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

时间:2022-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七 学而时习之——关于太极拳的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同样适用于太极拳的学习。如何触类旁通地将太极拳的身体实践与太极拳的理论更好地融会贯通,应该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一个太极拳爱好者能够走到思索、思想太极拳的一步,一般而言应该已经具备了自修的能力。太极拳博大精深,它是用身体来感受太极的一种方式。太极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每一个热爱它的人提供了一条健身、娱乐、学习、进步的途径。
学而时习之_关于太极拳的学_光復讲太极

七 学而时习之——关于太极拳的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同样适用于太极拳的学习。

img69

⊙20世纪80年代初,作者练武当剑亮相

一旦你决心要走习练太极拳这条路,便应该对整个学练框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首先,寻求或者有无缘分遇上一位或几位明师很关键、很重要。有幸遇上懂经明理不保守的老师,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福份,可事半功倍。无论习练的是哪一个流派的拳术,只要持之以恒,最终都有可能进入太极殿堂。

学拳初期,必须勤学苦练。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应能做到将拳架烂熟于心。在这个过程中,听、看、练三者缺一不可。太极拳的教和学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听,不能三心二意;看,不能马马虎虎;练,不能偷工减料。而且必须数年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

img70

⊙作者在韩国演练太极刀

资质不同的人,对太极拳领悟和技艺上身的程度也不同。一般三五年后,应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会。这之后,思索、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说会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触类旁通地将太极拳的身体实践与太极拳的理论更好地融会贯通,应该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说太极拳初期的学练对兴趣、体力的要求相对要多一些的话,那么到了习练的中期,对文化、理论等方面的要求就会相应地多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拳外”了。

⊙南洋商报报道

img71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太极拳爱好者能够走到思索、思想太极拳的一步,一般而言应该已经具备了自修的能力。这以后,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太极拳与你会不离不弃,它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伴随你一生,你也将因太极拳而获益终生。

太极拳博大精深,它是用身体来感受太极的一种方式。养生健身是初级阶段;自卫、助人是中级阶段;而高级阶段则是修身养性,以期最终到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因为太极拳的精髓就是变,它的基本理论源自《周易》,而《周易》的核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了解变化、掌握变化、运用变化,以期达到和谐发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太极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每一个热爱它的人提供了一条健身、娱乐、学习、进步的途径。这条路人人能走,但要在这条路上走好、走远,正直为人、虚怀若谷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太极拳要求的中正松沉、虚实分明、进退有度、舍己从人等等,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如出一辙。最直观的就是,一个人平时的为人如何,与他打出的拳架会极为相似。一个常怀阴暗心理的人,是绝不可能打出坦荡、舒展、大气的太极拳来的。

古代寓言·“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心都子问曰:“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译文:

(战国时候)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邻居带了他的家属亲友等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一起去追寻。杨子问:“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没有找到。”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学生的朋友)心都子问杨子:“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却同出自儒家,您认为谁对谁错呢?”

杨子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人生活,成群结队的人自带粮食来向他学泅渡。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是来学泅水而不是来学溺死的,但结果却截然相反,你认为谁对谁错呢?”

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抓住根本的东西、统一的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