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郧襄山区的流移数量

关于郧襄山区的流移数量

时间:2022-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关于郧襄山区的流移数量成化十二年的流民分布情况似乎留给我们这样的印象,即所谓的“荆襄流民”主要集聚于豫西南,狭义的荆襄地区(鄂西北)集聚的流民仅是整个山区流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强,特别是荆襄地区仅为豫西南地区的三分之一强。三年后,秦巴山区发生了第二次流民起义,战事以陕南商州和鄂西北竹山为中心。因此,笔者认为:明代秦巴山区流民集聚的中心仍然是川陕豫交界的包括鄂西北在内的山区。
关于郧襄山区的流移数量_明清长江流域山区

(一)关于郧襄山区的流移数量

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流民分布情况似乎留给我们这样的印象,即所谓的“荆襄流民”主要集聚于豫西南,狭义的荆襄地区(鄂西北)集聚的流民仅是整个山区流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强,特别是荆襄地区仅为豫西南地区的三分之一强。我们认为,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清查结果无法准确说明秦巴山区明代流民集聚、分布的总体格局,或者说不能仅用这一次统计来代表整个明代的情况。我们知道,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原杰处置之前,秦巴山区曾于成化元年至成化二年(1465~1466年)、成化六年至成化七年(1470~1471年),先后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流民处置,而且都是以镇压山区流民起义的形式完成的。秦巴山区的第一次大规模流民起义爆发于房县,与官军的战斗,前期主要在南漳以西的房县、竹山一带进行,曾经发生激战的隘门关、大木厂、梯儿崖、马脑关、梅溪寺、司空山、沙子岭、界山、马良坪、受阳、古路山、格兜山、后岩山等地,皆在此范围之内;后期的战斗则发生在川陕楚交边的大巴山区,竹山、大昌、巫山、奉节、巴东、城口、东乡、太平等州县皆有战事,汉中峰溪山、下桑坪、邓渔河口等处战斗尤为激烈。明代嘉靖年间绘制的《四川舆图》上,在四川开县以北,陕西紫阳以南的大巴山区地方,曾特别注有“荆襄流民,多聚于此”八字。(108)三年后,秦巴山区发生了第二次流民起义,战事以陕南商州和鄂西北竹山为中心。与前次不同的是,项忠调用了善于爬山穿林的土苗兵助战;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搜剿来清查、驱逐散布山中的流民。流民之被驱迫、死伤的惨酷情形已如前述,在此不赘。

这里要强调的是,两次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和官军的搜剿驱杀,基本上是在荆襄地区展开的,而豫西南所受影响甚小。如此惨酷的行动,尤以成化七年(1471年)项忠之驱杀为甚,对有关地区的流民集聚的冲击、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前所述,尽管我们并不认为项忠已将山中流民问题彻底解决。留在山中的流民连续遭受两次强烈冲击之后,要对他们进行清查就更困难了,何况原杰之处置距离项忠之搜剿仅四年时间,虽然说“驱之未尽,禁而不止”,但是,对流民集聚、清查的影响,在一定的时间里毕竟是不可避免的。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清查,荆襄地区的流民数量远不及豫西南之多的结果,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因此,笔者认为:明代秦巴山区流民集聚的中心仍然是川陕豫交界的包括鄂西北在内的山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