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争强好斗的鸡

争强好斗的鸡

时间:2022-02-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调查,目前整个吕梁山区共有褐马鸡5000余只。灌丛上、岩石上爬行的昆虫及低飞的蛾类和蜂类,褐马鸡也以跳跃的方式啄捕。褐马鸡为典型的森林鸟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它也吃荤。动物性食物18种。显然,只有努力保护和发展森林植被,扩大褐马鸡的生活环境,才是保护这一珍禽的有效途径。另一种蓝马鸡,体态和大小近似褐马鸡,而羽毛主要为蓝灰色。
争强好斗的鸡_褐马鸡_动物植物

24.争强好斗的鸡——褐马鸡

褐马鸡体大如鸡,通体浓褐色,头和颈部灰黑色,额和角状耳羽簇白,腰及尾羽基部为白色,头侧赤红,嘴粉红色,尾羽翘起,羽支大都披散下垂,形像马鬃,因而获褐马鸡这一美名。这种鸡性强好斗,不畏强暴,它敢于和狐狸、金雕抗争,即使羽毛全被金雕啄光,还要拼搏。因此,人们把它看作顽强的象征。相传,古代武士头盔上插的那根羽毛,就是褐马鸡的尾羽,意在激励自己发扬顽强奋战、宁死不屈的精神。

褐马鸡曾广泛分布于中华大地,过去由于人们不知道褐马鸡的珍贵,乱捕滥猎,杀鸡毁蛋现象严重,加上猛禽、野兽的伤害,褐马鸡如今只分布在山西吕梁山主要森林地带,以及河北小五台和北京门头沟等地。濒于灭绝。

为了保护褐马鸡这一我国特有的雉类,国家已把它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并在山西它的集中分布地,设立了蕂泉沟自然保护区和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和发展褐马鸡。据调查,目前整个吕梁山区共有褐马鸡5000余只。

img41

褐马鸡

褐马鸡,主要居住在海拔1900~2300米的针阔混交林中,境内灌木种类多样,食物丰富,是它们主要活动场所。在海拔2300~2700米的针叶次生林内,是褐马鸡营巢繁殖的安乐窝。而在海拔1600~1900米的次生林灌丛内,向阳背风,御寒防冻,土质疏松,距水源近,“沙浴”方便,便于觅食,是褐马鸡越冬的基地。

褐马鸡是一个“大饭桶”,它既吃荤,也吃素,对山珍野味从不放过。它全年采食的种类达80种以上。其中,植物性食物包括苔藓、蕨类、草本、灌木、乔木,摄食部位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树皮等。当然,对不同种类摄取的部位不同。此外,动物性荤食18种,山珍野味5种。

褐马鸡用嘴直接啄食,不需要爪趾配合,啄食方式有4种,即站立啄食、跳跃啄食、半飞跃啄食和卧伏啄食。站立啄食是主要方式。

跳跃啄食多见于秋季,浆果成熟时,褐马鸡首昂引颈跳起啄食。灌丛上、岩石上爬行的昆虫及低飞的蛾类和蜂类,褐马鸡也以跳跃的方式啄捕。

半飞跃式啄捕通常见于夏季。它以似飞似跑的方式,向前猛追一些低飞的昆虫、蝶类、蜂类等。

卧伏啄食一般有两种,一是大雪封山的冬季,部分褐马鸡飞跃上较粗大的沙棘上,卧伏丛顶或在主干上啄食浆果。或卧伏杉、油松树上,啄食树叶。再是在个体刨窝进行“沙浴”时,卧伏在地,啄食土中的昆虫等。

褐马鸡为单婚制,即“一夫一妻制”,在生活地区,营巢、产卵、孵卵过程中,整日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每窝产卵4-17枚,卵呈椭圆形,卵色以淡赭、鸭蛋青、鱼肚白色为主,卵的长径6厘米,短径4.5厘米,重约60克。

褐马鸡为早成鸟,一出壳就睁眼伏巢蠕动,发出鸣叫声。刚出壳的雏鸡,头顶、眼后及背部中央为暗淡黄色,枕部有一黑色块斑向后颈伸至上背,形成一条宽的黑褐色条纹,嘴锋淡黄色,嘴端稍黑下弯,跗蒣橘色。雏鸡出壳第二天即可随雌鸡活动。

褐马鸡为典型的森林鸟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它也吃荤。在植物性食物中,它最爱吃的是三尖子、大花韭、沙棘等15种。动物性食物18种。但在雏鸡、幼鸡阶段,最喜欢吃的是蚂蚁卵。

显然,只有努力保护和发展森林植被,扩大褐马鸡的生活环境,才是保护这一珍禽的有效途径。

另一种蓝马鸡,体态和大小近似褐马鸡,而羽毛主要为蓝灰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