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泥质海岸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泥质海岸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时间:2022-0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适于盐碱地造林的杨树品种有辽宁杨、群众杨、新疆杨、小叶杨、小钻杨、中林46、小胡杨、银中杨、I69杨、I72杨。树姿美观,可作行道树和防护林。可在适生地区的干旱地带、沙地、轻盐碱地及沿河两岸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及四旁绿化。在新疆、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生长良好;除东北高寒区外,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均可栽植。在良好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成年树高可达32m。
泥质海岸防护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_中国沿海防护林

(一)树种特性及适生范围

杨树为落叶乔木,高可达30m,木材轻软,主要用于板料、建筑、造纸等。杨树品种繁多,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其他部分地区有栽培。据1985年出版的《中国树木志(第二卷)》,我国有杨树品种60余种(包括引入种)。适于盐碱地造林的杨树品种有辽宁杨、群众杨、新疆杨、小叶杨、小钻杨、中林46、小胡杨、银中杨、I69杨、I72杨。

1.辽宁杨(Populus × liaoningensis Z.Wang et H.D.chen sp.Cv)

亦称鲁山杨,由6个无性系组成,雌、雄株均有,其母本为鲁克斯杨(I-69/55亦称I-69杨),父本为山海关杨。生长快迅速,在贫瘠沙地上生长良好。较耐盐碱,在土壤含盐量0.2%以下、pH0.8的轻度盐渍化土壤生长正常。适宜栽培在辽宁沈阳以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2.群众杨(P.popularis)(P.sinmonii ×P.pyramidalis+Salixmatsudana)

小叶杨作母本,钻天杨和旱柳混合花粉作父本杂交育成。早期速生,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盐碱,最适生范围在pH5.8~7.2,适生pH5.0~8.3。木材主要用于板料、建筑。北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均有栽培。

3.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 Bge.(Populus bolleana lauche)﹞

杨树天然种,产于新疆,高达30m。树姿美观,可作行道树和防护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等地有栽培。根系较深,抗风力强。喜温、喜光、耐盐、耐大气干旱、耐寒。在含盐量0.6%以上的盐碱地和无灌溉条件下及南方温暖多雨地区生长不良。病虫害较少。最适宜的地下水位2~3m,非盐化灌淤土、轻盐化灌淤土、非盐化潮土、轻盐化潮土上生长良好,年平均生长量胸径2cm以上、树高1.5m以上。中盐化灌淤土及潮土上生长较差,在重盐化灌淤土及潮土、盐化程度较高的草甸上生长不良,几乎成为小老树。

4.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

高达20m。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各省(区)。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壤土、壤土、黄土、冲击土、灰钙土上均能生长,在干旱瘠薄、沙荒茅草地或钙栗土上生长不良,在肥沃湿润地方生长最好。能适应弱度到中度盐渍化土壤。

5.小钻杨(Populus×xiaozuanicn W.Y.Hsu et Liang ﹝Populus simonii Carr.×P.nigra L.var.italica (Moench)Koehne)

小叶杨与钻天杨的自然杂交种,高达30m,树干通直、尖削度小。木材白色、结构较细。产于内蒙古昭盟、哲盟,辽宁锦州、营口、本溪、阜新,吉林白城,河南大关,山东,江苏等地,各地培育的赤峰杨、昭林1号、草杂1号、盖县3号、阜杂2号、锦新杨、大台杨、大关杨、定县小白杨、八里庄杨、合作杨、小美12、小意杨等均系小钻杨的栽培品系。生长快。耐旱、耐寒、耐盐碱。抗病虫能力较强。可在适生地区的干旱地带、沙地、轻盐碱地及沿河两岸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及四旁绿化。

6.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

银白杨作母本、中东杨作父本杂交育成,为雄性无性系,无花絮。原产黑龙江,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均有栽培。生长快,树干通直,树冠广圆锥形。11年生树高17.8m,胸径19.3cm。抗寒、耐旱、耐水湿、耐瘠薄、抗病虫害。耐盐碱,土壤pH6~9均能正常生长。抗病虫害,对烂皮病、灰斑病、锈病及杨干蟓甲有较强的抗性。木材色白、细致,纤维长960.0μm、宽24.9μm,除民用、建筑用材外,是造纸的适宜原料。

适应范围广,在平原或山区的多种土壤和立地条件下均可栽培。

7.小胡杨(P.sinonii×P.euphratica)

徐纬英(1958)以小叶杨为母本,胡杨为父本,获得小叶杨 × 胡杨的偏母本后代小叶杨类型杂交杨——小胡杨。李驹等(1963)获得小× 胡的胡杨类型和小叶杨类型两种F1杂种,经1978~1979年利用15年生小×胡F1(小叶杨类型)进行回交、自交及和其他速生杨树广泛杂交,产生了大量的第二代杂种,按表型观察不仅小×胡F1的胡杨类型是真正杂种,并且经回交证明小叶杨类型也是真正杂种。杂交优势明显,其耐盐力超过白城杨、小美杨、盖杨等杨树。小胡杨有较强的抗盐性,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杨树耐盐力超过小胡杨。它可以在土壤含盐量0.5%的滨海盐碱土上生长良好,18年生小胡杨树高13.5m,胸径16.4cm,林木保存率72%,林分郁闭度0.76。

8.中林46﹝Populus×emn nericana(Dode)Guinr CL.‘zhonglin-46’〕

利用I-69杨作母本,欧洲黑杨和俄罗斯杨的混合花粉作父本杂交育成,雌性,属美洲黑杨派。生长快,树干圆满通直。适应性强,抗有害气体。根系发达,固树结实,高抗风性。抗病虫害,抗杨树溃疡病、黑斑病等多种病害,一般很少发生虫害。耐盐碱,在土壤含盐量0.3%以下的轻盐碱地正常生长。木材纤维长、纤维含量多,除民用、建筑用材外,是造纸的良好原料。在新疆、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生长良好;除东北高寒区外,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均可栽植。

9.I-69杨(Populus deltoids Bartr.cv.‘Lus’ex I-69/55)

美洲黑杨的无性系,雌性,花絮量很少,是意大利从引入的美洲黑杨的种子中选出。树干直立或微弯曲,树冠开展。在良好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成年树高可达32m。木材纤维长、纤维含量多,除民用、建筑用材外,适用于造纸。耐盐碱,在土壤含盐量0.3%以下的轻盐碱地可正常生长。

10.I-72杨﹝Populus × eura mericana(Dode)cv.‘San Martino’I-72/58〕

是从欧美杨自然授粉的种子中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生长迅速,树木习性和栽培条件与I-69杨相近。木材纤维长、纤维含量多,除民用、建筑用材外,适用于造纸。较耐水湿,在地下水位50cm以下均可栽植。耐盐碱,在土壤含盐量0.3%以下的轻盐碱地可正常生长。

11.廊坊杨 (P.langfangensis)

是河北廊坊市农科院研究的耐盐碱高产杨树杂交种,最近他们又培育出了新颖的杂交组:1 号[山海关杨× (美杨+I- 63 杨)]、2 号[I- 69 杨×山海关杨]、3 号[山海关杨×(小美12+ 白榆)]和4号杂交组合为[山海关杨×(小美23+白榆)]无性系,为雄株大树树冠瘦长圆柱形无大侧枝,冠稀疏树干通直,尖削度小。树干粗糙,树皮黑褐色。大叶型,叶先端短尖,叶两面光滑,叶缘波状锯齿。芽有黏性,芽鳞光滑。具有明显的欧美杨形态特征。

这些杂交无性系都具有优异的生长特性,在永定河下游沙荒地无水肥管理条件下,8~10 年木年均树高生长量2 m 以上,年均胸径生长量3cm 以上,每年0.067 平均材积生长量1m3以上,明显高于同气候带国内、外良种,如平均材积生长量较山海关杨提高1 倍以上,较I- 214 杨提高3 倍以上。其中廊坊杨1 号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和材积连年生长量与我国引进的两个南方型黑杨相比也具有显著优势,分别超过I - 69杨50.4% 和82.1%,超过I-72 杨24.4%和121%。廊坊杨无性系作为北方型美洲黑杨新杂交种,其速生、高产性能完全可以同南方型美洲黑杨相媲美,而廊坊杨在低产立地条件下的高生产力水平,是国外引进的这些速生黑杨无法相比的。它们具耐盐碱,又具有耐苏打盐土危害的特性。在表土含盐量0.2% 的土壤上生长正常; 在表土含盐量0.3% ~ 0.4% 的海滨盐碱地区,生长优于小美12、山海关杨和群众杨。

(二)育苗技术

1.采穗

杨树通常利用扦插进行无性繁殖,可选用无病虫害的1年生苗苗干或在优株大树截采树干低处的萌条、或在树冠上截采1年生长枝、截取插穗,插穗应选择木质化良好并具有饱满侧芽的干条,一般是干条中下部质量最好。插穗规格直径一般为10~12mm、长度一般为18~22cm。采条时间早春或晚秋均可进行,对于不易生根的品种或无性系应在晚秋采条,经冬季湿沙窖藏,可促进切口形成愈伤组织,有利于扦插生根。对于易生根的品种或无性系,可在早春随采随插。

2.育苗

育苗地应选择灌水、排水方便的平坦地块,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或轻黏壤土,扦插育苗可采用床作育苗或垅作育苗,扦插在早春顶浆进行。扦插前要深耕整地,使松土层深度超过插穗长度。窖藏中失水较严重和春季截取的插穗在扦插前先在流水中浸泡1~2昼夜,使插穗吸足水分,并可用生长素进行处理,提高成活率。床作育苗扦插株距20~30cm,行距30~40cm。垄作育苗垄距50~60cm,单行扦插株距8~10cm,双行扦插株距16~20cm,行距8~10cm,呈“品”字形。扦插时插穗顶端要与地面平,扦插后要踏实,灌足水。幼苗生根前浇水1~2次,以后每10~15d浇水一次。5月中、下旬进行第一次除草,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中耕2~3次,6~7月施追肥2~3次,以氮肥为主,每次每公顷150kg,追肥后要及时灌水。

(三)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

根据各个品种的耐盐碱性能选择适宜的造林地。

2.整地方式

采用穴状整地,植树穴大小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林种而定。“四旁”植树,土肥条件较好,采用1~2年生大苗,植树穴规格50cm×50cm×50cm。营造片林,采用1年生截干苗,植树穴40~50cm见方,深40cm。轻盐碱地可在头年秋、冬挖50cm见方的大穴,围埝蓄水,洗碱脱盐,秋季栽植。

3.造林密度

根据林分经营目的,可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一般“四旁”绿化行距4~5m,株距3~6m。农田防护林株行距2m×3m、3m×3m、3m×4m。片林株行距2m×2m、2m×3m。

4.造林方法、时间

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采用1年生壮苗或截干苗,栽植前剪去苗木过长的主根,将苗木放在穴中,填入细土踩实,然后浇水,并培土。还可在土壤湿润、肥沃和水源条件好的地方进行扦插造林。行间可栽植紫穗槐、白蜡条、杞柳、田菁等。

(四)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造林当年中耕除草3次,第2年和第3年各2次。对1~2年的幼树在生长旺盛季节及时摘除侧生嫩枝。在冬季进行修枝,修枝高度为树高的1/2或1/3。截干造林的根桩上,长出2~3个萌条时,要进行定株,秋季或翌年春季保留一个健壮的萌条,砍掉其余的萌条。

2.抚育间伐

当林分郁闭度达到0.9时可进行第一次间伐,使郁闭度达到0.6~0.7,每公顷保留株数约1500株,隔5a进行第二次间伐,每公顷保留株数约7500株,第三次间伐时间可根据林分生长状况而定,每亩可保留25株。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杨树主要病虫害有杨叶黑斑病、杨大斑病、杨叶灰斑病、杨叶白粉病、杨树腐烂病、杨皮层溃疡病、杨社天蛾、大透翅蛾、黄斑星天牛、杨潜叶金花虫、柳天蛾。

1.杨叶黑斑病防治方法

冬季去除病叶、病枝;4~7月喷施4%或3%的代森锰或代森锌,也可喷施1%波尔多液+代森锌。喷药应在嫩叶初展时即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

2.杨大斑病防治方法

受害多为苗木,大树很少发病。清除苗木病叶,加强苗木管理,防止害虫伤口。插条消毒,可在1%赛密散浸15~30分钟。

3.杨叶灰斑病防治方法

危害苗木及大树,可对苗木形成毁灭性危害。注意圃地通风透光,及时间苗打杈。发现病害,及时喷药每半月1次。药剂有1%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水液或拖布津、退菌特,或施用10%百菌清油剂超低容量喷雾。

4.杨叶白粉病防治方法

收集落叶烧毁减少病原。喷施具内吸性药剂,粉锈宁800倍液亦有特效。

5.杨树腐烂病防治方法

4~5月,用刀刮除病斑老皮后涂上退菌特和二面增温合剂(1∶50∶200);用铁钉板竖道间距3.5cm拉破病斑树皮达木质部,然后涂上混有蒽油、肥皂粉的水(蒽油、肥皂粉与水的比例为1∶0.6∶6),经5天,再涂上1×108mg/kg“920”;修切病斑,涂松焦油乳剂5倍液(或煤焦油、50%烟筒油)。晚秋或早春主干刷白(适当加食盐)。

6.杨皮层溃疡病防治方法

6月中旬至9月初,喷施1%波尔多液或0.5%次氯化铜水液,也可用0.1%氨基甲酸混合剂,或0.5%羟基氯化铜,或0.2%氯二硝环烃。

7.杨社天蛾防治方法

摘除并烧毁被害包叶;冬季扫除苗圃及杨树林中落叶,烧掉或沤肥;用50%二溴磷乳剂30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青虫菌800倍液喷杀幼虫。

8.大透翅蛾防治方法

认真作好检疫工作,严禁带虫苗木运出和调进;苗圃中在成虫羽化盛期、幼虫孵化盛期喷溴氰菊酯、氧化乐果;50%杀螟松乳剂1份+9份柴油点滴虫孔,杀死幼虫;用50%杀螟松乳剂30倍液或50%磷胺乳剂50~100倍液喷射树干基部,毒杀幼虫。

9.黄斑星天牛防治方法

发动群众,连续几年人工捕捉成虫和砸卵,对严重受害木应立即清除;保护和招引啄木鸟等益鸟;用40%乐果乳剂、锌硫磷400~800倍液注入虫孔,然后用黏土堵死,杀死幼虫;用涂白剂涂刷树干,防止成虫产卵。

10.杨潜叶金花虫防治方法

4月上旬前后成虫出现时,用90%敌百虫或50%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杀;在林冠郁闭的林分可施放杀虫烟剂;早晨摇动树干使之坠落,加以捕杀;可用50%马拉松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初孵幼虫。

(一)树种特性及适生范围

绒毛白蜡为落叶乔木,高达18m,胸径60cm。木材坚韧富有弹性,结构均匀,纹理致密,强度大,耐磨损,抗腐蚀,纤维长。年轮明显,无明显心、边材,干时易开裂,易加工。可供建筑、工具、家具、农具、车辆、船舱等用材。它不仅材质较好,且树形规整,主干通直、雄壮,枝叶茂密,发芽展叶早,落叶晚,绿期长,繁殖容易,是优良的平原防护林、用材及城市绿化树种。

原产美国西南部北起内华达州、犹他州,向南到加州南部、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一直到德克萨斯州西南部。地理位置属于北美科迪拉山系构成的广大内陆高原,山地的西南是北美最干旱地区。绒毛白蜡原产地的东南以南落基山脉为界,西面以内华达喀斯喀特山脉为界。北部是海拔1300~1800m的沙漠高原盆地,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海拔600~2000m山麓峡谷地带。1911年由美国人引入我国济南,现华北、西北的东南部及内蒙古、辽宁的南部等地区均有栽培。1987年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几十年研究获得不少优良绒毛白蜡无性系,如高耐盐型绒毛白蜡36号 2、39号3,常绿型绒毛白蜡21号4、速生型绒毛白蜡34号5、红梣 5号6、红梣 9号。在年平均温度12℃、1月平均温度-4℃、绝对最高温度40℃、绝对最低温度-28℃,均能生长。耐水湿,耐盐碱,可以生长中度盐碱土壤上,比杨树、榆树、柳树、刺槐等耐盐碱,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粉尘有一定的抗性。土壤适应性强,是我国北方沿海泥质海岸及盐碱地的重要造林树种。

(二)育苗技术

1.采种

一般8~9a开始结实,种子易脱落,应及时采集。采集地点500m内应无其他梣、白蜡树种,采集时要选择优良母株,采集后晒干、风选、去秕除杂,不用去翅。将种子装入袋内,贮藏在干燥通风地方备用。种子千粒重22g,发芽率75%~85%,发芽势69%。

2.育苗

通常采用大田式条播育苗。育苗前进行深耕细耙,耕前施足底肥,灌足底水,使土壤保持温润。一般采用4月下旬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24h,然后捞出放入竹箩筐里,置于室内催芽(室内温度保持25℃),每天用温水冲洗1~2次,种子裂嘴即播。条播行距60cm,播幅10cm,开沟深度3~4cm,覆土3cm,播种量150~225kg/,一般10天即可出齐,如土壤黏重,为防止春旱土地龟裂,覆土时顺沟培垄,厚5~6 cm,然后再进行全面浇灌,种子开始扎根时立即将垄背土撤去2~3 cm,3~4天即可出齐苗。幼苗出土后注意保墒,中耕除草,10~15天开始间苗。最后按照株距10cm定苗。注意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6~7月每亩施硫酸铵追肥。幼苗萌芽力强,应抹芽1~2次,秋季掘苗应随分级随假植。绒毛白蜡由于具有假二叉分枝,萌发力很强,因而易形成过密的对生枝造成卡脖子现象,要及时修剪、抹芽,促使主干生长,或截枝养干,使干冠比保持1∶2。每公顷产苗15万株,当年苗高60~80cm,地径0.5~1.0cm。

(三)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

对土壤要求不严,壤土、沙质壤土、黄黏土均可生长,在含盐量0.3%~0.5%、地下水矿化度每升60g的黏土上也能生长,在土壤深厚、地下水位低、盐渍化轻的壤土上生长最好。

2.整地方式

在轻、中盐碱地上采用条田整地。

3.造林密度

根据土壤条件和经营目的,可选择株行距1.5m×1.5m、1.5m×2m、2m×2m。

4.造林方法、时间

采用穴植,春季造林。防护林和用材林用1~2年生苗木造林,植树穴为40cm×40cm×40cm。城市绿化使用胸径3cm、树高4m的大苗为宜,植树穴直径50~60cm,深40~50cm。造林前应修剪苗木根部、枝条,注意保护顶芽。

(四)抚育技术

1.幼林抚育

造林后应及时进行除草、松土、追肥、灌水、除萌芽条等。

2.抚育间伐

3~5年后林分郁闭开始进行间伐,最后可将株行距确定为6m×6m。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1.干基腐烂病

8~9年生幼树根际处发生,外部不易发现。引起树冠枝叶稀疏变小,用小锅头破击可听到空洞声。用刀将病患处刮除,涂以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2%硫酸铜液。

2.枝枯病

多发生在2~3cm粗的枝干上,出现黑褐斑点。剪去病枝,剪口涂5度石硫合剂。

3.槐坚蚧

3月下旬开始为害,4~5月最严重,使幼枝干枯。发芽前落叶后,用5度波美石硫合剂或5%油乳膏10倍液,或40%乐果乳剂、50%马拉松乳剂、25%亚胺硫磷乳剂1000 倍液喷杀;利用天敌黑绿红瓢虫防治。

4.柳干上蠹蛾

6~7月出现,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蛀入木质部。

冬季伐除被害树木;成虫羽化期,以诱蛾灯诱杀;以铁丝刺杀或用二硫化碳、80%敌敌畏乳剂100倍液注入孔内,再用黄泥封闭虫孔;刷白除卵。

5.细翅天社蛾

5月开始羽化,6~7月为害最重,常将树叶吃光;7月底结茧化蛹过冬。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7~8月人工捉杀越冬蛹。

6.红蜘蛛

群聚叶背吸取液汁,并缩小蛛网,叶受害呈灰褐色斑,扩大后如火燎一样,5月开始为害,7~8月最严重。5月开始每隔半个月交替喷一次40%乐果乳剂1500倍液和三氯杀螨砜600倍液;发芽前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

(一)树种特性及适生范围

白榆为落叶乔木,高达25m,胸径1m。木材纹理直,结构较粗,花纹美观,有光泽,较难干燥,易翘曲,稍耐腐;供建筑、家具、车辆、枕木及农具等用。树皮纤维强韧,可做人造棉、造纸、绳索原料。树皮及根皮富含淀粉,可做糊料。翅果可榨油,供食用、医药及轻化工业用。嫩叶可做饲料。果、叶、树皮可药用。

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多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麓、平原、河岸、丘陵及沙地。

喜光,喜湿润、肥沃深厚土壤,也能生于干旱瘠薄固定沙丘和栗钙土上,耐盐碱性较强,在含0.3%氯化物盐土和含0.35%苏打盐土上均能生长。耐寒耐旱性强,根系发达,抗风力强。不耐水湿,在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良的洼地常引起根腐。为东北、华北、淮北广大平原、沙荒地区营造用材林、防护林、盐碱地造林及“四旁”绿化重要树种。

近十多年,针对白榆的害虫危害,陆续培育出抗虫优良无性系,如河南省培育出抗榆蓝叶甲的优良无性系65212,河北省培育出抗虫的新无性系,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二)育苗技术

1.采种

采种母树以15~30年生的健壮树为好。果实一般在4~5月成熟,各地应根据成熟期的不同,及时采种。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白色时,即可采收。采种方法可待其自然成熟落下收集,或于无风天将其击落收集,采后应置于通风的地方阴干,不能暴晒。最好随采随收随播,否则降低发芽率。如不能及时播种,应密封贮藏。种子含水量8%,经密封贮藏后,其发芽率可保持近2年之久。白榆种子发芽率一般65%~85%,千粒重7.7g,每千克12万~13万粒。

2.育苗

育苗时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苗圃地。播种时采用床播、垅播均可,每公顷播种37.5~45.0kg。播种前一年秋季进行整地,深翻20cm以上,每亩施基肥(腐熟的厩肥)2000~3000kg,并撒杀虫剂毒杀地下害虫。种子不必进行处理,如处理可混湿沙,贮放2~3d,每日翻动数次,至微露出白色幼芽时播种。播种时需先行灌水,水分全部渗入土中,土不黏手时进行播种。为了管理方便,一般多用大垅双行条播,条宽3cm,条深3~5cm,条距20cm,覆土不宜太厚,0.5~1.0cm,覆土后稍加镇压,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发芽。

播后10余天幼苗出土,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苗高5~6cm时定苗,每公顷均匀留苗45万株,间苗后要适当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幼苗生长阶段要经常除草,雨后和灌水后应及时松土,以免土壤板结。除草松土的次数,可根据杂草多少和土壤情况而定。追肥和灌水可结合进行。6~7月追肥较好,每亩施硫铵或复合肥60kg,每隔半月追肥一次,8月初停止追肥,以利于幼苗木质化。在发生榆树炭疽病的地方,每周可用1%的波尔多液喷洒一次。

(三)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

白榆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低洼易涝地、重盐碱地上生长不良,不宜选作造林地。

2.整地方式

直播造林可进行深翻整地,深翻20cm以上,整地后开条状沟播种,沟不宜太深,但下部土壤宜疏松。植苗造林采用穴状整地,植树穴大小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林种而定。“四旁”植树,土肥条件较好,采用2~3年生大苗,植树穴50~60cm见方,深50cm。营造片林,采用1~2年生苗木,植树穴40~50cm见方,深40cm。轻盐碱地可在头年秋、冬挖50cm见方的大穴,围埝蓄水,洗碱脱盐,秋季栽植。

3.造林密度

直播造林在播种沟内播种要均匀,也可采用穴状直播,穴的直径20~30cm,穴距1m,行距1.5m,成“品”字形相互交错,每穴播种20粒左右,覆土厚度1.0~1.5cm。

营造片林一般株距2~3m,行距3~4m。在干旱草原营造防护林时,可采用株距1.5~2m,行距2~3m。

4.造林方法、时间

直播造林最好在种子成熟时随采随播,这样出苗整齐,成活率高。植苗造林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栽植前剪去苗木过长的主根,将苗木放在穴中,填入细土踩实,然后浇水,并培土。

(四)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造林后2~3a,应进行松土、除草和培土等工作,这不仅是为消灭杂草、蓄水保墒,在盐碱地还能有效地防止熟土层返碱。白榆是合轴分枝的树木,各主轴的延长是由各级侧芽发育而成,主干易形成自然弯曲,因此要通过修枝培养通直的主干。首先选择一个直立健壮的萌发枝条作主干,短截其余直立健壮的枝条,控制其生长。但应尽量多保留小侧枝,扩大叶片面积,促进幼树快速生长。

2.抚育间伐

当林木达到上层郁闭时即可开始间伐,间伐强度因林种、立地条件、初植密度等不同而定,一般伐后郁闭保留0.6~0.7,以后每隔5a间伐1次。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白榆多为虫害所害,主要有榆蓝金花虫、榆毒蛾、芳香木蠹蛾、榆尺蠖、黑绒金龟子。

榆蓝金花虫防治方法:幼虫群集在树杈和树皮裂缝处化蛹时,可人工扫集捕杀;喷洒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毒杀幼虫和成虫。

榆毒蛾防治方法:用50%二溴磷乳剂或杀螟松乳剂800~1000倍剂喷杀幼虫;在初孵幼虫集中在1个叶片上尚未分散前可人工捕杀;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芳香木蠹蛾防治方法:在树干基部发现有虫粪排除,可人工挖出幼虫捕杀;成虫出现初期,在树干基部(2m以下)涂剂刷白,防止成虫产卵;幼虫蛀入木质部时,可用二硫化碳或对位二氯苯注入坑道,并以黏土封死。

榆尺蠖防治方法:早春成虫羽化期组织群众捕杀,震落成虫,加以消灭;用90%敌白虫800~1000倍液,毒杀幼虫。

黑绒金龟子防治方法:用5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毒杀。

(一)树种特性及适生范围

根据张道远等人(2003)研究:根据柽柳属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化石资料及地质历史资料,推测柽柳属起源于古地中海热带成分盛行的早第三纪始新世,具有起源古老的性质,并且随着晚第三纪古地中海的退缩、气候逐渐干旱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许多新的以温带成分为主适应旱生环境的现代柽柳属种类。柽柳属起源之后,首先繁衍、散布到以伊朗为中心的现代分布中心,其后以伊朗为廊道向西、向东扩散,在地中海沿岸、东非、阿拉伯半岛、非洲西南部及亚洲中部的荒漠地区得到发展。

柽柳属间断分布于欧、亚、非三洲,属于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亚洲(西亚和中亚),有些种分布在现代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及东北非,仅少数种分布在西南非洲。欧洲分布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北岸的三个半岛,其北界在约北纬50°的法国北部; 亚洲分布区多集中在伊朗— 吐兰区的西亚及中亚地区,其北缘可达北纬60°,南缘可达北纬12°,如T.ericoides Rottl可分布到印度的焦坦尔,东部可达日本及朝鲜;非洲分布区仅在北非、东非及非洲西南的部分地区,最南端可达南纬约32°的南非。大西洋群岛如亚速尔、马德拉、加纳利及佛得角也有柽柳的分布。但澳洲、大洋洲和美洲未见。本属共有68个种7个变种。中国柽柳属植物有2个组20种1变种(无组3类型),占柽柳属总种数的29.4%。中国柽柳属植物在全世界的分布中无论组和种都是较多的,因此研究柽柳属在中国的分布是很重要的。按照吴征镒(1996)的区系分区的论述,在喀什亚区16种,西南蒙古亚区14种,东内蒙古草原亚区11种,准噶尔亚区9种,唐古特地区9种,天山地区5种,华北地区2种,西藏、帕米尔、昆仑地区1 种,台湾地区1种。由此可看出,柽柳属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喀什亚区和西南蒙古亚区,其次,东内蒙古草原亚区和唐古特地区分布也较多。此外,若按各省区排列,中国柽柳属植物大多数种类集中分布在西北各省区的荒漠和半荒漠区,其中以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和宁夏为最多,分别占全国总数的80% (16)、70% (14)、60% (12)、55% (11)和45% (9)。从中国的西北部到东南部,形成种类多样性递减的趋势。我国20种柽柳名称如下:

长穗柽柳T.el ongata、短穗柽柳T.laxa、紫杆柽柳T.androsowii、异花柽柳T.gracilis、甘肃柽柳T.gansuensis、莎车柽柳T.sachuensis、沙生柽柳T.taklamakensis、无叶柽柳T.aphylla、刚毛柽柳T.hispida、短毛柽柳T.karelinii、山川柽柳T.arceuthoides、白花柽柳T.albif、长穗柽柳T.leptostachys、金塔柽柳T.jintaensis、垂枝柽柳T.korolkovii、塔里木柽柳T.tarenensis、多枝柽柳T.ramosissima、多花柽柳T.hohenackeri、甘蒙柽柳T.austromongolica、中国柽柳T.chinensis,总种20。

在辽宁南部、海河流域、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各地,河流冲积平原、河漫滩、盐碱地、沙荒地、沿海滩地均有栽培。喜光,不耐庇阴。对大气干旱、高温、低温均有较强的适应性。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蘖性强,耐沙埋。耐旱、耐水湿、耐盐碱,叶能分泌盐分。插穗在含盐量0.5%盐碱地上能正常出苗,带根苗木在含盐量0.8%盐碱地上能正常生长,大树在含盐量1.0%重盐碱地上生长良好,有降低土壤含盐量的效能,是盐碱地造林先锋树种。树形美观、花期长,可用作防护林及园林绿化。

(二)育苗技术

1.采种

柽柳夏秋开花,花期不一,果熟期不一,蒴果成熟后开裂,种子细小易飞散,待少数果实开裂和较多果实变为黄色时,选择生长旺盛、花枝繁茂的植株及时采收果实。采收的果实在通风处晾干,使果实开裂散出种子,清除杂质,放置干燥通风处保存。

2.育苗

(1)播种育苗。选择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疏松、较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作为育苗圃地,整地并施底肥。作带有引水沟的平床,床长8~10m,宽2m,床周埂高30~40cm,床间开一条深20cm、宽25cm的引水沟,使水从引水沟漫到床面上。春播多采用水面落种法,即将水慢慢地引入苗床,灌满后堵住水口,把带果壳及绒毛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水面上,然后用木板或树枝慢慢地拍打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使其尽快与床土接触,水面降落后,再在上面覆上薄薄一层细土,10d内每隔2~3天小水漫灌一次。播后3d大部分发芽出土,10d后主根扎入土中0.8cm,此后可进行大水漫灌,灌水次数逐渐减少。播种量每公顷90~110kg。苗期做到勤灌水,保持床面湿润。及时除掉各种杂草,适时追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尿素等化肥。苗木当年可出圃。

(2)扦插育苗。选择沙壤土作为育苗圃地。选择生长健壮的1年生萌芽条或苗干作插条,粗1~1.5cm,剪成长15~20cm的插穗。用0.1%多菌灵药液浸泡1~2min,抖落水滴后再用1000mg/LNAA或100mg/L生根粉水溶液(或ABT1号生根粉)浸渍基部20~30s备插。用直插法秋插或春插,秋插成活率较高。秋插后应在插地上端封土成堆,来春扒开。春插时,插穗在地面露出3~5cm,以免表土含盐过多,侵蚀幼芽,影响成活。大田扦插行距30cm,株距4cm。苗圃小畦扦插行距20cm,株距4cm。亦可丛插,每穴插2~3根插穗。插后前期多灌水,保持床面湿润,并加强抚育管理。亦可覆盖地膜。1年生苗高可达1.5m,即可出圃造林。

(三)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

柽柳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选择地下水位较高的轻、中盐碱地或沙丘间盐渍化沙地。含盐量大于1.1%的重盐碱地最好经脱盐改良后造林。

2.整地方式

在地下水位小于1.0m的低洼地,应在造林前一年的伏天修筑条田或台田,条田面宽10~15m,台田面宽5~10m,排水沟深度大于1m,利于雨水淋洗脱盐。在地势高的地块,可采用坑长、宽0.6m~1.0m的大坑整地。

3.造林密度

防护林可选择1.0m×1.0m;片林可选择1.0m×1.2m、1.0m×1.5m株行距。

4.时间

冬初或早春造林,可采用植苗或扦插两种方法,植苗造林成活率更高。植苗造林采用穴植,每穴2~3株。重盐碱地在造林穴内应采取客土、掺稻壳、掺碎稻草、覆地膜等措施。扦播造林技术与扦插育苗技术相同。

(四)抚育管理

造林后要严禁放牧,及时松土除草。经营目标为条材的林分,2年后秋末可开始割条。春季要保护萌芽不受盐碱侵蚀;夏季要及时割去细弱的小枝,使林内通风透光,促进大条的健壮生长;冬季在割条后要及时封土保根,保证次春根桩顺利发芽抽条。树龄较大,萌芽率低的老树桩,可隔5~7a平茬一次,并施入基肥,进行深翻,促使复壮。用于城市绿化,则可修剪成各种树姿。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柽柳病虫害很少,近几年在甘肃、内蒙古部分地区发生了食叶害虫柽柳条叶甲,可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对此害虫进行防治。

(一)树种特性及适生范围

沙枣为落叶乔木,高达15m,胸径达1m,常呈小乔木或灌木状,树干多弯曲,具枝刺。木材纹理美观,材质坚韧,可供家具、农具、矿柱等用。果可食,也可酿酒、酿醋、制果酱和蜜饯等。枝叶可作饲料,萌条可编筐。花为优良蜜源,并可提制香精。枝、叶、树皮、花、果等均可入药。树干可割沙枣胶。于玮玮等人(2009)报道根据苏联农业植物学家H.N.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学说,沙枣起源于中亚中心和近东——小亚细亚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塔吉克、乌兹别克、天山西部、高加索、伊朗、土库曼等地。沙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西部,也有少量分布于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大致为北纬34°以北的地区。天然沙枣林集中在新疆塔里木河、玛纳斯河,

甘肃疏勒河,以及内蒙古的额济纳河两岸。内陆河岸的沙枣林多呈疏林状态,面积较大,仅额济纳河西河林区就有沙枣林4.6×107 m2。近年,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区也在沙荒地和盐碱地引种栽培。新疆的沙枣属于地中海成分的后代,是现代胡杨、灰杨和白榆等群落的伴生种。目前,沙枣在国外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亚洲西部、俄罗斯和印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和内蒙古西部、华北、东北西部。在海拔1500m以下山地、平原、沙滩、荒漠、半荒漠地带。我国有3种沙枣和1个变种,他们是尖果沙枣、沙枣、东方沙枣,大果沙枣为变种。从1800年,美国就将沙枣作为生态观赏树种而引进。国内对沙枣的引种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如:宁夏青铜峡市从甘肃引种大沙枣,效果良好;丁水林等人也从20世纪80年代初从新疆、甘肃等地引种,在黄河三角洲的盐碱地区进行栽培试验,获得成功。近年来,天津农学院的阎国荣从新疆地区引种了若干沙枣类型,经在天津市以及滨海地区进行试验栽培,结果表明,沙枣不仅适应天津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而且为天津市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树种资源。近年来,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多在半沙漠和荒漠、沙荒、盐碱地引进栽培,一般情况下生长状况良好,表明沙枣适生范围广。最近,引用沙枣对沿海地区和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和沙枣造林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沙枣耐盐碱,对硫酸盐的抗性较强,对氯化物的抗性较弱。在硫酸盐盐土上,全盐量1.5%以下时尚能生长,在氯化物硫酸盐盐土上,全盐量0.6%以下时才适于生长,而在硫酸盐氯化物盐土上,是滨海盐碱地造林先锋树种。沙枣为非豆科固氮树种,根部由一种称Frankia 放线菌共生,主根、侧根均有根瘤着生,侧根上生长较多,是多年生根瘤簇瘤体逐年增大,瘤瓣多次分叉,成枝状或珊瑚状,部分根系每年均可感染结瘤,因此根系上并不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根瘤。一年中春天树木开始复生,根部开始活动,根瘤也开始生长,瘤少重量低,固氮活性低。夏季树木生长旺期,根瘤多,固氮活性达到一年的最高峰,固氮量增加。沙枣可称得上木本肥料,有很强的改良盐碱地作用,使土壤增加了有机质,改良了土壤结构、理化性质,中和了盐碱浓度,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在中盐碱地平均固氮活性5235.6(nmolC2H4/m2h),平均固氮量5.39mg/株,平均瘤量4.6g/株。

(二)育苗技术

1.采种

果实于9中旬至10月中下旬成熟,选择无病虫害、壮龄、果大饱满的优良母树采种。果实采收后放入清水浸泡24h,果肉发软时加以揉搓,洗去果皮、果肉,摊晒晾干后,置于干燥通风处贮藏,堆层厚度不超过1m。长期储藏的种子应晒干,使其含水率在18%以下。新鲜饱满的种子发芽率多在90%以上,储存良好的种子,5~6a后,发芽率尚在60%~70%。

2.育苗

有扦插育苗和播种育苗两种,育苗地以沙质壤土为宜。扦插育苗能保持良种的品质,可将3年生以上的沙枣平茬,次年春将1年生萌条剪成20cm插穗直接插入苗床。插后保持苗床湿润,生长期加强管理,2年生苗可出圃造林。播种育苗,播前进行催芽处理,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将种子洗净,掺等量细沙淋湿拌均匀,放入贮藏坑内,灌足水,种子上面积水10~20cm,待水渗下或结冰后,覆沙20cm越冬。未经冬藏催芽的种子,播前可先用50℃的温水浸泡2~3d,洗净捞出,在室外向阳处摊铺,覆盖麻袋或塑料薄膜保湿催芽,或采用马粪催芽,当少部分种子露出白尖即可播种,但发芽出土不及混沙冬藏催芽处理的好。播种期分为春季和秋季,春播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秋播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秋播种子不必催芽处理,播后灌冬水越冬。播种量每公顷450~750kg。一般采用条播,行距25~30cm,条带宽30~40cm,播种深度3~5cm,播后覆土,厚度3cm。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苗,6月上旬间苗,苗距5cm,每公顷保存45万~60万株。在幼苗旺盛生长的7~8月,加强松土、除草、灌水、追肥、防虫等抚育管理,当年苗高达30cm以上,地径0.4cm以上,即可出圃造林。

(三)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

沙枣适应性较强,可根据栽培品种选择不同条件的林地。栽培鲜吃果用的品种如大白沙枣、牛奶头大沙枣、黄皮大沙枣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盐碱低的地段;果、材兼用的八卦沙枣可栽植在水分较差、盐碱较重的地段;一般立地条件下,可选择产量较稳定的羊奶头沙枣。

2.整地方式

整地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春末至晚秋间进行。较黏重的土壤须在春季趁墒耕翻。轻黏土、壤土、沙壤上多在夏季耕翻。耙地在耕翻、复耕后2~10d进行,镇压一般在晚秋和冬天。粘壤土、壤土的整地,一般要经历耕翻、耙地、复耕、耙、压五遍作业。耕翻深度25~30cm;耙地深度10~20cm。

3.造林密度

根据营林目的及立地条件,一般造林株行距为1.5m×2.0m、1m×2m、1m×3mm。

4.造林方法、时间

一般多用植苗或植干,穴状造林。在具备机械造林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机械造林。春季和秋季均可造林,以春季造林为好。在土壤湿润的地方也可采用春播或秋播进行直播造林,也可用扦插及根蘖繁殖。地下水位不超过2~3m,可不必灌水,若地下水位过深时,需灌溉。

(四)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在土壤水分充足、杂草多的林地,造林当年5~9月要松土除草2~3次,秋季或次年春季进行补栽。第二年至林木郁闭前,每年在林木生长期要除草松土1~2次。土壤水分不足的林地,除造林时浇一次水外,当年还需再灌水1~3次,此后每年需灌水1~2次。

2.抚育间伐

林分郁闭后,要清除根株萌生枝条,修剪主干上1/2以下的侧枝和影响主干高生长的侧枝,视林木的生长势,适当隔株、隔行疏伐,并适当整枝抚育。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危害沙枣主要是虫害,有沙枣尺蠖、沙枣木虱、沙枣介壳虫。

沙枣尺蠖防治方法:以25%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幼虫,应掌握在l~2龄期(通常多在5月上旬)进行;用黑光灯诱杀成虫,防治期在3月上旬;5月下旬进行挖蛹,蛹多在向阳疏松的土层中,以20~30cm土层中最多,50cm土层以下很少见。

沙枣木虱防治方法:用80%磷胺乳剂1000倍液、10%敌百虫3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10%灭百可乳剂喷杀;郁闭度0.5以上面积较大的片林,可选用741烟剂或敌马烟剂施放;进行1~2次冬灌,可消灭落叶下、杂草间越冬的成虫,减少虫源。

沙枣介壳虫防治方法:用50%马拉松乳剂、25%亚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于若虫期进行喷洒;也可伐除被害植株或林分,萌芽更新。

(一)树种特性及适生范围

珠美海棠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状,5年生树高达2.5~3.5m,冠径4.5~6.0m。树形美观,粉红色花,5~7朵簇生,浓密芳香,花期较长,可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单果平均重8~18g,浅黄色,果面光滑,果梗细,梗长3~4cm,长于果径。果实肉厚、核小,清脆、甜酸可口。出汁率较高,果实加工性能良好,可生产果脯、果酱、果汁饮料等产品。

原产日本北部山区,是毛山荆子与三叶海棠的自然杂交种,1976年引种我国,通过组织培养或扦插进行繁殖。辽宁、河北、天津、江苏、安徽、内蒙古、宁夏、山东、新疆均有栽植。主根不发达,侧根及须根较多,根层分布较浅,大部分分布在10~15cm 土层内。抗寒能力强,在沈阳能正常生长。抗涝、耐盐碱,在含盐量0.6%的土质条件下能正常生长,是适用于盐碱地的优良经济树种。抗白粉病、黑腥病,可作砧木嫁接苹果,并可起到矮化作用。

(二)育苗技术

1.采穗

由于种子结实率低,胚发育不良,活力差,一般采用扦插或组织培养繁殖。扦插繁殖选择幼龄母株茎基或茎中部较粗壮的半木质化枝条,剪取10~15cm长并带2~3片叶的茎段作为插穗。组织培养繁殖应在大树母株上取芽。

2.育苗

扦插繁殖应在全光喷雾插床上进行育苗。6月上中旬进行扦插,基质为粗河沙,厚25cm。全光喷雾装置采用间歇控制,晴天喷雾间歇为5~10s,阴雨天和夜晚喷雾间歇为30~60s。为了促进插穗生根,采用1000mg·L-1ABT速蘸30s或50mg·L-1ABT+滑石粉包裹插穗基部,可以收到良好的生根效果。

组织培养繁殖的工艺流程为继代繁殖—诱导生根—温室练苗—陆地定植—苗圃生产。

(三)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

珠美海棠适应性强,适应于平原沙滩、丘陵山坡、盐碱低洼等各种地方。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30~50cm表层土全盐含量在0.6%以下、地下水位不超过2m的地方,均可栽植。作为砧木嫁接苹果时,土壤含盐量不应大于0.4%,在含盐量0.4%、pH8.5的土壤条件下,仍可正常开花结果。

2.整地方式

采用穴状整地,植树穴长、宽各50cm,深60cm。

3.造林密度

根据经营目的可选择3m×4m、4m×4m、4m×5m等株行距。

4.造林方法、时间

春季栽植,将苗根沾泥浆浸泡后栽植。在含盐量0.50%~0.56%较重的盐碱地上,通过精心栽植,干旱时浇水盖草防止返碱,其成活率仍能达到90%以上。

5.苗木嫁接

嫁接苹果时,嫁接部位应选择距地面40~60cm处,可提高抗盐碱程度。免受盐害和内涝浸害。嫁接最好选择在秋季进行贴芽,次年春平顶,促其萌发,当年成为果苗。作砧木嫁接苹果,不仅能提高抗盐碱能力,还可起到矮化作用,提前2~3年结果。

(四)抚育管理

春季幼树受盐碱影响,生长慢,夏季土壤盐分下降,养分有效性提高,幼树开始迅速生长。秋后徒长,木质化程度差,易发生冻害。为此,应在8月低至9月初摘去旺枝生长点,促进枝条成熟。或结合除虫防病,加入0.2%~0.5%的尿素及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促进枝条木质化。10月中旬及2月下旬可进行树干涂白,减少蒸腾,治虫卵,防日灼。

盐碱地区地域开阔,林木较少,因此要早定干、低定干。由于盐碱地果树根系下扎少,易早衰,修剪时应适当轻剪,而且要早期固定枝组,增加地上部对地下部的营养。

对幼树园地要深锄,刨起表层土“晒坷垃”,小雨时坷垃可吸收雨水,减少盐分下淋,坷垃经风化在大雨时释放多种养分。同时大雨可将盐分稀释和淋洗,使幼树避开盐害。

对成年果园,春、秋应刨树盘,休闲中耕,可灭草、保墒、防盐,避免土壤板结,减少越冬害虫,改善通气状况。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珠美海棠抗白粉病、黑腥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防治其他病虫害。

(一)树种特性及适生范围

无瓣海桑为乔木,高15~20m,胸径25~30cm,最大胸径达50~70cm。干圆柱形,有笋状呼吸根伸出水面;茎干灰色,幼时浅绿色。小枝纤细下垂,有隆起的节。叶对生,厚革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5~13.0cm,宽1.5~3.5cm,叶柄淡绿色至粉红色。无瓣海桑6月初始显蕾、开花,总状花序,花蕾卵形,花萼4裂,三角形,长1.5~2.0cm,绿色。花瓣缺,雄蕊多数,花丝白色。子房上位,与萼管基部合生,4~8室,柱头呈蘑菇状,约6mm。浆果球形,直径1.5~3.0cm,每果含种子50粒,千粒种子湿重为41.9 g,风干重为14.65 g。种子呈“V”形,3.6~10.5mm,平均6.4mm,外种皮多孔,凹凸不平,浅黄色。种子出土萌发,子叶2,长椭圆形,长2.0~2.8cm,宽0.8~1.0cm,绿色;上胚轴长0.4~0.5cm,淡红色,下胚轴长1.8~2.7cm,绿色或淡红色。无瓣海桑天然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盐度较低的泥质滩涂,是一种较耐低温的红树植物。研究表明,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4.1℃,极端最低气温为0.2℃的情况下,无瓣海桑也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我国的无瓣海桑最初于1985年引自孟加拉国的申达本,1993年再从海南东寨港第2代无瓣海桑母树林中采集种子引种至深圳湾。目前,大面积栽培在海南岛,另外汕头、深圳、香港、广州的小范围引种也获得成功。

(二)育苗技术

1.采种

无瓣海桑7月始结果,10月为果熟盛期,12月初为果熟末期。果实成熟后,果皮颜色由绿色变为灰白色,有香味,用手摸有黏手的感觉(成熟果有果胶分泌)。将成熟的球果采回,放在水中浸泡,待其果皮和果肉软化后取出,用手将其搓烂,放在清水中漂洗取出种子。将洗好的种子装入纱网袋中,浸没于水中,置于避光阴凉处贮藏备用。无瓣海桑新鲜种子风干,千粒重为14.88 g,海滩苗床上发芽率50%以上。

2.育苗

无瓣海桑苗圃地应选在靠近居民区,潮水能正常涨及的红树林疏林地为佳。因为该类林地常处于高潮带,风浪小、盐度低、有充足的淡水供给。砍伐圃地中生长较差的林木和遮阳的侧枝。筑高床育苗,苗床高25~30cm,宽1.0~1.2m,步道宽50cm,苗床走向和涨潮时的水流方向平行,床面铺5cm厚的营养土。用纱网围好圃地四周,再用敌敌畏杀净圃地中的虫蟹,便可播种。播种前用1~5g/L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苗床进行消毒。取贮备的无瓣海桑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悬挂在阴凉处1~2d即可播种于苗床上。播种方式采用撒播,种子要均匀,密度合理,密度过大易引发各类腐烂病,密度小则出苗率低。播种后覆盖1.0cm厚的营养土,然后用木板轻轻压实,再用纱网盖住苗床。纱网要拉平,四周用海泥压实,避免涨潮退潮时潮水冲刷种子。无瓣海桑一年四季均可播种育苗。但秋冬季节播种与春季比可延长苗木生长季节,提高当年生苗抗病、抗寒能力,缩短种子贮藏时间,且种子发芽率高。但当温度低于10℃时,幼苗需搭温棚防寒,其生长量较春播苗小,苗木出圃时间比春播苗延长1个月。一般播种后7~10d开始发芽,15~20d出苗已较整齐;13个月苗高150cm,地径1.5cm。采用容器育苗,所用容器规格为12cm×15cm,育苗基质为人工配制的营养土。基质配方为:红壤土(表土)40%+沤熟牛粪20%+土杂肥20%+细沙土17%+过磷酸钙3%。据东寨港保护区多年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土育苗比红壤土、海泥育苗成苗率分别高58%和8%,苗木生长量分别高出52%和25%。

无瓣海桑育苗中,淡水管理极为关键。因为无瓣海桑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受海水盐度影响很大,当海水盐度高于5‰时,种子发芽开始受到抑制,海水盐度高于8‰时,幼苗生长开始受到抑制。可用盐度计测定圃地中海水盐度,控制苗床水分盐度发芽期在5‰以内,幼苗期在8‰以内。移植成活后,盐度可逐渐增加到12‰,苗高达30cm后,盐度可提高到15‰以上,40cm高的苗才能适应自然环境,因此降低苗圃中的水分盐度十分必要。滩涂上育苗需补充淡水,淡水的浇灌量根据苗的大小和潮水而定。通常在播种后早晚各浇一次。白天在退潮后及时浇水,除降低圃地水分盐度外,还可及时冲洗幼苗或苗床纱网的泥浆,避免影响种子发芽或幼苗生长所需的光照和温度。

(三)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

无瓣海桑土壤质地由粉壤到黏土均能正常生长,但以淤泥深厚(脚陷深30~40cm)、松软且肥沃的中、低潮滩土壤长势最好。天然无瓣海桑一般分布于海水盐度较低的泥质滩。一般选择涨潮时海水深度1m以下盐度较低的江河出海口或海水盐度在3.5%以下的滩涂地区。当种植地海水盐度大于1%时,必须先行炼苗,直至耐盐度达到该植地要求时,方能栽植造林。涨潮时海水深度1~1.5m时,应采用1.5m以上的大营养袋、大苗造林,涨潮时海水深度超过1.5m,且退潮时能退干的次数又很少的地方,不宜种植本树种。

2.整地方式

在杂草丛生的海滩,种植前要适当清除杂草,满足无瓣海桑生长所必需的光照条件。种植时先挖穴30cm×30cm×30cm,能放下营养袋为宜。

3.造林密度

以株行距3m×3m或3m×5m为宜。为创造生境,提高幼林成活率,也可适当密植,采用2m×2m的株行距造林为宜。密度过大易使树势衰弱,影响后期生长;密度过疏,林地容易受其他杂草侵袭,影响生长,难于郁闭成林。

4.造林方法、时间

每年4~10月均可种植,以6~10月气温较高为宜。造林时应避开当月大潮日期,最好在大潮刚过后的2~3d,并且选择退潮后的阴天进行。结合潮位的高低情况选择40~70cm高苗造林,通常是潮位高选择矮苗,潮位低选择高苗。苗高超出70cm后,由于苗木穿根过多,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将苗连营养袋放入穴内填好泥,扶正苗,压实植穴即可。苗的种植深度比原苗基深3cm,用竹竿进行固定,防止幼苗被风浪冲倒或受人为损坏。无瓣海桑为喜光树种,苗木生长不需遮阴,但移植时遮阴1周,有利于提高移植成活率。

(四)抚育管理

造林第一年,用木桩或竹桩搭建牢固塑料网围住造林地,防止水浮莲等漂浮物缠绕。定期清捞垃圾漂浮物。

造林后,前3a严禁下海人员和船只进入造林区捕捞、挖蚝等作业,防止造成人为破坏。应及时补植,以利成林。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无瓣海桑苗期常见病害有镰刀菌、腐霉菌、根霉菌引发的立枯病,灰霉葡萄孢引发的灰霉病以及炭疽菌引发的炭疽病;生物为害有老鼠、螃蟹、地老虎、蟋蟀等,其中螃蟹是无瓣海桑育苗期及幼树期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种子发芽后极易被小螃蟹钳断茎干或叶片,咬啃幼树茎基皮部,造成死亡,采用引种地围网和人工清除小蟹,效果良好。无瓣海桑在滩涂上育苗,由于潮水影响,发病后防治困难。所以育苗要注意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圃地、营养土使用前要彻底消毒。加强观察苗木生长状况,结合生长状况定期喷杀菌类药物,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

(一)树种特性及适生范围

秋茄属灌木或小乔木,高1.5~6m,最高可达10m。树皮平滑,灰褐色,侧枝有细根向下形成支柱根,花白色,具短梗,2~5朵排成二歧聚伞花序。胎生,成熟时期轴呈红褐色,远望似茄子,故称秋茄。

秋茄是红树林中常见种类之一,也是最耐寒的种类。广泛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香港的海湾等地,浙江以北一带也有分布。在从外滩到内滩的区域里都有分布,多生长在河流入海口海湾较平坦的泥滩上。

(二)育苗技术

1.采种

秋茄果实于9月上旬开始陆续成熟,一直延续到11月中旬,种子在果实内发芽长出胚轴。此后,胚轴开始膨胀,到了次年5月中旬陆续长成纺锤或棍棒形胚轴,成熟时长15~30cm。因此,5月根据当年的气候特点,选择生长良好的母树,采摘临近胚轴掉落期的成熟种子(胚轴)。可视成熟状况分期分批采摘。早批采摘的胎生苗较晚期的好,其适应性和抗寒能力较强,成活率也高。

2.种子处理

采种后应将胚轴用当地海水浸泡1h,然后尽快送往造林地。若将胚轴进行插植前杀菌和杀虫处理则更佳。可用0.1%~0.2%的高锰酸钾浸泡24 h用以杀菌,用0.05%~0.1 %乐果溶液浸泡24 h可杀食心虫类。

(三)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

造林地块应尽量选取淤泥深厚、肥沃、盐度较低(<20‰)、风浪小的中潮位滩涂,其次为高潮位滩涂地,再次为低潮位滩涂地。造林实践证明,一年中只有9、10月大潮水才能涨到的过高潮位滩涂地及脚陷深度达65cm以上的过低潮位滩涂地均不宜营造秋茄红树林。

2.造林地整理

插植前滩涂地要清除垃圾,割除杂草,保证秋茄红树生长的阳光需求。

3.造林密度

秋茄是密生植物,营造沿海防护林主要应考虑其对海滩防护、巩固堤岸和防风作用。因此,造林密度宜大些,一般株行距为0.5m×1m或0.8m×1m为宜,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栽植,林带宽度视林地情况而定。但郁闭度大于0.9时生长即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密度不可过大。

4.造林方法、时间

造林时间以5月为宜。采用秋茄胚轴扦插造林。插植时应避开当月大潮日期,最好在大潮刚过后的2~3d,并且选择退潮后的阴天进行。不要除去果壳,让其自然脱落,以免子叶受损伤或折断,导致不能萌发新芽。采用胚轴插植法,将胚轴垂直插入泥土,每穴一株,深度为胚轴长的1/3~1/2。也应视立地条件而定,若浪潮冲击大,地形低,海滩泥稀的造林地宜深栽些,但也不宜过深,以免泥土沉积物覆盖胚芽或沾黏叶片,从而影响幼苗生长。胚轴两头尖应注意不要倒插。

(四)抚育管理

秋茄插植后一般7d可开始发根,此后要加强管理。在栽植地及附近设立护林牌,护林员要加强管护并做好宣传工作,并与水利、水产养殖部门配合做好管护工作。一般栽植4~5a后即可郁闭成林,若密度过大则考虑采取合理疏伐,砍劣留优,砍弱留壮,去除病虫枝等措施,但作为沿海防护林仍需保留适当密度,若栽植后成活率低应及时补植。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秋茄病虫害不多,但也发现有根基腐病和红树卷叶蛾、袋蛾和潜蛾危害。主要措施应是预防为主,栽植前应对胚轴进行杀菌杀虫处理。若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在海水返潮时撒上石灰消毒,以防传染。若发现卷叶蛾和袋蛾可在幼虫期用生物农药苦参素0.1%~0.125%溶液防治,以免海水遭受污染。

(一)树种特性及适生范围

桐花树属紫金牛科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1.5~4m,老枝光滑浅灰黑色,小枝红色。花序呈伞状顶生或腋生,花细小,白色,两性,5基数,花期春夏间(花期3~4月),果期7~9月。

桐花树是红树林造林先锋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海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香港、澳门等地。在沿海的高、中、低潮滩均有分布。

(二)育苗技术

1.采种

桐花树种子的最佳采集期受气候影响各地有差别,在海南岛主要在7~9月,内地省份稍晚些。成熟的桐花树种子由黄绿色退绿变白、果实明显较原来膨大。此时,选择发育良好的母树采集胚轴。成熟胚轴特征:呈月牙形,长4~5cm,粗0.5~0.7cm,为一种皮包裹,种皮呈红黄色,剥开种皮后种胚呈绿色,光滑,前端有一缢小处,无缢端(种柄端)向地性。平均每条胚轴鲜重1.1~1.25g。

2.育苗

采用催芽点播法进行育苗。将成熟的桐花树果采回置箩筐中或纱网袋中,用自来水或低盐度的海水浸泡1~2d后置于阴凉处保湿催芽一星期方可播种。催芽期间要保持种子的湿润,否则影响种子质量。桐花树的种子为隐胎生种子,经催芽后的种子长根端会先萌动伸长,冲破种皮,催芽7d的种子胚轴伸长1~2cm,此时可以播种。催芽点播育苗容器采用10cm×16cm 四周有孔的塑料袋,内填基质30%海滩细沙+70%海滩淤泥。播种深度结合种子的伸长情况而定,通常插入土的深度为1~2cm,不宜过浅,否则涨退潮时潮水冲刷或是浇水时会把种子冲走。播种后及时浇透水一次,让已伸长的胚根和土壤充分接触。播种7d后认真检查营养袋中的种子情况,及时补插被水冲走的种子,以提高苗木出圃率。桐花树播种后每天浇水一到两遍,浇水时间结合潮水的涨退情况而定,涨潮前不必浇水,但退潮后要及时浇水,把黏附在种子或幼芽上的泥浆冲洗干净。育苗主要施用适量尿素。尿素的施用方法有两种:一是用0.3%的尿素水喷施。也可在无潮水涨及期间直接将尿素撒施于营养袋中,撒施完后要及时浇水。当年生苗高30~35cm。

(三)造林技术

1.林地选择

桐花树最好的造林立地条件是中潮位,泥质为平整、松软、透气的半淤泥地。低潮位、中潮位的成活率明显高于高潮位,因为高潮位在小潮时,无法淹没,影响了成活率。就植株长势来说,中潮位要好于高潮位和低潮位,低潮位盐度偏高,浸淹时间长,高潮位浸淹时间短,均不利于植株成长。

2.整地方式

在杂草丛生的海滩,种植前要适当清除杂草,满足桐花树生长所必需的光照条件。种植时先挖穴30cm×30cm×30cm,能放下营养袋为宜。

3.造林密度

桐花树群体效应明显,可能与其生物特性有关。在植株幼苗生长期密度对长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长大以后,其竞争趋势愈来愈明显,因此要在适当时期进行移株或间苗。桐花树新造林地一定要密植,以创造生境,提高幼林成活率,采用0.6m×0.6m的株行距为宜。而在补植区,造林密度以1m×0.8m的株行距为宜。

4.造林方法、时间

造林时间应在5~10月,5~8月植苗造林。较理想的造林苗木是带土球的1 a生或2a生苗。8~10月再进行胚轴点播补植,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植苗造林,在退潮后进行,整地规格:30cm×30cm×30cm,将苗木扶正放入穴中。入土比原来根痕稍深,回填至根部以上3cm—压实—舒根—压实—填平。每穴1株,采用三角形或方形法种植。

(四)抚育管理

造林第一年,用木桩或竹桩搭建牢固塑料网围住造林地,防止水浮莲等漂浮物缠绕。定期清捞垃圾漂浮物。

造林后,3a内保存率低于80%的应进行补植。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桐花树林生长的重要因素。虫害主要有小斑螟、柑橘长卷蛾、毛颚小卷蛾、白缘蛀果斑螟、荔枝异形小卷蛾、黑口滨螺、黑线蜒螺、藤壶、丽绿刺蛾等20多种。桐花树在红树林植物群落中,是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物种,在病虫害影响下的成活率相对较高。有研究资料显示,桐花树叶面真菌病害主要有交链孢属、镰刀菌属、盘多毛孢属、曲霉属、青霉属4科5属。其中桐花树受盘多毛孢菌危害最严重。桐花树林中有大量的丛枝菌根真菌定居。其菌根侵染主要是以根内菌丝、胞内菌丝膨大扭曲、泡囊等形态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