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经新闻评论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财经新闻评论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财经新闻评论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依据经济在一个国家、社会、企业家以及普通民众中的地位来决定。
财经新闻评论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地位_财经新闻概论

财经新闻评论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依据经济在一个国家、社会、企业家以及普通民众中的地位来决定。当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一样的元素的时候,财经新闻评论就成为财经新闻报道的重要方面,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从我国情况看,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沪市、深市两个资本市场开始,首先是股民开始关注国家主流媒体的相关评论,到上世纪末住房商品化以后,有关房市的评论也开始渐渐为公众关注。到最近几年,股市、债市、房市、人民币汇率利率、理财产品、黄金、石油、粮食、兼并收购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等财经领域里几乎所有板块的评论都开始受到关注,一些财经媒体及其评论专栏、财经评论员开始形成品牌效应

一、财经新闻评论是财经新闻中最重要的常规报道形式之一

消息、通讯和评论,是新闻的三大常规报道形式,评论被誉为“报纸的元帅”。对于评论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地位,有诸多学者专家曾经详加阐述。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拓荒者戈公振曾在其论著《中国报学史》中论道:“报纸不仅报告事实,对于重要问题,且独立加以评论,且其评论乃以个人之丰富知识为依据,有时可以超越普通仅由事实观察者之意见,甚至超越一报纸之意见因而成为一般公众之意见,是即谓之舆论。”[1]媒体意见进而可引领公众意见,由此可见评论之威力。美国新闻学家约斯特也曾在其《新闻学原理》一书中形象地阐释评论的作用:“新闻是报纸的身体,它表示出报纸的形式及外貌,而社论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灵魂,身体就等于木乃伊了。”

新闻评论属于高级新闻写作,从长期的新闻实践历史来看,新闻评论写作者多为高级新闻工作者,而中外许多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都是写新闻评论出身的,像王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李大钊、邵飘萍、张季鸾、鲁迅、邹韬奋、邓拓、徐铸成、李普曼等都是著名的新闻评论家。

财经新闻评论不仅具有一般新闻评论的价值,在财经新闻报道中更是占据着核心地位。贺宛男在《财经报道概论》中指出,“评论多、调查多、分析解读多”是财经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其中的“分析解读”又可以看做是一种观点式报道。“在国内,把单纯的财经信息整合为对读者经济生活、经济行为有一定指导作用的观点性财经新闻,已经成为新兴纸质财经媒体努力的方向。”“正是通过大量鲜明、理性而又具有指导性的观点性财经新闻作品,《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杂志等新兴财经报刊一经问世即占据市场高端,并取代传统经济类报纸,登上主流财经媒体的‘宝座’。”[2]评论在财经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财经新闻评论是财经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评论在今天已成为各类媒体日益重视和青睐的报道形式,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独家新闻的价值空间在信息时代已经大打折扣。随着媒体竞争程度的日趋激烈和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移动通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呈现出全球范围内的即时化和同步化特点,使独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优势已风光不再,媒体转而追求的是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和独家判断,这就是当今各类媒体普遍呈现评论化、分析性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在当今资讯泛滥的时代,只有对事实、现象和问题的深度分析和独特见解,才能使媒体拥有在某一领域独有的话语权,进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重视评论分析已是当今媒体报道的普遍倾向,而财经领域极强的专业性决定了分析、评论和阐释,即观点和见解在财经报道中具有比其他领域报道中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财经报道中“评论多,调查多,分析解读多”的原因所在。“评论和分析解读最重要的就是出观点,出见解。”“为什么财经报道要在‘出观点’上大做文章?因为每一项投资活动都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宏观的、微观的,国际的、国内的,政策面的、基本面的、技术面的等等,投资人面对大量信息,由于知识结构和自身条件所限,通常很难把握众多信息背后的实质。”[3]

正因为如此,众多财经媒体都设置了自己的评论专栏或者评论专版,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推出了自己的首席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等,形成了各自的评论风格和品牌效应。如《经济观察报》自2000年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自己每期的“社论”,同时还有“观察家”、“商业评论”等评论栏目;《21世纪经济报道》在第二版设有“时论”专版;《每日经济新闻》有二版的评论版,叶檀作为该报的首席评论员,已经是颇具影响力的著名财经评论员;《证券时报》辟有评论专版,有主评、第一评论、快评、声音、媒体精评等。而创刊于1998年的《财经》不仅有自己的“社评”,还有担任财经主编十余年的胡舒立亲自执笔所写的“财经观察”,影响很大。其“观点评述”、“财经论衡”以及其他具有翔实分析的深度报道都体现出对分析评论的特别重视,而这也和其揭黑报道共同形成了《财经》这本国内顶尖级财经类杂志的核心竞争力。

胡舒立在2009年底带领原《财经》杂志的核心团队接手《新世纪》周刊后,将原《财经》杂志在评论上二的特色全面复制到《新世纪》周刊的采编制作中。原《财经》杂志的“财经观察”变身为《新世纪》周刊的“舒立观察”,还有“财新论衡”以及一系列评论专栏,都延续了胡舒立嘲队此前在财经新闻领域的“独立、独家、独到”理念,使《新世纪》周刊很快就声名鹊起,胡舒立团队得以重铸辉煌。值得一一说的是,《新世纪》周刊还新设了“编辑絮语”栏目,每蚓三五百字,由各期的值班主编将编辑该期内容的…一些感想加以简要叙述。这些主编,都有长期的财经新闻采写、编辑、评论经历,对国内外财经形势有全面、独到的见解,因此,他们的“编辑絮语”有一种厚积薄发的功力,常常在不经意间发人深省,令人感慨唏嘘。下面这篇《末日抉择》就是周刊副主编凌华薇在2012年12月24日《新世纪》周刊“编辑絮语”栏翻中发表的:

末日抉择

最近我对官商关系的故事产生了些许倦意。这样的故事总是太雷同,比起商业关系,权钱交易很难达到创新和共赢,往往变成赤裸裸的掠夺和瓜分。

与年少时相比,我已相当理解企业家在这个生态环境下的辛酸和无奈。但内心深处,我仍愿相信,人可以有选择,选择决定命运。可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保留这份“自由”。

或是寻找商业机会的突破,注入润滑油,推动齿轮运转;或是遇到难以逾越的问题时,无奈寻求保护伞。

在一个公权力不受约束、甚至以此作为优势的模式中,裙带资本主义有其无穷的吸引力:游走在权力和市场之闻,享受走捷径的快感,加上市场提供的杠杆。纵情放大回报,不断加大权钱交易的代价,最初的梦想,渐渐被打上了新的烙印,面目全非。

权力终有保鲜期,一朝变质,随之而来的风险,可以使得建立一家百年老店的努力毁于一旦。

太多案例可以证明,一旦达成交易,浸润发生,产生化学变化,你渐渐变成了自己最初厌恶的那个人。

追求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提高现有司法体系专业水平和公信力。确定公权力的合法边界……这些改革并没有那么远那么难。同时,从己做起,变化不总需要自上而下,从今天起,做一个心灵自由、思想独立、追求真善美的人。

当你看到这份杂志时,2012年12月21日已被证明不是末日。过后,你会如何抉择?

(作者:凌华薇,来源:《新世纪》,2012年第50期)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今天,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也凸显出传统社会、原有体制的致命弊端。凌华薇作为我国著名财经记者,对中国财经界的问题有着深刻精微的,体察正因为如此,这篇500字出头的文章才具备了悲悯、犀利、温暖、积极的多重精神内涵,具备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

“新兴纸质财经媒体凭借大量有分析有判断的重磅报道,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锁定了特定的读者群,也形成了独特的媒体特色。《经济观察报》以‘理性,建设性’为办报理念,《21世纪经济报道》提倡‘新闻创造价值’,《国际金融报》深信‘资讯创造财富’。”[4]不仅纸质类财经媒体热衷于做观点新闻,电视类媒体同样对评论青睐有加,香港凤凰卫视即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评论类栏目是其节目类型中的绝对主流,其中财经类新闻评论栏目《财经点对点》、《金石财经》等都是知名度很高的评论栏目。财经新闻评论已经成为财经媒体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财经新闻评论是当今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渐深入,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股票、债券、基金、信托投资产品、风投等,还有房市、黄金市场等,所有这些迅速成长的新生资本市场使我们面临的经济现象和交易行为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处在转型历史时期的中国经济不仅给当代财经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报道题材,同样,也使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财经媒体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报道、解释、分析和判断日益复杂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就成为当今媒体的一项重要使命,由此,以分析和观点见长的评论和解释性报道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财经常识的大众普及,财经政策法规的解读,财经现象和问题的分析,经济发展趋势与风险的预测、预警,企业经济行为的监督,国际经济领域中的话语权争夺等,这些都是财经新闻评论和深度报道的重要功能。

同时,日益普遍和深入的民众经济活动也需要财经媒体的解读指导。民众对于经济活动日渐广泛和深入的参与,使财经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急剧膨胀。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基民数量成倍增长。天相统计显示,2010年基金半年报披露的基民总户数已经达到了4349万,是上年年报披露的基民总户数的4倍多。如果加上截至2010年9月4日新发基金的有效认购户数,现有中国基金业存量基民数已经突破5000万大关,达到了5268.2万。

而根据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据,2009年年底时中国A股开户数为7509.5万,到2010年6月底A股开户数增加了1880.3万,达到9389.8万,增长幅度为25%;加上1500万登记在中登公司的基金开户数和223万B股开户数,中登公司总户数达到了1.11亿。

北京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一项关于首都媒体2008金融危机报道的问卷调查结果就显示,在媒体关于金融危机的报道体裁中,受众最感兴趣的是深度报道,以73.57%的比例高居榜首,新闻评论以58.29%的比例位居第二。这两类报道体裁都是以分析和观点见长,调研结果充分体现了受众在当今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中需要得到专业分析与指导的强烈愿望,也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观点性财经报道和财经新闻评论在普通民众日常经济活动,尤其是投资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