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维护与增补碳汇

维护与增补碳汇

时间:2022-02-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维护与增补碳汇我们通常所说的“碳汇”,主要是指地球生物圈中陆地植被和土壤中的碳储备,这两个领域的总体碳储备与分布见表1[1,2]。假如土壤HS多分解10%,大气中的CO2浓度就会增加30%,其危害程度不难想象。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秸秆、枯枝烂叶、工业有机废料、动物排泄物等生物质,大力开发和推广高温发酵制堆肥、沼气和生化腐植酸等环境友好技术,增施各种来源的HS,为维护和增补地球碳汇做出贡献。
维护与增补碳汇_2010年论文集

1 维护与增补碳汇

我们通常所说的“碳汇”,主要是指地球生物圈中陆地植被和土壤中的碳储备,这两个领域的总体碳储备与分布见表1[1,2]

可见,陆地土壤中有机碳(约3万亿吨,占生物圈总碳的85%)是生物圈的主要碳库,在森林、草原和耕地中分别占46%、23%和12%,其余的18%左右依次分布在湿地、冻原、高山草地和沙漠中。可见,森林、草原和耕地的碳占了总储量的82%。按土壤有机碳为基础计算,生物圈中约有2.4万亿吨碳存在于腐植酸类物质(HS)中,占总碳的67.6%、土壤HS碳的80%,是大气中碳的3倍多,对地球生态变化影响极大。假如土壤HS多分解10%,大气中的CO2浓度就会增加30%,其危害程度不难想象。正如Schnitzer[3]所说:“土壤腐殖质碳是作为CO2主要来源,并作为环境和大气CO2浓度变化敏感的碳聚合体。”

表1 生物圈和大气圈碳储备与分布估算(单位:亿吨碳)
Tab.1 Carbon store and its distribution assessment in biosphere and atmosphere

碳循环是在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自动进行的,即陆生植物和土壤通过呼吸作用分别向大气排放出500和600亿吨碳/年,而植物凋落物返回土壤600亿吨碳/年(即所谓“土壤生产能力”),基本上与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的1100亿吨碳/年相平衡,使生物圈碳储量基本保持不变,大气中CO2浓度也不会有太大波动[4](图1)。可见,土壤HS和植被在碳循环中起着“缓冲器”和“阀”的作用[5],对地球碳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这种平衡早已被打破,其原因除了工业燃烧和人类生命活动加剧因素外,主要与地球生态破坏有关。有数字可以证明,近20年来,大气中平均每年额外排放79亿吨碳(折合290多亿吨CO2),其中工业燃烧释放的碳为63亿吨,其余16亿吨碳的释放是森林、草原和耕地中土壤HS破坏造成的[1,2] (见图1虚线)。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每年600亿吨的植物凋落物碳进入土壤,应有75%的碳自然进入腐殖化阶段,但目前腐殖质分解(放出CO2)的速度远大于生成的速度,而且数量是逐年叠加的。由上述数据估算,生态破坏(主要是腐殖质的大量分解)因素,为大气CO2浓度增加做出的“贡献”占到20%,可谓触目惊心。

图1 生物圈碳循环示意图
Fig.1 Diagrammatic sketch of carbon cycle in biosphere

注:碳汇贮量单位为亿吨碳;流通量(箭头)单位为亿吨碳/年。

为抑制碳排放,维护地球碳汇,我们要做的,一是保护与修复森林、草原和荒漠化土地;二是实施科学耕作方法;三是实施循环经济模式,通过人工腐殖化将生物质转化为腐植酸,以补充土壤碳损耗,并营造新的植被。仅以作物秸秆为例,我国每年就产生6.7亿吨,目前除部分工业使用、直接秸秆还田、堆沤和作饲料外,约有一半以上被作为燃料或随意丢弃,成为大气CO2增加的一个因素。假如每年将3亿吨秸秆加工成HS,就可少排放5亿吨CO2,至少可以改良1亿公顷劣质土壤。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秸秆、枯枝烂叶、工业有机废料、动物排泄物等生物质,大力开发和推广高温发酵制堆肥、沼气和生化腐植酸等环境友好技术,增施各种来源的HS,为维护和增补地球碳汇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