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植物病毒分类

植物病毒分类

时间:2022-02-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微生物对动植物的危害微生物引发的人的传染病相对动植物而言还是很少的,并且许多已得到有效控制。而在动植物中传染病却非常肆虐。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强烈的致肝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在于损害肝脏方面。在植物界,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同样严重。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病毒一方面对人体、对动物植物构成危害,我们很想一举歼灭它们;但另一方面,也可经过改造后被利用起来。
微生物对动植物的危害_微生物探微

微生物对动植物的危害

微生物引发的人的传染病相对动植物而言还是很少的,并且许多已得到有效控制。而在动植物中传染病却非常肆虐。

1960年,英格兰东南部农庄的人们突然发现他们饲养的火鸡一个个食欲不振,走起路来如同醉汉一样东倒西歪。两天后,这些火鸡全都耷拉着脑袋,不能取食,不到一周的时间便都陆续死去。这种不明的“瘟神”迅速扩展到其他的地方,农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饲养的火鸡一只一只地死掉,却无可奈何。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便死掉了约十万只火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万火鸡事件”。

当时的人们对这种疾病原因还没探明,故叫做“火鸡×病”。与此同时,在非洲的乌干达也发现了类似的小鸭死亡事件。根据各种可能的疑迹,科学家们开始了追捕“凶犯”的调查与分析。

科学家们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调查研究,最后确认这个“凶犯”便是黄曲素。黄曲霉毒素是霉菌所排泄出来的有毒物质,这类毒素的毒性之烈,简直让人难以相信。仅1克这类毒素便能毒死成千上万只小鸭!这个超级杀手黄曲素不仅可以成批成批地杀死动物,而且对我们人类的安全也直接构成威胁。1974年10月,在印度西部的农村里,曾发生过一起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涉及到二百多个村庄,共397人生病,其中死亡106人。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强烈的致肝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在于损害肝脏方面。虽说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它的毒性谈起来骇人听闻,但只要按照科学的保存食品及食用的方法,就不会给这个“凶犯”以可乘之机。现在,人们对黄曲霉毒素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可以人为地控制和消灭它们,“十万火鸡”的悲剧绝对不会重演。

口蹄疫,俗称五号病,是一种传播极快,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人们为了防范它往往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如对发病及可疑家畜一律捕杀,发病地区实行封锁,并进行彻底消毒等。

动物中类似新城疫、口蹄疫之类的病比比皆是,往往带来十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瘟、鸭瘟、牛瘟、马瘟、兔瘟、蓝舌病、黏膜病、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等都曾经或正在或将要危害到家禽家畜。如18世纪欧洲各国牛瘟的大流行,仅德国1713—1746年就死亡1 100万头牛。19世纪末南美在一次牛瘟大流行后,900万头牛仅剩几百头。而1938—1941年我国西北诸省的一次牛瘟大流行即死牛100万头之多,给人民造成了极度贫困和饥荒。

img13

在植物界,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同样严重。1576年,原本色泽柔和,颜色单一的郁金香花瓣里却出现了被各种条纹分隔开来的碎色花瓣,这便是病毒在植物世界里作恶的开始。19世纪末期,日本的广大农村突发了一种水稻流行病。农民们辛辛苦苦播下的种子,插下的秧苗却遭受到了病毒的“攻击”,田野里一片枯黄,到了本该是金穗累累的收获季节,往日茁壮的稻谷却低矮枯萎,与插下去的幼苗高矮相差无几,绿色的禾苗变成了茫茫的枯草,大片大片的农田颗粒无收,总共饿死了1万多人。

病毒是微生物小生命世界的领地里最小的成员之一,它比真菌、细菌的形体都要小得多病毒仅有一层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以及包于壳内的决定其繁殖特性的遗传物质。虽然说病毒结构比较简单,但由于它体形小,而且不易得到,所以研究起来也非一件易事。科学家们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面根本无法看清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要通过放大几万倍的更为高级的“火眼金睛”——电子显微镜。在电子显微镜下,这些微小的家伙们再也无法隐藏而原形毕露了。

病毒连细胞也没有,那它们又是怎样侵入植物细胞的呢?其实,病毒本身并没有“破门入室”的本领,它侵染到植物里面是有“帮凶”与之同谋的。这些“同谋犯”主要就是蚜虫、粉虱、线虫等昆虫介体。当它们在咬伤植物的时候,病毒也被带到了伤口处,并进一步深入到植物的细胞中。而一旦病毒在细胞中定居下来,它们便大肆繁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残害寄生植物的活动。作为病毒“无声”的受害者——植物,则在感染上病毒后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病症。原来叶面翠绿、叶脉深褐的叶子,却变得颜色深浅不一,有斑纹点,而且叶脉透亮,像是在水中浸泡过一样;有些光滑平展的果实与茎秆的上面被“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圈,如同套上了一个个细铁环;另外有的叶面会上下弯卷,成为一只弯弯的小船;有的叶面高低不平,比正常叶片小得多,成了高低不平的“山洼地”;而有些心形叶片却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双巴扇”,有的成了一根长长的“鼠尾巴”……植物不能说话,有病了也不会“呻吟”,所以等到我们观察到它们的这些变化时,其实植物早已病入膏肓了。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病毒一方面对人体、对动物植物构成危害,我们很想一举歼灭它们;但另一方面,也可经过改造后被利用起来。科学家们已做出了艰辛的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845年,欧洲大陆发生了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爱尔兰岛上的马铃薯几乎全部遭到绝灭。该岛靠马铃薯为生的800多万居民中,由于饥饿及由此引来的疾病造成上百万人死亡,100多万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投奔他地谋生。1943年,孟加拉地区由于水稻发生胡麻斑病的危害而歉收,导致了严重的饥荒,结果,有200多万人被饿死。1970年美国由于大面积推广的含T型雄性细胞不孕系的玉米杂交种遭受小斑病的危害,当年粮食损失达160万吨,造成粮食供应的紧张。1950年,由于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我国减产小麦达100多亿斤。有人估计,由于植物病害带来的直接影响,可造成作物减产在10%以上,另外加上人力投入,物资、设备的消耗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