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矛盾现状

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矛盾现状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阶段,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期“人民” 的范围大大扩展, 出现了新的变化。人民内部的经济差距扩大,这首先引起了矛盾主体强烈的心理失衡, 为矛盾对抗程度的加大提供了主观条件。因此,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把某些易于激化的矛盾解
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矛盾现状_公安机关视野下的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研究

(一)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仍未改变

在现阶段,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 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 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社会的全面进步, 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 我国社会矛盾的主流是人民内部矛盾

这一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虽然在本质上仍然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但是,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内涵有了新变化。 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毛泽东创立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时曾指出: “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 有着不同的内容。” 从而把“人民”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来对待, 反对把“人民” 的内容固定化、 模式化。 根据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 毛泽东认为: “在现阶段, 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一切赞成、 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 阶层和社会集团, 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敌视、 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 都是人民的敌人。” 这样, 实际上就把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立场、 态度作为划分敌我的标准。 显然,这一标准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标准。 人民的概念有相对性、 流动性,一段时间被看做敌人的阶级或者阶层, 在另一时间可能属于人民,而人民内部的人, 因为背叛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可能蜕变为人民的敌人。 新时期“人民” 的范围大大扩展, 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 毛泽东同志认为, 剥削阶级在中国基本消灭以后, 中国社会主要有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另外还有一个知识分子阶层。 毛泽东在解释人民内部矛盾时说: “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 所谓人民内部矛盾, 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 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 但是,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随着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整个社会群体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社会分化和流动的机制变了, 社会流动普遍加快。 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经济、 政治关系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显然, 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更为复杂, 比以前由于思想政治上的原因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 更具有根本性,解决起来涉及面更广, 触及度更深, 难度更大, 这就要求党把人民内部矛盾放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总体格局上来认识和处理。 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新旧体制、 新旧思想观念激烈冲撞, 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无序性, 社会失范、 法律失严、组织失控、 机构失职、 文化失调、 道德失律、 心理失衡等无序现象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 这种无序现象导致了浮躁、 易变的社会心理倾向, 使人们容易产生迷茫, 出现非理性的思想和行为, 甚至会引发某些集体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这样, 人民内部矛盾会进一步多样化、 复杂化。 特别在一些敏感地区和敏感时期, 人民内部矛盾的演变会较难把握和控制。

(三) 我国社会矛盾涉及的问题复杂多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 利益关系、 社会关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国家对社会和个人的全面控制逐步削弱, 个人的自主性和活力大大加强,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 社会生活方式、 社会组织形式、 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都呈现出多样化, 人民内部矛盾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特点同过去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化作了总体分析, 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以组织资源、 经济资源、 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 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十个阶层: 即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经理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以及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市无业、 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1]各社会阶层的划分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这些不同的群体之间,由于在组织资源、 经济资源、 文化资源等方面占有情况的不同, 决定了他们之间必然在经济、 政治、 文化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新的利益群体出现, 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社会转型加快, 社会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导致矛盾发展的总体趋势更加复杂多变。 国家战略调整及政府产业政策的转变、 市场竞争的压力及行业自身行为的不断调适都更加凸现出来形成新的矛盾焦点。

(四) 我国社会矛盾表现形式日益激烈

在社会转型、 利益格局调整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 并且突出起来。 如果处理不当, 某些矛盾就有可能激化,由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就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 引起社会动荡, 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人民内部的经济差距扩大,这首先引起了矛盾主体强烈的心理失衡, 为矛盾对抗程度的加大提供了主观条件。 而在客观上, 利益差距的扩大确实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 当人们在物质利益发生冲突而又得不到妥善处理时, 容易向偏激性和对抗性方面转化, 造成公开的冲突。 社会转型期不少利益矛盾都存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 因此一旦出现利益矛盾, 就不单单是个体性利益矛盾, 而是群体性矛盾, 这种群体性利益矛盾, 往往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增多。 特别是由政策性因素引起的矛盾, 当涉及的对象是一个具有相同利益受损背景的群体时,只要有人挑头, 马上就群起响应, 稍有不慎就容易酿成群体性事件。如涉及群众较多, 带有普遍性特征的住房拆迁、 征地补偿、 拖欠工资等矛盾问题。 加之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一些矛盾可以瞬间在更广的范围蔓延、 扩展, 这就决定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主体具有群体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因此,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把某些易于激化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避免社会动荡, 减少和消除不稳定因素,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陆光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P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