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阳系中所有的矮行星

太阳系中所有的矮行星

时间:2022-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尾和日发为初始太阳星云的组成部分,与太阳实体内核相连,成分与其一致,亦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现在小行星大部分被撞成碎块。彗星与行星一样都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当太阳向前飞速运行时,这些气团在中子星的引力作用下,逐渐滞后于微粒带,以至散落在银河星系空间,成为单独运行的小天体,称为彗星。太阳原子星沿银河星系恒星轨道,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运行。
太阳系行星的形成_宇宙演化论

日尾和日发为初始太阳星云的组成部分,与太阳实体内核相连,成分与其一致,亦由中子和质子组成。日尾和日发皆被电子云层所包围,产生热核反应。因为日尾和日发的质量和横断面积小,热核反应的强度达不到热聚变的程度,而是以裂变为主。并且由于裂变不彻底,而产生许多中间产物——不同元素的同位素微粒。这犹如现在人工建立的核电站,因事故发生核泄漏产生不同元素的同位素微粒。这种情况随着放射性裂变的进行,日尾和日发的缩小而越来越严重,一直持续到日尾和日发消失。因此日尾消失后,在太阳的后端出现由不同化学元素的同位素微粒所构成的巨大的长达60亿公里的微粒带,成为形成八大行星的物质来源。在日发消失后,亦会出现由不同化学元素的同位素微粒构成的无数的长达6亿公里的小微粒带。这些小微粒带则成为形成小行星带的物质来源。

一、八大行星的形成

拖在初始太阳实体后端的长60亿公里的微粒带,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微粒带出现分段聚集,形成呈“一”字形排列的八个微粒团。它们的大小、质量不一。前端的四个微粒团离太阳实体近,受太阳引力作用影响金属元素同位素微粒丰度值高,密度大,后来形成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大行星称之为类地行星。日尾后端受太阳引力作用较小,较轻的同位素微粒漂移离太阳实体较远,多聚集于此范围内。此段包含四个密度小、体积大的微粒团,后来形成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四大行星称之为类木行星。

八大行星的微粒团,皆处于太阳实体外部的电子层电磁场)内。微粒团内铁磁性金属微粒的原子磁矩会按太阳实体外部电磁场的电磁波自发平行取向,与电磁波电荷运动方向一致,将太阳实体的角动量,转移给微粒团中的铁磁质金属原子,使其具有磁性并转动。微粒团中具有磁性的铁磁金属微粒,首先互相吸引成小的磁性金属线团,磁性金属线团不断地互相吸引,成为越来越大的磁性金属团块,磁性金属团块相互吸引合并,形成以南、北两极为轴自转的具有稳定磁场的巨大的金属球,成为微粒团的内核。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质量巨大的金属内核成为微粒团的重力中心。分布在微粒团内核周围的非磁性微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向金属内核,构成由不同化学元素同位素微粒混杂堆积在一起的幔岩。最终,微粒团演化为由铁镍内核和外部幔岩构成的,以南、北两极为轴旋转的大行星。

八大行星的质量仅为太阳实体的1/745。说明虽然太阳实体后面拖着的,形成八大行星的质量只占太阳的很小一部分。八大行星都位于太阳实体外部的电子层内,受太阳电磁场控制,围绕太阳实体旋转,旋转的方位角相同,故行星旋转的轨道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八大行星的自转速度与各行星的质量和总磁化率有关。磁化率愈高,星球的旋转速度愈快。

二、小行星带的形成

小行星与大行星的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分布在太阳实体表面的日发,由于热核裂变反应不彻底产生一条由不同化学元素同位素微粒组成的小条带。在万有引力和电磁场作用下,每条微粒条带形成一个小微粒团,演化为一个小行星。到1981年为止,已发现的小行星约有3万个,已编号的小行星有2200多颗。小行星的总质量约为地球的万分之四。小行星与大行星一样,亦由铁镍内核和外部幔岩构成。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周期为3.5—6年。每个小行星按各自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转。因为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相差无几,故它们相互碰撞的概率很高。现在小行星大部分被撞成碎块。其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有的是陨铁质的,有的是陨石质的。有不少小行星碎块被附近的大行星吸引,成为陨石堕落到大行星上。

三、彗星的形成

彗星具有冰冻团块结构,是由尘埃、沙砾和石块混合而成的“雪球”。它的直径由几百米至几十公里。据统计,已有观测记载的彗星有1800多颗。至1979年已编号的彗星有545颗。彗星在接近太阳3天文单位时开始融化,出现彗发。彗核和彗发大者可达n×105公里。彗星在接近太阳两天文单位出现明亮的彗尾。彗星与太阳的距离越近,彗尾越长。18421彗星的彗尾最大长度可达2亿公里。彗尾的成分主要为尘埃和离子。尘埃的粒度由十分之几微米到上百微米。离子为CO、H2O、O2和OH等分子。

彗星与行星一样都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如前所述,当太阳呈原子星云从银河星系中心的中子星内部抛射出来,受中子星巨大引力影响,在太阳飞行方向的后端出现长长的日尾。后来,日尾演变成一条长大的微粒带。一些轻质气态同位素微粒飘移到微粒带的后端,跟随着微粒带呈若即若离的气团。当太阳向前飞速运行时,这些气团在中子星的引力作用下,逐渐滞后于微粒带,以至散落在银河星系空间,成为单独运行的小天体,称为彗星。彗星在太阳和中子星引力的双重控制下,在太阳原子星与银河星系中心的中子星之间做呈悠悠球似的运动。太阳原子星沿银河星系恒星轨道,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运行。彗星则随着太阳原子星向一侧偏移,致使彗星沿窄长的椭圆形轨道运行,越出太阳的距离可达5万天文单位甚至10万天文单位以上。彗星沿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不一。运行周期在200年以内的称为短周期彗星,200年以上的称为长周期彗星。

上述原始太阳的“日尾”和“日发”演化为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和彗星的过程,与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二生三”相对应。太阳(超铀原子恒星)相当于“二”,地球相当于“三”。“二生三”的寓意是太阳生地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