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化县易家湾钨矿地质

安化县易家湾钨矿地质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 矿区地质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板溪群马底驿组,岩性主要为含钙粉砂质板岩、钙质结核板岩、变质粉砂岩夹含泥云质灰岩,厚度大于500m。该组劈理成带出现,构成密集的劈理化带,并直接控制了易家湾钨矿的成矿。岩体周边广泛发育热接触变质带,为重要的找矿地质标志。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
安化县易家湾钨矿地质_追寻地质梦湖

杨智鹏1,崔立峰1,何婷菊2,孙际茂1,鲍振襄3,鲍珏敏3

(1.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湖南 吉首 416007;[1]

2.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五队,湖南 吉首 416000;

3.湘西矿产资源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湖南 吉首 416007)

摘 要:易家湾钨矿为辰山花岗岩体周边最具找矿潜力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点),矿体赋存于岩体接触带之多层似层状、透镜状矽卡岩中,成矿严格受劈理化带控制。本文概略的阐述了矿床(点)地质及其成矿特点,提出了对其远景的概略评估。

关键词:钨矿;成矿特点;远景评估;易家湾;湖南

0 引言

易家湾钨矿位于安化县城165°方位,直距11.2km,属田庄乡辖区,地理坐标:东经110°08′45″—111°16″00′,北纬28°16′00″—28°18′00″,面积27.38km2

该矿床(点)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自1980年起,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先后3次在本区开展预查工作①②③,2006年受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进行了普查工作,获得了许多新的地质资料,2007年开展了由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院承担、湖南有色地质勘查局协助承担的2006年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进一步深化了对该矿床(点)成矿地质特点的认识。本文即是在上述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研究,阐述了该矿床(点)成矿地质特点,并对其远景作了概略评估。

1 区域地质简述

本区位于扬子地台与华南褶皱系结合部位之雪峰弧形构造成矿带北段、辰山花岗岩体南侧。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一套厚大的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由浅变质的砂岩、板岩类岩石组成的复理石、类复理石沉积建造。其上为一套下古生界浅海相的碳酸盐岩 砂页岩组合。区域构造以NEE向断裂为主,次为NE向断裂,大多属于倾向SE的逆冲断裂。区域中部出露的辰山花岗岩体(株),侵入于区域主要褶皱构造EW向的香岩溪复背斜近轴部,于NE—NEE向南金斜冲断裂交会部位[1],控制了区内白钨矿床的形成与分布。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板溪群马底驿组,岩性主要为含钙粉砂质板岩、钙质结核板岩、变质粉砂岩夹含泥云质灰岩,厚度大于500m。

2.2 构造

矿区构造基本上为单斜构造。岩层总体走向50°~85°,倾向SE—SEE,倾角44°~61°,东段岩层倾角较陡,西段岩层倾角较缓,为20°~47°。

矿区主要断裂南金斜冲断裂,其西南段切过香岩溪背斜及其两翼的EW向冲断层,并与之成斜接复合关系,受其影响,岩层出现扭动现象。矿区内低序次断裂不甚发育。

区内岩体接触带之围岩一侧的热接触变质带内劈理构造特别发育,总体走向75°~90°,倾向SSE—E,倾角60°~65°,局部达80°甚至直立。该组劈理成带出现,构成密集的劈理化带,并直接控制了易家湾钨矿的成矿。此外,在劈理发育地段,岩层层理往往被劈理面置换,并掩蔽了层理产状。

2.3 岩浆岩

矿区紧靠辰山岩体并位于其南侧。岩体长约9km,宽6km,面积34km2,形态似椭圆形,属大辰山单元(T2D)的角闪花岗岩和中粗粒花岗岩。岩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明显,以48°~55°的倾角倾向围岩。岩石为中—粗结晶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周边广泛发育热接触变质带,为重要的找矿地质标志。

2.4 矿体(化)地质特征

2.4.1 赋存层位与成矿部位

矿体(化)赋存于马底驿组紫红色含钙质结核板岩夹含泥云质灰岩中,位于岩体接触带外侧的热接触变质带内。沿接触带呈EW向带状分布,延展方向与区域EW向构造方向一致。长4500m,宽125~500m,呈层状、似层状沿EW向劈理化带产出。容矿岩石主要为透辉石矽卡岩,局部见透辉石化角岩,亦有矿化。

2.4.2 热接触变质岩类型

在易家湾钨矿热接触变质带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角岩、矽卡岩化角岩和透辉石矽卡岩。

(1)条带状角岩:为热接触变质带分布最广的岩石。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云母。岩石具微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石英、云母略呈定向排列。

(2)矽卡岩化角岩:该层岩石呈似层状夹于角岩中。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为石英、云母和透辉石等。岩石具细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石英、云母在岩石中定向排列,显示动力变质特征。镜下可见数量不等的透辉石等矽卡岩矿物,呈粒状或团块状和脉状(条带)分布。此外还见有弱矽卡岩化的含泥云质角岩、弱矽卡岩化粉砂质板岩及矽卡岩化的条带状粉砂岩等,均系马底驿组岩石经热接触变质作用后,再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化岩石。

(3)透辉石矽卡岩:该类岩石为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矽卡岩类,呈似层状、透镜状及扁豆体状分布于矽卡岩化角岩及条带状角岩中。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岩石具粒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微细粒透辉石矽卡岩、粗粒状透辉石矽卡岩及透辉石矽卡岩等。透辉石含量大于80%~90%,呈大小不等的粒状,两组解理发育且呈大角度相交,在岩石中亦见有定向排列者。此外岩石中尚见有少量硅灰石、云母类矿物,有的透辉石中有金红石包体。

2.4.3 矿体(化)产状形态

矿体(化)主要赋存于岩体接触带之围岩一侧的矽卡岩体中,与矽卡岩密切共生,沿接触带呈EW向带状分布,与区域控岩控矿构造方向一致,并以50°~60°的倾向向SE方向延伸下插,呈似层状、透镜状及扁豆体状沿EW向劈理化带产出,其产出形态主要与透辉石矽卡岩带一致,透辉石矽卡岩基本上就是矿体(化)。

2.4.4 矿石质量

据LD4探硐(穿脉)调查资料,在厚度为12.67m的角岩带内(未揭穿)见3条平行产出的矽卡岩带,各层厚1.03~3.25m,含WO30.19%~0.26%。在LD3探硐长69m(亦未揭穿)范围内,在厚大的角岩带、矽卡岩化角岩中有6条矽卡岩带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各带相距2.14~4.90m,最大6.8m,厚1.65~3.65m,最厚8.10m。经ZWD-8紫外灯检查,钨矿化甚是普遍,但囿于客观原因,仅在富矿部位取样1件,厚1.5m,WO32.5%。

矿床的中浅部位经有限的钻探工程控制结果,发现多层矿化,如ZK11等见多层矿体(化),厚1.09~2.16m,含WO30.064%~0.10%,且与地表矿体成矿部位一致。

2.5 劈理构造与成矿关系

本矿床的控矿构造为厚大的劈理化带构造。据野外观察,矿床(化)内的劈理,主要发育在与岩体接触带的围岩(马底驿组)一侧,属于破劈理,主要表现为这些岩石呈极薄的板状产出,劈理带的两侧与花岗岩界线清楚,属于韧性变形的产物,没有出现压、扭、张断层与之配套。据地质分析,成矿前在近NS向的挤压下,当岩石处于韧性变形条件时,区内出现了一系列规整的矿床构造规模的劈理带,与钨矿化关系最密切的矽卡岩带明显受劈理带控制。由此可见,易家湾钨矿属于受劈理带控制的钨矿床(化)。

3 矿床(点)远景概略评估

从上述矿床(点)成矿地质特点可以看出,易家湾钨矿为辰山岩体周边最具找矿潜力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之一,地表热接触变质带、矽卡岩化角岩带、矽卡岩带分布长达1200m,宽125~500m,浅部探硐发现多层与钨矿化密切共生的透辉石矽卡岩及矿体(化),中浅部位经有限钻探工程探查,亦发现与地表矿体(化)赋存部位一致的多层白钨矿化等。岩体接触带经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热液活动为白钨矿床形成的极其有利的构造热液成矿条件等。据此,对矿床远景概略评价是:区域及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具有进一步开展找矿研究的地质前提,除接触交代矽卡岩钨矿找矿外,还应探讨外接触带马底驿组之层控矽卡岩型钨矿存在的可能性。

利用劈理带的产状稳定性和平行性[2],以及劈理带与矿化-矽卡岩化蚀变现象相结合,按照劈理带控矿的观点,是本区下一步进行找矿勘查工作最有效的方法。

注 释

①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湖南省安化县大神山岩体预查报告,1981.

②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湖南省安化县把关坳矿点普查报告,1982.

③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湖南省安化县大溶溪白钨矿区评价地质报告,1985.

④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湖南省安化县白沙溪钨金矿普查报告,2006.

⑤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湖南省安化县大神山北部钨矿普查报告,2009.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1∶20万安化幅区域矿产报告[R].1972.

[2]江克一,李大白,孙瑞贤,等.南大线金矿床控矿劈理带[J].地质与勘探,1995,31(3):10-15.

[1]文章来源:《湖南地学新进展》,2012年第1期。作者简介:杨智鹏(1988—),男,河南洛阳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