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岩石与矿物

岩石与矿物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徐 烨地理学科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显著的特点。本人以高中地理“岩石与矿物”专题为例,探究学科德育的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陵园坐落在上海宋园路21号。学生在发出惊叹的同时,也切实地感受到岩石就在身边,地理真的离自己很近,只要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一定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地理景观。
岩石与矿物_学“地”明理树人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徐 烨

地理学科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显著的特点。同时,地理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面对这样一门学科,如何有效地将德育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陶冶、品德的教育,是摆在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本人以高中地理“岩石与矿物”专题为例,探究学科德育的途径。

这节内容本身有些枯燥,如果教学时仅仅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落实,不去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只是就事论事,学生学习时当然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也没能发挥德育的功能。如何将没有生命的石头变成“生动的岩石”?这就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本人通过列举“校园中的岩石”“上海不同地方的岩石”“我国的山川”“美丽的星球”等事例,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将学到的知识投入生活实践与应用中去,让地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能在教学中实现德育和课堂教学的无痕化结合,本人在吸取多位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现将部分教学设计呈现如下:

教学片段一:情景引入

每个国家、每座城市都会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幢建筑也都承载着对历史的记忆。在上海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就是上海百年历史的缩影。有折中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上海总会大楼,有哥特式风格的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以及新建筑风格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等,这些建筑都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它们的外墙大多都用花岗岩贴面,使人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教学片段二:我们的校园

在大家每天经过的校园路上,其实就有很多类型的岩石。感觉上花岗岩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从窗口向外望去,一眼便可瞧见的“倾诉”“小脚丫”等就是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的。每天进入校门的时候,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叩开每一扇人生之门”,这块岩石其实就是沉积岩。

教学片段三:上海的骄傲

无论是过去的上海,还是今日的上海,在建筑选材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最著名的就是外滩12号,这幢建筑曾被誉为是“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的白令海峡之间一座最讲究的建筑”。目前世界上仅发现6根直径1米、高6米的完整大理石石柱,2根在巴黎的卢浮宫,而其余4根,则正在支撑着外滩12号的底层天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陵园坐落在上海宋园路21号。陵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能展示宋庆龄特有气质和风采的汉白玉雕像。汉白玉其本质就是纯白色的大理石。除了汉白玉雕像,在宋庆龄的墓前还卧着一块素净的花岗石墓碑,墓碑后则还是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墓。

教学片段四:伟大的祖国

中国的山河壮丽,气象万千,有许多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休眠火山群之一,这里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当地的人们还在玄武岩上建起了村落,一直生活至今。

华山雄伟壮丽,泰山坚如磐石,黄山云雾缭绕,普陀山碧海金沙,张家界则千岩竞秀。这些山体主要都是由岩石构成的,请仔细观察图片中岩石的细节,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特点,判断它们的岩石类型。

教学片段五:美丽的星球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岩石圈是地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许多著名的地理景观。

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俗称美国总统山。400名工人花了整整14年时间,在整块的花岗岩上雕刻出了高达60英尺(约合18米)的四位美国总统巨像。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景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其成因是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层层沉积岩,由此而形成的。大峡谷将近20亿年来当地的地质变迁史精彩呈现。

狮身人面像,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雕像,是世界神秘的象征之一。雕像由一整块石灰岩雕刻而成,尤其是狮身人面像消失的鼻子,已成为考古学界和地理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其中一种说法就是由于石灰岩常年在风力和间歇性雨水的共同作用下,逐渐消失的。

教学片段六:寓教于乐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岩石,如果仔细留意的话,在我们使用的人民币背面就包含着和岩石有关的知识。如5元人民币的背面是五岳之首的泰山,其主要是由变质岩构成的; 20元人民币的背面则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由石灰岩构成;而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则可以看见人民大会堂的大理石石柱。

本堂课一共设计了六大环节,循序渐进,从生活出发,最终又回归到生活。学生通过对岩石知识的学习,感悟生活,热爱生活。本堂课在学科育人方面有如下特点:

第一,用外滩万国建筑群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那么对于一堂课而言,精彩的开头可以为整堂课的教学增光添彩。外滩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上海的骄傲,陌生则是因为大家对外滩的建筑总是一知半解的。因此,以外滩作为引入,既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同时也通过外墙花岗岩的设计理念引出了本堂课的主题——岩石。

第二,走进校园,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校园是每个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也是一天中接触时间较长的地方,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了一个环节,只要从校门经过时留意一下,只要从窗口向外望一望,就可以轻易地找到花岗岩。学生在发出惊叹的同时,也切实地感受到岩石就在身边,地理真的离自己很近,只要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一定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地理景观。

第三,了解上海,热爱家乡

上海是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中留下印迹较多的城市之一。在讲解变质岩的过程中,本人列举了两个实例:一是外滩12号的大理石石柱;二是宋庆龄陵园的雕像和墓。列举外滩12号的目的,既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解析大理石的特征,又可以欣赏到大理石的美,同时又与本课的开头交相呼应,达到课堂教学的连续性效果。列举宋庆龄陵园,一是为了给学生适时补充常识;二是因为宋庆龄陵园是上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此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德育无痕化。

第四,亲近祖国,感叹河山之伟岸

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束缚于课本上的内容,应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适当延伸。通过介绍和观察海口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图片,学生可以切实感受中国的物质文化之精彩。通过对中国诸多名山图片的观察和对比,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会感叹中国河山之伟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便得到了激发。

第五,放眼世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课堂教学活动一定要走出去了解世界。以拉什莫尔山纪念碑和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例,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能从宏观的角度观察花岗岩和沉积岩的特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岩石特征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而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一直是神秘的象征,以狮身人面像为例,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培养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情趣。

第六,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岩石真实地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以人民币背面的景观图片为例,从学生触手可及的事物出发,既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多角度对岩石有深入了解。

以上就是以“岩石与矿物”专题为例进行的课堂德育渗透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过程中,人们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岩石,而岩石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从校园到家乡,从中国到世界,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最终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因此,在本课程的设计中本人着重突出了对各种岩石的例举,希望这些例子能成为课堂德育的有效途径。要使事例与课堂德育有效融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用的事例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选用课外事例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的积极性来自于对学习的兴趣,因此,选用的事例最好来自真实的生活,尤其是来自学生自身生活的环境中,贴近生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但凡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事例,并且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达到课堂德育的目的。

其次,选用的事例要“独立,但又合群”

事例的选取还应当遵循“独立,但又合群”的原则。即每个事例都可以独自存在,有自己的特点和教育意义,但整堂课中所有的事例之间都应该相互有关联,从而体现出课堂的完整性。

最后,选用的事例要脱俗,但要有的放矢

事例的选择要新颖、脱俗,最好是当今社会的时事热点。现在的学生处于信息化时代,每天的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而他们的叛逆心理也日益严重,因此,在选择事例上要符合新颖、脱俗的原则,既可以举正面的事例,也可以列举反面事例。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列举,其最终目的都必须符合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德育工作体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地理德育工作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地理教育工作者来说,课堂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工作场所,也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地理课堂的德育实践以学生情感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德育充分渗透进地理课堂。我们需要以翔实深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以满怀激情的教学风格影响学生,最终达到地理教学与德育的和谐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