主题标引、著录格式、排版印刷等方面问题。

3.CIP编制人员素质问题

CIP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在版编目涉及到文献编目、分类、主题标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图书馆学专业为这些课程安排的课时来看,一般都在100课时以上,而出版社从事CIP编制的工作人员未必都经过正规的图书馆专业培训,有的根本没有系统的在版编目知识,不难看出图书出版部门整体编目力量薄弱,编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的欠缺,是引起CIP数据质量问题的直接人为因素,其间接人为因素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了CIP编制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