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贡献及意义

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贡献及意义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贡献及意义新中国建立前,面对当时国际上流行的唯海相生油论,面对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国年产油只有几万吨的状况,我国前辈地质家凭着勇气、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在深刻地认识中国中、新生代地质特色的基础上,终于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找出了近200亿吨天然石油的储量,并采出了30多亿吨,我国油气工业的发展是与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分不开的。
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贡献及意义_科学历史文化

四、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贡献及意义

新中国建立前,面对当时国际上流行的唯海相生油论,面对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国年产油只有几万吨的状况,我国前辈地质家凭着勇气、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在深刻地认识中国中、新生代地质特色的基础上,终于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找出了近200亿吨天然石油的储量,并采出了30多亿吨,我国油气工业的发展是与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分不开的。正是在陆相生油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摆脱了贫油国家的帽子,大庆油田的发现是对“只有海相才能生油”这一谬论的有力回击,相继在渤海湾盆地的胜利、大港地区发现的大油田,陆相生油理论与海相生油理论并驾齐驱,对后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李德生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中国陆相生油地质理论,做了如下的概括,他说:“中国经过长期探索,建立和发展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合中国特点的陆相生油地质理论,形成了与世界海相生油理论并列的重要理论体系,跨入世界油气地质理论科学先进行列,正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明确了以中、新生代盆地(陆相)为找油主要对象,中国先后发现了大庆湖盆三角洲巨型油田以及胜利、任丘等27个亿吨以上的大型油田”。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理论的同时,不断总结和发展符合中国特点的石油地质理论,并有效地指导了油气勘探实践,确立了陆相生油论在世界石油地质理论中的重要地位。陆相生油理论是构成中国石油地质学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中国石油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陆相生油理论的创立推动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为我国能源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陆相生油”思想曾经是我国冲破“中国贫油”的思想禁锢,不懈地坚持油气资源普查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陆相生油理论是经过几代地质学家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发展起来的,陆相生油的思想,在我国油气地质调查的早期已经萌芽。在建国后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中,面对我国以陆相沉积盆地为主体的客观事实,陆相生油理论得到不断深化、完善,成为中国石油地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0]

20世纪50~60年代,“陆相盆地生油理论”指导了克拉玛依油田和大庆油田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末,在松辽盆地发现特大型油田——大庆油田,原油产自白垩系陆相储集层,油源岩确认为下白垩统湖相泥页岩,厚度可达1000m以上,油田规模约1000km,油层厚度近100m,年产量达5.0×107t。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是勘探实践上的重大进展,更重要的是对石油地质学的极大丰富和完善,对开阔油气资源新领域具有很大的意义。大庆油田的发现还雄辩地证明陆相油气田的形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可以存在很大规模的油气聚集,还可形成大、中型或者特大型油田。20世纪60~70年代,“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成油理论”促进了渤海湾盆地断块油气藏勘探的加速发展。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上,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认识到“复式油气聚集带”不仅是断陷盆地油气聚集的主要形式,也是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变化大、储集岩体类型多和常常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的陆相多旋回盆地油气聚集的一种常见的油气聚集形式,对指导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普遍意义。随后相继开发的江汉、南襄、苏北、北部湾、二连等含油气盆地或地区,它们都是在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发现的陆相成因的油气藏,这些盆地都有大规模的或一定规模的油气聚集,尽管陆相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相对海相盆地要复杂得多,但油气是丰富的。例如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一系列陆相油田具有大、小型的规模,油层厚、油井产量高,甚至达到日产千吨。从此我国建成了17个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陆相石油地质在短时期内从勘探实践到理论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低熟油、煤成油、盆地成藏动力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应用,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相继发现了一批大气田,扩展了油气勘探新领域,促进了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陆相生油理论逐步走向系统化,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像黄第藩在《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一文中,论及到陆相生油岩的有机丰度,烃含量高,构成陆相生油的良好物质基础;同时,指出街烷类和菇烷类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各油区的油源层问题,也为陆相石油的生成提供了确凿的证据(1991);徐树宝、胡见义等在《中国油气聚集与分布》一文中研讨了陆相盆地油藏的聚集和分布特征,认为其分布形式,是以复式的油气聚集带为主,盆地的地质结构控制油气类型,盆地的温湿条件控制了烃类的相带分布。

1993年,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们,在塔里木东南凹陷发现了多层油砂、总厚度为150米的属于侏罗纪的地层(1.35~2.08亿年),不仅有沉积环境良好的低成熟淡水湖相陆相生油岩,还有洪积一河流相为储层的多层含油砂岩,侏罗系自身构成一个完整的油气生、储、盖组合结构。这一发现提供了一个陆相盆地的新领域和新的油气勘探远景区和目的层[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