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仙女木和事件

新仙女木和事件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新仙女木事件不能用Milankoviteh轨道理论解释,因此受到了古海洋、古气候学家的极大关注。本次研究的3个钻孔也分别记录了新仙女木事件的存在,如图6-19所示,在SA08-34孔135~150cm处,大部分地球化学指标发生了短暂的突变,指示古生产力的指标也有同样的反应,硅藻和浮游有孔虫丰度也在该处附近由冰消期的上升阶段而突然降低,然后进入全新世又再快速上升,根据内插法推算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好是11.1~10ka BP。
新仙女木和事件_应用硅藻释读南海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是发生在末次冰消期期间的一次短暂的气候快速变冷事件,该事件发生的年代为11~10ka BP(14 C年龄)(汪品先,1991)。由于新仙女木事件不能用Milankoviteh轨道理论解释,因此受到了古海洋、古气候学家的极大关注。随着资料的积累,在海洋、黄土、湖泊、冰芯、溶洞石笋等记录中都发现了新仙女木事件,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其全球意义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汪品先(1996)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的15个沉积柱状样记录进行了分析,认为新仙女木事件是该区共有的现象。

本次研究的3个钻孔也分别记录了新仙女木事件的存在,如图6-19所示,在SA08-34孔135~150cm处,大部分地球化学指标发生了短暂的突变,指示古生产力的指标也有同样的反应,硅藻和浮游有孔虫丰度也在该处附近由冰消期的上升阶段而突然降低,然后进入全新世又再快速上升,根据内插法推算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好是11.1~10ka BP。SA09-90孔的195~212cm处对应该事件,该处Al2O3、Ti O2、Ca CO3、Sr、Mg O/Al2O3等地球化学指标对该降温事件均有一定的响应,代表生源物质的指标在该处减少,代表陆源物质输入的指标增大。在SA13-76孔的60~80cm处,Ca CO3含量也显示出快速的回返现象。由于该处为浊流沉积层,几乎不含有硅藻,因此不能从硅藻的丰度变化进行判别,而且碳酸盐指标分辨率也较低,所以要进一步确认新仙女木事件在该柱样的响应,可能还需要综合分析多个指标来验证。

Heinrich事件是被发现在格陵兰冰芯中记录的短尺度快速气候变化事件,本次研究发现这些事件在南海也有一定的响应,其事件发生的时间基本能与这些事件对应。SA08-34孔硅藻在699~739cm段丰度突然减少到几乎为零,浮游有孔虫在720~735cm段丰度也降到最低值,并且冷水种的含量增加,暖水种含量减少,在该层段Ca CO3含量也表现为非常低的值,表明此时的气候非常寒冷,不利于生物的生长,表层生产力降低,可与H4事件相对应;在587~595cm三者同样突然降低较大的幅度,并且硅藻热性种含量减少,有孔虫冷水种含量增加,该层大致可与H3事件相对应;410~424cm硅藻丰度从较丰富的含量减少到非常低的值,而Ca CO3含量和浮游有孔虫丰度在该处变化不大,同时发现在该层段,放射虫与下段层位相比也相应减少,可能是冷事件主要影响到硅质生物的发育和保存,而对钙质生物并没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内插法推算,该层段发生时间可与H2事件相对应;在290~296cm硅藻丰度减少到零,对浮游有孔虫研究也显示该层冷水种含量增加,该层段可与H1事件相对应。

SA13-76孔在MIS3阶段的388~392cm硅藻丰度产生突变,而该层与上下层位岩性相比无任何变化,均为黏土质粉砂,相对应在Ca CO3含量上也表现出由升高的趋势而突然降低,根据内插法推算可与H5事件相对应。在108~112cm硅藻丰度与上下层相比降到较低的值,而岩性未发生任何变化,可与H1事件相对应。SA13-76孔由于缺乏测年数据,同时Ca CO3含量分辨率较低,而仅通过硅藻这一个指标只能初步判断出两个冷事件,其他事件的确认还需要综合更多的分析指标来进一步讨论。

总之,Heinrich事件在两孔均有一定的响应,表明千年尺度甚至更小尺度的气候环境事件至少是北半球范围内的,甚至可能通过大气和大西洋环流途径越过赤道影响南半球。冷事件的发生导致海平面下降,相对应陆源物质输入增多,同时南海西、南部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表层初级生产力下降,所以推测可能硅藻和浮游有孔虫在冷事件表现为丰度降低,一方面是因为夏季风变弱,没有触发这些海域的上升流现象而导致生产力水平降低,另一方面又受到陆源物质稀释的双重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