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侯家川乡高湾小学

侯家川乡高湾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宁县侯川乡高湾小学位于会宁县南部侯川乡和党岘乡交界处,距离西兰公路一百多米,交通十分便利。1997年,经多方协调规划,学校迁到现址,由“吊岔小学”更名为“高湾小学”,由张谦老师担任校长。几经艰辛,几经沧桑,在艰难中前进,在徘徊中发展,为社会送出了一届又一届合格的毕业生,相信明天的高湾学校,将会迎来更辉煌的时刻。

侯家川乡高湾小学

会宁县侯川乡高湾小学位于会宁县南部侯川乡和党岘乡交界处,距离西兰公路一百多米,交通十分便利。学校周围绿树环绕,环境怡人。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20多人。现有教师7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中师学历2人,高中学历2人。学校办学历史较早,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纵观学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0年—1948年)

1930年,会宁县党岘乡新民村人张震业在侯川乡回岔社一座堡子中创办了私塾,开馆授徒,传播文明,开侯川乡民国教育之先河,先后有王佐(通渭县人)、王继明(通渭人)在此执教,时有学生10多人,这是侯川乡高湾小学的前身。

1940年,由当地知名人士王维廷,主持在新集梁建起一座简陋的教室和一座宿舍,设馆授徒,先后有董汉毓、王得力在此执教,就读学生20多人。1948年,将学校迁至王维廷家佛堂(吊岔小学旧址处)续办,教师只有王得力1人,学生20多人。

第二阶段(1949年—1969年)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将学校定位为民办初级小学,生源逐步扩大到党岘乡砖井村、侯川乡古道村邻边地区,教师也由原来的1人增至3人,就读学生80人左右,办学效益显著提高。有很多学生出校后在各条战线做出贡献,如李贞(原会宁县公安局副局长)、巩宗堂(会宁县计生委纪委书记)等当时就读于该校。

先后在此执教的有商学仁、张祯祥、梁修贞、李生茂等。“文革”初期,又调来杨海明(渭源人)在此执教,并任校长。

1969年,由于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

第三阶段(1971年—1996年)

1971年,在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当地组织决定重新启办教育,学校得以恢复。由民教马建新(侯家川回岔人)任校长。1974年学校改制为五年制小学,下辖两个三年制小学。学校只有教室3间,设备简陋,师资不足,采取复式教学。1985年,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主持修建教室1间,维修1间,但由于财力不足,未能彻底改变现状。

第四阶段(1997年—2008年)

1997年,经多方协调规划,学校迁到现址,由“吊岔小学”更名为“高湾小学”,由张谦老师担任校长。建起505平方米土木、砖木结构教室、宿舍等,学校总共占地面积为3876平方米,基本达到了六配套,当年12月经会宁县教育局验收确定为“标准化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迅猛增加到230多人,给学校注入了活力。

学校以“文明、勤奋、团结、进取”为校训,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教学为主、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制定了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在1997年—2005年,学校获得乡党委、乡政府、乡教委的各种奖励14次,教师中有30多人次获得各种奖励,校长张谦获得白银市“园丁奖”,教导主任王世昌在全县学科带头人评选中获“优秀奖”,学生马辉获会宁县“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2003年,现任会宁县审计局副局长郭军祥捐资1000元,学校筹资共同添置了标准篮球架,使学校体育设施得到了改善。

2004年,国家配发了一套远程教育设备,使学校电教设备走进了课堂,面向了学生;由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强,不断维护设备,及时接收教育资源,使学校有了一套完整、先进的电子教学资源,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使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2006年—2008年上半年,先后调任田满、周兑为该校校长,此间,周兑获会宁县“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近年,在该校任教的教师先后有10多人,有的调入中学,有的调入乡教委,有的进入了县城学校。

2008年8月,组织又任命邵作强为校长,李伟为教导主任,二人都是大专学历,年富力强,在他们的带领下,相信高湾学校的明天越来越好。

几经艰辛,几经沧桑,在艰难中前进,在徘徊中发展,为社会送出了一届又一届合格的毕业生,相信明天的高湾学校,将会迎来更辉煌的时刻。

校长名单(1971年以后):马建新、马福成、周彦刚、杨福成、王世昌、张谦、田满、周兑、邵作强

(供稿人:张 谦 邵作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