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球空间信息的特征

地球空间信息的特征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地学空间数据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它趋向于在对立的两极之中运动。地球空间信息离不开空间几何图形这一基本因素,属性因素与时间因素往往是相伴或注解空间因素的。地球空间信息具有重要的图谱特征。[3]另一方面,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又是高度抽象的,适用于用数学工具全盘处理。
地球空间信息的特征_科学历史文化

二、地球空间信息的特征

人生活在地球上,在实践中会与外界接触,从而接收到各种各样的音讯、数据、资料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外部的刺激是经常的、大量的和偶然的,如果要形成知识,还必须经由认识主体对外部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与改造。由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发展过程。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它还不等于信息。数据包含数字、文字、图像、音响等。空间数据是所有数据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凡是带有空间坐标的数据。如建筑的设计图、机械设计图、X光片、照片及各种地图等。而地学空间数据则是指带有地理坐标,即经纬网坐标的数据,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一切带有地理坐标的数据。地学空间数据是人们所能获得的最主要的数据类型。[1]

地学空间数据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它趋向于在对立的两极之中运动。

(1)精确与模糊的对立。凡是经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及经过精确计算的数据是准确的。在一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上,地面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主要内容都清晰可见,其意义与用途都很大。近距离目标的定位更加准确。同时,地学空间数据还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地球的有些不同类型要素之间是逐渐变化、逐渐过渡的,两个类型之间本身就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如相邻的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相邻的气候带和自然地理带之间等,都是逐渐过渡的,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再加上地学上的定义存在着争议,或定义与划界本身也是人为的、有分歧的,所以对数据的解释就有所不同。

(2)单一与海量的对立。每一地物都有独自的地理坐标,其经度、纬度与高度的定位是单一的、唯一的、排它性的。一物在此处存在,他物则不能代替。定点不误、定位不移是数据的重要功能。同时,地球又是一个硕大的椭圆体,如果用卫星遥感的手段覆盖地球,每天重复一次,或几天重复一次,其数据可以称得上是“海量”。海量数据的储存与处理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新要求。

(3)静态与动态的对立。某一时刻取得的某一地物的空间数据是相对稳定的,宏观地物、高山大河、海陆分界等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的位移。但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不少对象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数据具有强烈的时间与空间的暂时性。人口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耕地、林地、草地与城市的空间形态会缩小或放大。

(4)原生与派生的对立。在生活实践与科学研究中,人们直接接收到的是大量的原生空间数据或基础空间数据,如每天、每分钟、每小时的降雨量等。在大量原生数据的基础上,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形成派生数据或次生数据,月平均降雨量、季平均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等。还可以通过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产生地质类型、地质岩性、地质构造、气候状况、气候变化等更高层次的派生数据。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由数据向信息的转化。在某一层面为数据,在另一层面则为信息;反之亦然。

由数据上升为信息,有质与量两个环节的不同。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当数据中的“噪声”被排除后,它才成为信息。信息是负熵。通过对地球信息熵的排除而在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信息,这是信息与数据在量上的区别。信息与数据还有质的区别。信息在数据的范围之外还有其特点,尤其是具有人类解释的特点,具有某种超数据的性质。信息不是零散的、偶然的数据,而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地球空间信息作为有意义的地球空间数据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属性、空间、时间”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地球空间信息将地球空间数据的三个要素“属性、时间、空间”有机地整合起来,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完整的信息。例如:“1999年北京香山(含地理坐标)的枫树林”,具有属性、空间和时间三个要素,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若只说“枫树林”,虽有属性,却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不是完整的信息。若只说“北京香山的一片枫树林”,虽然有属性空间位置,但没有时间,因而不知道指的是古代的还是现在的,仍然是不完整的。只有把属性、空间和时间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地学信息。[2]

(2)形象直观与数学抽象的辩证统一。地球空间信息离不开空间几何图形这一基本因素,属性因素与时间因素往往是相伴或注解空间因素的。地球空间信息具有重要的图谱特征。图谱是由图与谱两个方面组成,图是图形,谱是成系列,图谱则是指图形系列。如李四光地质力学的“山字形”、“歹字形”、“多字形”构造是一种图谱形式;海洋科学的“波浪谱”和“海洋动力图谱”,气象科学的“大气过程云系图谱”,遥感科学的“地物波谱”等,都是典型的资源环境图谱,是对地理对象空间直观特性的整体表征。[3]另一方面,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又是高度抽象的,适用于用数学工具全盘处理。无论地物的形状是何等千变万化,都离不开点、线、面、体的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的空间特性,因而形象直观转化为数学抽象。无论是纸质地图还是电子地图,图上各点的相关位置都应按严密的数学法则来确定,从而使其具有可量测性。各种复杂的自然或社会现象,是通过特殊的地图符号来实现的。如点状符号可表示控制点、居民点、独立地物等;线状符号可表示河流、渠道、航线等;面状符号可表示湖泊、森林、动植物与矿藏资源的分布范围等。[4]通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等手段,地理信息传达出有用知识的意向。直观性与抽象性的辩证统一,使计算机处理空间信息有了客观依据。

(3)整体包含与局部分形的辩证统一。地球空间信息的整体与局部有一种辩证的联系,即整体不等于局部的简单相加,局部也不等于整体的机械相减。整体包含局部,相似之中有相异;局部中有整体,相异之中有相似。早在1982年,国外学者Mandelbrot B B就提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形态的“自相似性”特征,或称“自复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用“自然界的分形几何”来解决自然界、社会中的复杂的几何形态问题。其要点是:无论是自然对象还是社会对象,就其空间几何特征而言,在统计意义上,总体形态的每一部分可以被看作是整体标度减少的映射。这里的标度指级别、观测数目等。不论形态如何复杂,局部与整体在统计上的相似性或概率上的相似性是普遍存在的。[5]不仅局部形状与整体形状相似,局部的局部也可以与整体形状相似。这种相似性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二者是对立之中的统一。相似之中孕育着差异,差异之中包含着相似。

(4)层次区别与递进连接的辩证统一。前面的分析提到,数据是未经组织的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则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也有人主张,信息是为某一目的服务的有用的知识。显然,人们所获得的信息,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区别。有初级形态的信息,它是对个别事物的直接知识;有中级形态的信息,它是对某一类事物的知识;有高级形态的信息,它是对某些事物的过去和未来的推论或预测的知识。拿地球空间信息而言,初级的地球空间信息是对单一的地理现象、要素的表达,是非常简单的知识。进一步的地球空间信息可以表达对象的多种要素与综合特征,表现事物整体的分布特点。再进一步的地球空间信息则可以表现事物与现象的相互联系、动态变化、发展规律等。不同层次的信息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但低级形式是高级形式的基础,高级形式是低级形式的延续,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从低级层次向高级形式的运动,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