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做客毛家湾

做客毛家湾

时间:2022-0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天气有些丝丝的凉意,我还是按事先的约定,从京西海淀区到位于市中心的西城区平安里前毛家湾甲2号,曾自同志的家里做客。曾自是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的次女,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洋洋千言,令我备受感动,不仅加深了我对田家英和董边的了解,且更令我对他们产生一种仰慕和敬佩之情。第一本是有关他们家庭的生活照,第二本是田家英和董边生前的工作照,第三本是曾自平时与友人的交往生活照。
做客毛家湾_天涯情怀

2007年11月14日,深秋的北京秋雨潇潇。尽管天气有些丝丝的凉意,我还是按事先的约定,从京西海淀区到位于市中心的西城区平安里前毛家湾甲2号,曾自同志的家里做客。

曾自是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的次女,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

说起曾自,在这之前,她与我可说是一个从未谋面的忘年之交。我们彼此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始于2003年4月。当时,我写了一篇回忆和记述她母亲董边同志的文章《大姐风范》,并将初稿寄到北京征询她的意见。这篇文章的内容写的是,1965年5月时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兼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董边同志,在沈阳市和平区历时18天搞调研时的一段经历。后来,该文发表在《妇女》杂志2004年第8期。随即,我又将期刊的样本寄给她,以兹纪念。

不久,曾自便给我写了一封回信。她在信中说:“您对我母亲的怀念之情,令我们姐妹(曾立、曾自)很是感动。这篇文章,既是对您,也是对我们的安慰。母亲在天之灵,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想念她的人们……由于对母亲的深爱,我将永远保存起来……”

后来,曾自分别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几次写信给我,随信寄来一些有关田家英和董边的照片和资料。其中一次,在信中还较为详尽地讲述了她的父亲田家英和母亲董边两人年轻时,作为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在中央政治组和政治研究院跟随毛泽东及邓力群同志一起工作的情况,还讲述了田家英和董边两人在延安相识、相处、相爱,结成幸福姻缘的过程。洋洋千言,令我备受感动,不仅加深了我对田家英和董边的了解,且更令我对他们产生一种仰慕和敬佩之情。如今,来信和照片与资料我都细心地珍藏着。几年来,我与曾自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通电话或发信件,互致问候。我想:这就是我与曾自之间成为从未谋面的忘年之交的始因和交往的历程。

这天上午10点,我准时按响了曾自家的门铃,房门打开,出现在我面前的曾自看似已过天命之年。她给我的第一印象,除了身材略显比董边高些,说话语调稍快以外,那齐耳短发的五号头,白皙方圆的脸庞,一副无边无色眼镜,一身朴素的休闲装,酷似当年我初识时的董边同志。

曾自与我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是:“黄老您好!我们终于见面了,欢迎您能到我家里做客。”

随即,曾自领我来到她家的书房,并向我介绍一位正伏案写作的男士,说:“他叫陈烈,是我的丈夫,在国家文物中心工作。”曾自将我让坐在沙发上,又给我沏上一杯浓浓的香茶,与我同坐在沙发上,彼此聊了几句。随即又站起来,她说:“黄老,来!先让陈烈给咱俩合个影,留个纪念。”曾自随手将备好的数码相机递给陈烈,和我并肩站立,由陈烈拍下合影照。稍后,陈烈向我告辞说:“黄老,我因单位有事,失陪了,您慢坐!”

陈烈走后,曾自热情而又爽快地说:“这回就剩我们两人,时间多着呢!黄老,今天中午不管您怎么说,都要留下来。您从辽宁来一次不容易。母亲去世17年,您还没忘这份情义,我们在一起多聊聊。您是我母亲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中午,让阿姨(保姆)给我俩烧饭吃……”由于曾自的真情和恳切,我只好留了下来。

我环顾曾自家的宅室,很有书卷气。在书房的东墙挂着一幅工笔国画,靠西面墙是几组棕色书橱,里面装着满满的书籍和相册。尤其是在北墙上悬挂着一幅镶嵌在镜柜里的行草字画,吸引着我的目光。正在我凝神品赏之时,曾自过来向我介绍说:“这是父亲田家英作的一首诗,书法是母亲董边写的,是两人合璧之作。”说着,曾自便动情地诵读起来:“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接着又说:“这是母亲生前写给我和她的女婿陈烈的。如今,它已成为我们夫妻二人的座右铭。”

曾自转身从书橱里捧过来厚厚的三本影集,拿给我翻看。第一本是有关他们家庭的生活照,第二本是田家英和董边生前的工作照,第三本是曾自平时与友人的交往生活照。在每幅照片下面都注有简要说明。这些照片都很珍贵。其中,他们的全家福,曾自与姐姐儿时的合影,田家英陪毛泽东外出视察和参加会议的合影,还有董边与邓颖超、蔡畅大姐一起交谈的合影等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还有一张是曾自与李鹏和朱琳的合影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冒昧地问道:“曾自,你和李鹏、朱琳还有私人交往吗?”曾自毫无顾忌地回答说:“有啊!我们之间现在还时有交往。因为我们两家有着一段特殊的渊源关系呢!”接着,她向我简要地讲述说:“李鹏叔叔的父亲李硕勋大革命失败时牺牲了,是革命烈士。母亲赵君陶就带着李鹏和小妹妹李琼住在哥哥赵世钰(李鹏的舅舅)家。赵世钰之子赵石英(李鹏表哥)和我父亲田家英(本名曾正昌)同在成都县立中学念书。1936年冬,由于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海燕社。1937年,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学校开除。随后,在地下党组织帮助下两人一起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至今,李鹏叔叔从不忘记那段旧情,他早年就和我父亲常有交往,就是现在也和我们晚辈交往不断……”

在翻看照片的过程中,曾自还不止一次地给我讲解有关照片的内容与背景。她还把相册摆在沙发的靠背上,自己跪在地上,用我携带的数码相机连续翻拍了20多张照片。并叮嘱说:“黄老,带回去存在电脑里,得闲时打开看看,它会增添和加深我们的友谊,也会给您增添生活的乐趣。”

中午就餐的时候,曾自和我相继落座在餐桌旁。餐桌上摆有红烧鲫鱼和瓜片木耳炒鸡蛋两道炒菜,还有萝卜粉丝汤。曾自首先拿出一瓶竹叶青酒,先给我斟满一盅。她在斟酒时说:“母亲是山西人。酒是老家来人带过来的。今天,您能在我家做客,心里特别高兴。虽然是粗茶淡饭,略备薄酒,但体现的是我们之间的真情和友谊。”遂举杯说:“黄老,来!干一杯!”我当即举起酒杯并稍加解释说:“我从来不喝酒。不过,今天能在你家就餐,不同寻常。我尤为珍视我们之间的友情,一定会慢慢地把这杯酒饮下。”我们边饮边叙,时有碰杯,彼此情感愈加亲近。

在我将要临别的时候,曾自送给我一本由她母亲董边与她合写的书《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并在书的扉页上写道:“……我们相见,回忆起当年和董边同志相处的岁月,异常怀念这位老人。今送一本回忆我父亲田家英的文集,以作纪念。望我们两家的友谊持久存远。”落款:2007年11月14日,曾自。

此次,在毛家湾曾自家做客,虽只短短数个小时,然而,让我深深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暖意和真情。尤为令我感动的是,曾自是个高干子女,出身于一个特殊的家庭,又在中央机关工作,却颇有老一代革命家的遗风。她平易近人、谦和热情,从而更加使董边大姐与我以往那种真情与友谊,在彼此之间得到延续和发展。

此文发表于2008年《芒种》杂志第五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