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旧石器文化荟萃宝岛

新旧石器文化荟萃宝岛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旧石器时代有台湾东部与恒春半岛的长滨文化与西海岸中北部的网形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有大坌坑文化;中期有北部的圆山文化、芝山岩文化、讯塘埔文化。台湾东部与恒春半岛的台湾第一个旧石器文化长滨文化,发现于台湾省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圆山文化是继大坌坑文化之后,兴起于台北盆地北侧的地方性文化。
新旧石器文化荟萃宝岛_宝岛台湾 : 台湾文化特色与形态

旧石器时代有台湾东部与恒春半岛的长滨文化与西海岸中北部的网形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有大坌坑文化;中期有北部的圆山文化、芝山岩文化、讯塘埔文化。

中部的牛骂头文化和南部的牛稠子文化以及东部的绳纹红陶文化。晚期有北部的植物园文化,中部的营埔文化,南部的大湖文化、凤鼻头文化。东部的卑南文化、麒麟文化、花冈山文化等。

台湾东部与恒春半岛的台湾第一个旧石器文化长滨文化,发现于台湾省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八仙洞包括大大小小10多个洞穴,其中的乾元洞、海雷洞、潮音洞出土了石器和骨器。

■石器

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骨器有长尖器、骨针、骨锥、骨铲等。据研究,长滨文化的居民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

长滨文化的石制品以硅质砂岩、橄榄岩、石英岩、石英和玉髓等砾石为原料。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

刮削器是石器时代人们用石片制成的一种切割和刮削的工具。因形状不同,可分为长刮器、短刮器和圆刮器等。这种刮削器的用途很多,主要是在分割禽兽的肉时使用,可以用来切割肉、刮掉骨头上的肉。另外也可以用来制作木制品、竹制品,比如刮去树皮制作棍棒,制作箭等。

刮削器和尖状器多用较小的石英石片制成;砍斫器是将砾石从一面或两面加工而成,比较粗糙,有修整和使用痕迹。骨角器较丰富,共100多件。有长条尖器、一端带骨关节的尖器、有孔骨针、两头尖的骨器和长条凿形器等,此外还有兽骨和木炭。

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在类型及制作技术上,与我国南方许多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没有多大差别。尤其是砾石砍斫器,与湖北大冶石龙头旧石器地点、广西百色旧石器地点出土的更为接近。

大坌坑文化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沿岸和中南部沿海,东部沿海也有零星分布,其中以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遗址和高雄林园乡的凤鼻头遗址为典型。

所有的遗址位置大多都是在河口和河岸的低台地。原始居民们的生产活动为捕捞鱼类、猎取野兽、采集植物果实和种子等,并从事原始的农耕。该文化遗址主人是大陆南部至东南亚最早从事农耕的居民的一支。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以陕西华山为中心分布,东起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在陕西关中、陕北一带。

大坌坑遗址中石器不多,遗物以陶器为主。年代约在1万年前至公元前2500年,与华北地区的仰韶文化大致相当。大坌坑文化遗迹在大陆东南和南部沿海也有大量发现。

■石制农具

我国东南沿海在全新世初期有一片以粗糙的绳纹陶器为代表的一种古代文化,大坌坑文化便是这种文化的一个环节。

圆山文化以台湾北部台北盆地为中心并伸延到北部沿海地区,持续达2000年之久,其主要遗物有:石器、陶器、骨角器、玉器和少数的青铜器。经对圆山贝丘上层和大坌坑上层遗物测定,其流动年代在公元前2560年至公元50年之间。

圆山文化是继大坌坑文化之后,兴起于台北盆地北侧的地方性文化。主要遗址包括台北圆山贝丘遗址上文化层、芝山岩遗址上文化层、关渡遗址下文化层、八里乡大坌坑遗址上文化层、五股乡慈法宫遗址上文化层、中和市尖山遗址,大致分布淡水河两岸及新店溪下游的河岸阶地,并可能沿着基隆河谷分布到基隆港口附近的海岸平原。

■台湾出土瓷器酱釉杯

圆山贝丘的面积很大,包含极为丰富。这一遗址分上、下两层,下层属于大坌坑文化,上层为圆山文化。

根据年代显示,圆山文化的年代虽然持续时间很长,达2000年以上,但是文化相貌却改变很少。

圆山文化遗址除圆山贝丘上层以外,还兼容大坌坑遗址的上层、台北盆地南缘土城乡的土地公山,另外还有芝山岩、大直、尖山等数十处。它以台北盆地为中心,广布台湾北部。

芝山岩台北市士林大直一带的独立小山丘,当地人也称此山为“圆山仔”。18世纪,大量福建漳州移民移居该山丘附近,因其小山丘风景很像漳州芝山,故以芝山岩为名,除此,一般来说,该地名命名方式与山顶上的芝山岩庙宇也有很大关系。

圆山文化的主要遗物有:石器、陶器、骨角器、玉器和少数的青铜器。

在石器中,有石锛、石斧、石锄、箭头、石网坠等。最具代表性的是有段石锛和有肩石斧。有段石锛的先进性及其与祖国大陆的渊源极深。

有肩石斧亦不例外。它与有段石锛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普通石斧的高级形态。据考证这种石器在我国福建光泽、浙江杭县、广东陆丰以及海南岛等地均有发现。而且石斧两肩与柄的折角多成直角,与圆山发现的相同。

圆山石斧与华北、辽东等地所发现的形式也极其相似。因此,从其形制和分布范围看,系由大陆传入台湾。圆山文化中的陶器,质料多含细砂,以棕灰为主颜色,有的刷上棕黄色;有印纹,涂红彩;器形以碗和簋为主。据考证,这些陶器,除圈足、涂彩两点外,在台湾无祖型。而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黑陶、彩陶、印纹陶却十分相近。

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尤其是数量最多的陶簋,在器形上酷似盛行于大陆商周时代的双耳圈足青铜簋,显然系由其脱胎而来。此外,在圆山文化的各处遗址均未发现铸铜的痕迹,但是却有少量的青铜器。共3件,一件表现孔雀头部的青铜器,一件手环残片,还有一件两翼式青铜箭头。

尤其是那箭头,在没有大规模青铜冶炼和可观的铜产量的地方,是绝不可能以青铜制造这种消耗极大、不易回收的一次性工具的。这枚箭头与殷墟大量的青铜镞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它不仅证实了圆山文化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往确实存在着,甚至能感觉到这种交往并不局限于沿海各省,它已纵深至广阔的内陆,而且很有可能,那时,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触角,已经直接触及了台湾。

■台湾出土瓷器

安阳殷墟五号墓的7000多枚海贝残骸的化石,似也暗示着这一事实的存在。

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发明这些工具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较发达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时熟悉其他许多发明。

台湾原始社会以渔猎为主,青铜箭头出现于台湾的进步意义显而易见。在同一遗址发现的大量板岩箭头和骨角箭头,明显带有模仿它的痕迹。

卑南文化位于台东县卑南乡南王庄北侧,发现大量的石棺墓葬群,有上万件遗物,是台湾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史前人类遗址。

卑南遗址中的大量石器,外表都十分光滑细致,棱角突出,比例对称。不论是石刀、石镰、石凿、石锛、石镞或其他石器,制造水平颇高,可谓精琢细磨,是新石器时代最盛期的代表性石器。

陶器有纺锤、陶壶、陶罐、陶杯及大量陶片。此外还有玉环、玉玦、玉簪、管珠等饰物。经测定,该遗址为3000年前的文化遗存。

阅读链接

从出土器物的外形与制造水准分析,卑南文化虽带有若干恒春半岛文化的要素,但已有相当大的进步,与浙江的良渚文化、福建的昙石山文化和江苏的青莲岗文化相近似。

从后世泰雅族使用的编织技艺、阿美族舂米用的石杵与卑南遗址发现的同类器物极为相似这一点来推测,这两个民族可能与卑南文化人有某种联系,但谁为其后裔,一直尚无定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