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内容:1)调查了解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2)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与分析,应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方法及技术,确定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的范围、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及方式;3)通过对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探索在内陆河流域实施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体系建议。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第四届绿洲论坛报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常宗强

汇报主要内容

◆ 研究背景、目标及内容

◆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效果与效益研究

◆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主体和客体研究

◆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方式及补偿资金的筹措使用方式

◆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建议

1.研究背景、目标及内容

背景:结合《建立和完善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项目专题“河湖生态保护与建设补偿机制研究”的案例之一:开展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意义:生态补偿是一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开展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财政和税费制度改革,优化社会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生态补偿是一种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依据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和区域性特征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保护效率,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目标:调整水资源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环境与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矛盾,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内容:1)调查了解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总结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2)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与分析,应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方法及技术,确定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的范围、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及方式;3)通过对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探索在内陆河流域实施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体系建议。

1.1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

1.1.1 生态补偿概念辨析及基本框架

1)生态补偿是一种自然过程,专指自然生态补偿的范畴,这是生态补偿概念的起源

2)生态补偿是指人类对生态系统本身的修复和维护

3)从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理解生态补偿,认为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经济激励机制。

img436

1.1.2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内涵

流域生态补偿,即是指从环境管理和公共政策的角度,根据经济、政策和市场等方面的特征,以流域环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为依据,向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建设者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补偿,以调动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环境保护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活动,改善流域范围内区域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保证整个流域水环境和保障流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手段。

1.2 流域生态补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流域生态补偿的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进行流域生态补偿时采用的是购买生态服务或环境服务的方式,即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自由市场的交易达成。

直接公共补偿:类似中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等

限额交易计划:如欧盟的排放权交易计划

私人直接补偿

生态产品认证计划

德国——横向转移支付

厄瓜多尔——水资源保护信用基金补偿制度(1998)

日本——水源区利益补偿制度(1972)

美国——流域管理计划(1986)

哥斯达黎加——环境服务支付项目(1995)

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支付购买的环境服务的类型主要是水源涵养、水土调节的功能

1.2.2 流域生态补偿的国内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行生态补偿的探索和尝试;

90年代末期,流域治理领域也开始引入生态补偿机制;

近些年来,全国人大和政协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和提案逐年增加;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主要有三类,大江大河源区生态建设补偿实践、省域内流域上下游的生态补偿和中小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

中国目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流域生态补偿问题都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补偿的系统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方法架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中央关注西部生态安全

胡锦涛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指出…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西部加快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新华网2010年07月06日)

1.2.3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现状

新华网北京2010年3月10日电:

来自甘肃、青海的安国锋、严金海、陈建华等2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强烈呼吁:“快快保护河西走廊的‘母亲山’——祁连山”,并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议。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和黑河分水的双重压力下,现有绿洲农业的维系与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张掖地区在黑河分水后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以及绿洲社会经济生态稳定发展的形势非常严峻;由于上中游拦截和大量耗水,引起下游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内陆河下游成为受中上游水资源开发影响的最严重地区。

政府现有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移民安置、以粮代赈、育林工程、治沙工程、节水工程、林草地保护、水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1.张掖市农业节水的做法

制定了各产业节水规划、用水定额,水价管理办法,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农业用水交易指导意见。

确定各灌区用水指标。各县区根据确定的用水总量指标,编制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各灌区用水指标。其次确定各乡镇用水指标,各村用水指标。分配到村一级的总量指标,是集体水权,在用水者协会的参与下,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分配。以用水户持有的土地使用证为依据,农户申报灌水面积,水管单位实地核查,逐户造表建册,确定用水户水权,发放水权证。

2.张掖市农业节水制度创新

形成总量控制、配水到户。建立和完善用水总量控制的运行机制,实现水量的逐级合理的分解、调配合理控制。

设计出可以流动的水票。水票作为水权、水量、水价的综合载体,方便水量交易和促进水量流转,促进了水市场的发育。

3.张掖市农业节水管理办法

定额水量之内的实行计量水价,超定额用水的实行累进加价;

区域水的交易必须以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为基础,农业灌溉用水交易价不得超过正常水价标准的3倍;

用水户在水市场未交易完的水量,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以120%的价格收购。

4.张掖市农业节水制度分析

以“行政式”管理节水为主,经济行为不足;

激励制度不够完善,不能起到全面节水的效果;

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

二、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黑河流域概况

上游:莺落峡以上,年降水量350mm,主要产流区;

中游:莺落峡至正义峡区间,年降水量140mm,蒸发能力达1410mm,主要耗水区;

下游:正义峡以下,年降水量仅47mm,蒸发能力达2250mm,径流消失区。

2.2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

2.2.1 黑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特征

img437

2.2.2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灌溉面积统计

img438

黑河水量调度统计

img439

2.2.3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黑河中游引水口门较多,渠系紊乱。

(2)黑河中游平原水库过多,蒸发渗漏损失严重。

(3)黑河中游渠系、田间配套程度差。

(4)下游额济纳旗林草灌溉方式原始、粗放,水量浪费严重。

(5)中下游河道宽浅散乱,引水设施落后,水量损失严重。

(6)黑河干流缺乏骨干调节工程,难以对黑河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调节。

(7)下游湖泊干涸,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生态系统恶化。

(8)黑河调水手段单一,主要依靠相对脆弱的行政手段,缺乏法律和经济手段,难以形成调水长效机制,更难以形成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2.3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现状与评价

黑河流域植被覆盖统计

img440

img441

2.4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黑河流域山地草原草地、水域、盐碱地和人工林地呈现逐渐萎缩状态,盐碱地的减少是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盐碱地改良的结果,从环境角度是一种良性变化,但其他三种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的萎缩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区域环境具有破坏性,要进一步判明其演变趋势。

2.5 黑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现状与发展态势

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变化(单位:km2

img442

2.6 黑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img443

三、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效果与效益研究

3.1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评估任务的确定

评估范围:黑河流域

评价基准年和评估期

近期治理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1999年,近期治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实施的主要年份为2001—2003年。因此,后评估的基准年选为1999年或2000年水平;近期治理的基本评价期为2001—2004年。

主要评估内容

(1)上游治理效果评估;(2)中游治理效果评估;(3)下游治理效果评估

3.2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效果与效益评估—上游

莺落峡年径流在综合治理前后对比分析表

img444

围栏封育对天然草场的改良效果

img445

围栏封育对天然草场的改良效果

img446

肃南县生态环境建设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img447

肃南县生态建设社会效果评价指标

img448

黑河上游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应。

围栏封育治理,减轻了放牧压力,有效的保护草地植被,增强草地的水源涵养功能;经过围栏封育改良的草场,牧草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可食牧草比例均有明显的提高。

草地覆盖状况的改善,增强了草皮接纳雨水的性能,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改变了水循环各分支系统的分配,从而改善了草地小气候条件,保护草原的人居环境与生产环境。

天然更新恢复和扩大了森林面积。在载畜量过重的林区实施封山育林措施,对黑河流域山地森林的恢复起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黑河流域山地森林已封育保护面积达6.08万hm2,封育成林面积达0.25万hm2

img449

黑河中游分水前后农作物灌溉制度变化

黑河分水前后中游各区县机井发展情况

img450

分水与治理工程的实施对中游环境生态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中游地区的用水结构仍不合理,农业灌溉用水比重过高。

张掖市2008年国民经济各行业总用水量24.2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比例高达90%,工业用水比例仅2.5%,存在巨大的结构性节水潜力。

实施黑河调水以来,中游做出了巨大牺牲,用水指标不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和制约。由于用水总量的限制,农田与林木争水,生态林灌溉次数和灌溉水量都大幅度减少,生态问题凸现,生态林大面积枯死,荒漠化程度加剧。据调查统计,张掖市生态林成片死亡面积9.22万亩。绿洲外围林木及荒漠灌丛生态退化日益明显,并已严重威胁到绿洲区的生态安全。

狼心山入境水量与东、西河地下水位及居延海面积变化关系

img451

分水对下游社会经济的影响评价

(1)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了供水安全

(2)用水效益明显提高

(3)提高了社会关注度

(4)促进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5)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6)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7)保障了社会的安定

3.3 黑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投入成本与机会成本

根据黑河近期综合治理规划确定的上中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

上游主要是生态工程,通过天然林封育、人工造林、草地围栏封育来增加植被,保护天然林、灌丛和草地的良性发展;

中游节水工程的受益区不仅是建设区张掖市,还包括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因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业生产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水利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中游节水地区本身就是该节水工程的受益者。

中游的节水增加了下游的下泄流量,改善了下游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下游同时也受益。下游生态工程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为鼎新的经济效益和额济纳的生态效益

产出效益上游主要计算牧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游效益包括本地效益和外部效益,下游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主要为灌溉效益、牧业效益、生活及工业用水效益、种植结构调整效益、林业效益;生态效益主要计算生态系统改善服务功能的价值。

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主体和客体研究

4.1 建立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

选择西北典型内陆河——黑河流域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是我国西北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需要。

可推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可推进区域农业用水的持续性;

可保护西北生态环境,实现国家生态安全目标;

可实现国家水资源管理目标与农民经济目标、当地政府发展目标的统一。

4.2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的特征

img452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谁保护、谁受益”原则

(3)“谁受益、谁付费”原则

(4)“谁污染、谁赔偿”原则

4.3 黑河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界定

根据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及损益关系分析可知:黑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区生态补偿的最重要的主体无疑是国家。因为黑河上游生态保护的最主要效益是生态效益,这种效益具有完全的外部性,即利用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搭便车”现象成为必然,没有企业或者个人愿意为这种效用付费,只能是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代表全体公民为创造这种外部效益的人群进行补偿。第二类补偿主体是从黑河流域受益的居民和企业。第三类补偿主体是社会力量。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支付能力的增强,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基金和公益企业愿意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贡献力量。只要机制设计合理,引导得当,社会力量将日益成为黑河流域生态补偿的重要主体。对于黑河上游生态补偿的客体,根据前面的损益关系分析,主要包括黑河上游地区的居民、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三类。

黑河中游生态补偿主要针对节水展开,中游节水生态补偿应确定的主体为:

农业节水微观主体——农民的节水习惯。是一家一户的微观节水主体,利用经济杠杆激励农民节水行为,建立适合农户农业节水的激励机制。

农业节水宏观主体——地方政府行为。地方政府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现有考核标准是从发展地方经济设计的制度,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地方官员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科学协调区域水资源,配置水资源,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恢复的平衡。

黑河下游:

黑河下游生态补偿的主体和黑河上游的补偿主体相类似,其补偿客体无疑也是黑河下游地区的居民、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三类。

黑河中上游地区由于大量引用地表水和提取地下水,导致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生存环境迅速恶化。因此,下游为受到损害的一方,应得到中上游的补偿;上游地区为了保护祁连山生态林建设和水源涵养林也做出了牺牲,而流域上游的生态保护直接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的生态质量,中下游地区应该对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机会成本给予相应的补偿;中游在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向下游分水,也应该得到部分补偿。那么,黑河流域的补偿主体就应该是国家和中游地区;补偿客体应是整个流域。

4.4 小结

流域生态建设补偿的主体应包括国家、社会和流域自身。在黑河流域生态恢复建设初期建议以国家和社会补偿为主、流域自身补偿为辅,流域生态有了一定的修复能力后,建议以流域自身补偿为主,国家和社会补偿为辅。

构建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总体框架,旨在为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提出一个路线图的作用。正因为是路线图似的制度创新,所以我们研究的结果更多的具有方向性和框架性。

五、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5.1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思路

建立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目的是解决西北面临的水资源危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和区域经济问题,进行水资源的合理有效恢复,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基本思路

在资源与技术既定前提下,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外部条件主要是制度,在于制度安排形成怎样的约束与激励。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就是矫正水资源主体的行为利益和经济利益分配关系,是以经济激励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

img453

5.2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依据

技术评估方法有:①以直接市场价值法评估气候调节、商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②以影子工程法评估降污价值间接利用的生态效益价值;③以机会成本法评估农(牧)民的退耕(牧)及移民损失;④以旅行费用法来评价游憩效益和科学考察效益;⑤以支付意愿法来评估生物多样性价值。

黑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应该是多层次的,即通过生态效益影响涉及的范围来反映生态补偿的层次,而不同层次的补偿以不同的方式和机制加以实现,可以建立国家补偿机制流、区域补偿机制、流域补偿机制和部门间补偿机制等来构建补偿网络。

5.3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上游

黑河上游拟参考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测算标准,即采用成本―效益核算与综合协商相结合的测算方法。

就是核算黑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实施生态保护的直接投入成本和当地居民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牺牲的机会成本,将其作为生态补偿的最低标准,与此同时,核算黑河上游生态保护产生的效益,效益大于保护成本是实施生态保护活动及进行生态补偿的前提。

在核算出黑河上游生态保护活动的效益大于投入成本的前提下,效益就是实施生态补偿的最高限额。因此,生态保护活动的成本、效益核算实际上就是给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了一个区间,在这一区间实施补偿,无论是对于黑河上游生态服务价值的生产者来说还是受益者来说,都是收益大于成本,是一种双赢的制度安排。

黑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黑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成本补偿额(用CH表示,又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两部分),另一部分是黑河上游生态保护溢出效益补偿额。

黑河上游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为:

1)生态保护成本+生态保护溢出效益补偿模型

img454

式中:Mt表示第T年生态补偿总量;Ct-1表示第T-1年生态保护成本;St-1表示第T-1年全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st-1表示第T-1年黑河上游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Pt-1表示第T-1年末黑河上游地区农牧民人口;Vt-1表示第T-1年黑河上游产水的平均泥沙含量;V0表示黑河上游产水的泥沙含量目标值;Qt-1表示第T-1年黑河上游产水量;Q0表示三江源产水的目标值;

img455表示生态保护溢出效益补偿额;

img456表示生态保护成效调节系数。

黑河中游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为:

2)生态保护成本+生态服务价值补偿模型

img457

式中:Mt表示第T年生态补偿总量;Ct-1表示第T-1年生态保护成本;Ut-1表示第T-1年生态服务价值;Rt-1表示生态服务价值调节系数。其中:生态服务价值(Ut-1)=涵养水源价值+森林景观游憩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净化空气价值+固碳制氧价值。

生态保护成本+生态保护溢出效益补偿标准:利用此模型得出黑河上游生态补偿的年度补偿额为生态保护成本补偿+生态保护溢出效益补偿。将本研究计算出的黑河上游生态保护溢出效益补偿额(14597.18万元)与前面计算的黑河上游实施生态保护的总成本(3.68亿元)进行加总,即得到黑河上游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5.1397亿元。

生态保护成本+生态服务价值补偿标准:此模型得出黑河上游生态补偿的年度补偿额为生态保护成本补偿+生态服务价值补偿。将本研究计算的黑河上游生态服务价值补偿额(23.56亿元)与前面计算的黑河上游实施生态保护的总成本(3.68亿元)进行加总,即得到黑河上游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27.24亿元。

黑河中游的补偿标准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中游节水及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引起的生态补偿,第二方面,主要是分水对中游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分水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损失等方面进行估算其生态服务价值。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改高耗水作物为低耗水作物,如果低耗水作物的收入低于高耗水作物的收入,应该给予补偿,补偿的标准是高耗水作物的市场价格乘以产量减去低耗水作物的市场价格乘以产量的所得,再加上节水将产生的生态效益所应补偿的数额;如果低耗水作物的收入高于高耗水作物的收入,给予的补偿就是节水将产生的生态效益所应补偿的数额。

节水补偿的标准(W2)等于高耗水作物的市场价格(Pg)乘以产量(Cg)减去低耗水作物的市场价格(Pd)乘以产量(Cd)的所得加上生态效益所应补偿的数额v。

W21=(Pg×Cg—Pd×Cd)+(Gg—Gd)K

       (Pg×Cg>Pd×Cd)

W22=(Gg—Gd)K(Pg×Cg<Pd×Cd)

农民田间节水应得到生态补偿的测算

田间节水补偿,农业节水补偿标准可以以农民种植作物的灌溉定额为准,农民在作物生长期内灌溉的水量少于该地区的灌溉定额,应该给予补偿,补偿的标准等于灌溉定额减去实际灌溉量的水价,再加上节约下的水量用于生态环境产生的生态效益所应补偿的数额。

节水补偿的标准(W1)等于灌溉定额(Gd)减去实际灌溉量(Gs)乘以水价(PS)加生态效益所应补偿的数额v,既是生态补偿标准

W1=(Gd—Gs)Ps+(Gd—Gs)K

5.3 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下游

黑河下游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为:

1)生态保护成本+生态保护溢出效益补偿模型

img458

2)生态保护成本+生态服务价值补偿模型

img459

5.3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结果

黑河上游生态补偿的年度补偿额为:

1)生态保护成本+生态保护溢出效益补偿标准:利用此模型得出黑河上游生态补偿的年度补偿总额为5.1397亿元。2)生态保护成本+生态服务价值补偿标准:此模型得出黑河上游生态补偿的年度补偿总额为27.24亿元。

黑河中游生态补偿的年度补偿额为:

1)农民灌溉节水补偿计算:按节水5%,补偿标准为29.4元/亩;按节水10%,补偿标准为58.8元/亩;2)农业结构调整节水补偿:黑河中游改玉米种植为棉花种植,补偿标准为357元/亩;3)农业结构调整节水补偿:黑河中游改玉米种植为苜蓿种植,补偿标准为147元/亩;4)分水造成的黑河中游的生态环境价值:分水造成的黑河中游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为10.68亿元/年,(其中,林地退化损失1267.9万元/年,湿地退化损失9.6亿元/年,荒漠化的损失9570.7万元/年),农业的直接损失为1.24亿元/年,总计11.92亿元/年。

黑河下游生态补偿年度补偿额为:

黑河下游地区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保护成本总额为8372.68万元,并且要将下游生态环境恢复到1987年的水平,下游改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生态环境价值为3.51亿元。因此,下游应获得的补偿为4.35亿元/年。

六、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方式及补偿资金的筹措使用方式

6.1 黑河流域生态补偿方式意愿调查

img460

6.1.1 农牧民对生态补偿的认知与参与意愿

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仅有6.67%的农牧民非常了解生态补偿,尚有30%的农牧民不了解生态补偿,当问及是否愿意停止农牧业生产而接受补偿时,只有11.67%的农牧民非常愿意,11.67%的比较愿意,13.33%的无所谓,尚有63.33%的农牧民明确表示不愿意,其中45.0%的农牧民认为这些措施的实施会使他们的生活状况变差。

6.1.2 农牧民对现行补偿方式的响应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1.67%的农牧户对现行的退牧还草补偿方式满意,有59.17%的农牧户不满意目前的补偿方式,有29.16%的农牧户认为目前的补偿方式一般。其中,接受现金补偿的37户农户中,有56.76%的农户对现金补偿方式不满意;在接受实物补偿的83户农户中,有60.24%的农户对实物补偿方式不满意。

6.1.3 农牧民对不同补偿方式的偏好

从问卷结果来看,42.65%的农牧民希望提供现金补偿,48.32%的农牧民希望提供有利于能力建设的补偿方式(选择技术补偿、产业补偿、政策补偿的农牧民分别占23.33%、19.16%、5.83%),仅有9.03%的农牧民希望提供实物补偿。

6.1.4 中游地区影响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因素分析

张掖市甘州区大满乡、碱滩乡、党寨镇调查201户农民,对农户是否愿意节水进行调研,更能反映政府制定节水激励机制的紧迫性。在部分问题上采用意愿调查法得到的结果。

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节水行为的因素进行研究。模型的结果表明,农户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每块耕地面积、田间灌溉技术选择、农户对水资源的认识、高耗水作物改低耗水作物的认识、农户采用灌溉技术的资金来源在所有影响农户选择的因素中具有最显著的影响。

在调查中,笔者对20位农户农业节水问题作了两个相关问题的补充调查:

问题1:是否愿意交易?

在被调查的20位农户中,有18位回答不愿意交易,划不来卖掉,有水浇到地里比卖掉好。

问题2:采取节水补偿(高补助),谁节水让谁受益,你们愿意节水吗?

20位农户一起问,节水如何能受益,能受益多少,受益多了就节水,要算账。这两个问题,说明农民节水行为与利益高度相关,设计一种节水与农户增效相吻合的激励机制,农民就有节水的可能性。

6.2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方式

img461

6.3 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资金的筹措使用方式

上游地区: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上游地区的生态监测,把生态补偿资金落实到上游生态建设的具体项目中,通过这些措施来彻底改变上游源区的生产生活方式,真正达到补偿的实效。

中游地区: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补贴因向下游地区分水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受损者,以及通过资金的形式,提高中游地区的农业、工业生产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技术培训转移等方面,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达到真正的实惠和提高。

下游地区: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补偿受损的农、牧民,以及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七、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建议

水权交易政策,实行黑河流域的“异地开发”

财政政策

建立财会会计制度

在黑河流域设立专门生态补偿基金及基金监督机构

建立适合于黑河流域的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的激励与赔偿机制

建立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体系

建立流域上、中、下游协商平台和仲裁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