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交通概况

古代交通概况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龙江位于西、北二江干流之间,下游有甘竹溪水道贯通,因此龙江古代的交通以水路为主。但在水网如织的龙江,其主要交通工具还是船艇。旧时龙江村民外出乘搭船渡的情景新中国成立后的交通变迁新中国成立后,龙江的道路交通事业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龙江市镇及龙山市镇与广湛公路交接的公路初步建成。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的速度,从而促进了农江工业的发展。
古代交通概况_名镇龙江

龙江位于西、北二江干流之间,下游有甘竹溪水道贯通,因此龙江古代的交通以水路为主。唐代以前,番禺(今广州市)及苍梧(包括今广西梧州市及周边其他地方)已经成为岭南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而龙江位于上述两地的水道交通要冲,对龙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龙江在汉晋年间建起紫云阁,就是由于龙江有着独特的交通条件,较早地接触到中原及外来文化。《龙江乡志》有载:石龟涌有罗隐澳,“相传为罗隐泊舟处”。这说明早在唐朝,广州与苍梧之间已有航船水路来往,站点途经龙江。宋代以前,大量中原人频频南徙岭南,不少是先抵南雄,再由始兴乘船,途经浈江,再入北江、韶关、清远、三水芦苞,最后抵达龙江。这条水路,也成为宋以后龙江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交通要道。

桑园围建成后,龙江的平原虽然尚未完全成形,但泥沙不断淤积,河床变浅变窄,海船已经不能进入。而当时甘竹的东头村就成了桑园围内主要的交通运输中转码头。九江、沙头、“两龙”的农副产品,不少是用小船运抵甘竹东头后再装上大船运送至广州、澳门等地。

另一方面,在桑园围筑成后,龙江境内依旧河汊密集,交通工具也只是船艇。直至老女桥、左辅桥、永济桥等一大批桥梁陆续建成后,龙江陆路才基本贯通。但在水网如织的龙江,其主要交通工具还是船艇。20世纪30年代,虽然陈济棠治粤时修筑的广湛公路有在龙江域内经过,但沿途有西北江阻隔,很不方便。当时龙江人外出活动,还是乐于乘坐渡轮。

旧时龙江村民外出乘搭船渡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后的交通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龙江的道路交通事业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龙江市镇及龙山市镇与广湛公路交接的公路初步建成。

20世纪50年代后期,龙良公路建成,改变了数百年来龙江到县城陆路交通困难的落后局面。

60年代开始,广湛公路(325国道)多次进行拓宽,里海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龙江汽车站设立后,当地每天都有直通广州、佛山、大良等地的交通班车。

1958年建成的龙良公路在80年代初改造成水泥

龙江是水乡,过去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路,许多村民外出要乘搭船渡

改革开放以来,龙江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的水泥桥梁,而且镇内主干道路纵横交错,除有新旧325国道、佛开高速公路、沙龙路、龙洲路等多条高标准交通大动脉穿过,还有镇村两级先后建成了以混凝土基础作路面的东华路、里海路、丰华路、三联路、聚龙大道、苏溪大道、接龙路等一批公路,加之杏龙路、同兴路等,龙江逐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今天,龙江实现了村村通车,成为了珠江三角洲顺德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此外,原有的落后交通工具逐步被淘汰,以汽车为主体的现代化运输工具取代了以前的木船、小艇。至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龙江已拥有大小汽车5300多辆,其中小轿车850多辆,即平均每百户人家拥有小车3.5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的速度,从而促进了农江工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