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年第期评论

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年第期评论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云南省党史工作主要收获如下:中共云南省委《牢记历史 团结奋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认为:云南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对云南抗战的巨大贡献》认为,云南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史党建_云南社会科学年鉴2016

一、党史研究

2015年,云南省党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党史的研究、宣传等工作。从研究的成果来看,抗战史研究比较活跃,成果较多,质量较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其他领域成果相对较少,但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云南省党史工作主要收获如下:

(一)抗战史研究

中共云南省委《牢记历史 团结奋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载《云南日报》2015年9月2日,第1版)认为:云南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抗战时期,云南既是中国抗日战争坚固的大后方,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中国与太平洋战场的结合部,还是滇缅印抗战的最前线。云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众志成城、团结抗战。从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到滇军出征抗战,从滇西军民敌后抗战到远征军滇西反攻战,从参与国内抗战到支援东南亚抗战,云南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付出沉重代价,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凝聚民族抗战力量;云岭儿女出征转战南北,滇西军民奋起保家卫国;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竭尽全力支援前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对云南抗战的巨大贡献》(载《云南日报》2015年7月7日,第5版)认为,云南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日本侵略者点燃全面侵华的战火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召唤下,云南各族人民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毅然决然投入到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之中,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形成了全民团结抗战的良好局面。中国共产党是云南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云南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云南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的贡献:一是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领导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二是大力开展对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不断加强对滇军的统战工作,积极支持滇军英勇抗战;四是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团结云南人民抗战到底。

余红《云南人民在抗战中造就的历史辉煌》(载《云南日报》2015年9月3日,第6版)认为,抗战时期,云南人民在遭受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为抗战做出特殊贡献的同时,也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抗日战争成为云南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云南后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该文利用丰富翔实的史料和数据,系统梳理阐述了云南一面积极支持前方抗战,一面奋勇开发交通道路,建设军事及民用工业,发展农业、商业、金融业及教育文化事业的历史。这一阶段云南的交通运输大改善,工业、农业大发展,商业、金融大昌盛,文化教育大繁荣,云南的社会历史被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陈祖英《爱国主义是贯穿滇西抗战的主旋律》(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8期)认为: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滇西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滇西仁人志士、开明士绅、各阶层人士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奋起抗战,功绩卓著,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远征军广大官兵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为收复国土、驱逐日本侵略军英勇牺牲,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应细飞《滇西各民族抗日武装的特点及贡献》(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8期)认为,滇西各地各民族抗日武装的特点呈现武装力量的民族性、活动的区域性和形式的分散性等特点。同时,论述了滇西抗日武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一是滇西抗日游击武装的大力支援,使中国远征军赢得战役反攻的准备时间,为反攻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滇西抗日武装的英勇战斗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滇西抗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滇西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国土的地区。

黄治元《云南的抗战文化》(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8期)认为,云南的抗战文化是全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云南抗战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云南抗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云南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的积极开展为云南抗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共南方局与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云南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云南抗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积极投身云南,是云南抗战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该文论述了云南抗战文化的主要特点,即云南抗战文化以具有云南特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各种有影响的抗日文化团体为组织形式;具体特征表现为阶段性高涨;表现形式多以云南民族文化为载体。阐明了云南抗战文化产生的影响:唤醒了云南各族人民的爱国觉悟,增强了全民的抗战意识;激发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抗战热情;促进了云南文化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人民民主运动向纵深发展。

王东立《周保中在抗战时期的贡献》(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8期)阐述了抗战初期,周保中团结各方力量,促进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壮大,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周保中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消灭了大批日寇,促进了抗日队伍发展壮大,牵制了日寇主力,迫使日伪军推迟对整个中华的侵略计划;极富政治眼光和坚强毅力的周保中在抗战时期起草撰写了大量文件、信函,并坚持写日记,留下抗联斗争的珍贵史料。

张巨成《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及历史启示》(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10期)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一是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化解了中华民族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挽救了中华民族;二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高涨,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视死如归、宁折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伟大抗战精神;三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四是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进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际社会的援助与支持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必要的外部因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教训和启示:国内分裂,政治腐败,军事落后,外敌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国家只有自强,才能避免遭到外敌入侵;必须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出现过不少汉奸卖国贼,我们必须牢记这个教训,弘扬和坚持民族大义、民族气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才能长期存在、持续发展、安全发展。

中共保山市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滇西抗日战争史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以《保山地区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为蓝本,收录了德宏州、大理州、怒江州及近年来相关部门挖掘、整理的滇西抗战史料成果,汇编成《滇西抗日战争史集》献给广大读者。全书主要收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公开的中国远征军战报、地图、照片等历史档案和改革开放以来发现、公布的相关文书、档案、善本、抄本、笔记、日记等史料。该书的出版,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滇西抗日战争的历史,同时也将为广大学者、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滇西抗日战争历史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抗战史料,将对研究、弘扬滇西抗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增加的史料、文献达100万字,大大超出了原稿篇幅,为读者和后人全面了解、研究滇西历史提供了方便。

(二)党史人物研究

辛锋《大众哲学家——艾思奇》(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用朴实简约的文字将艾思奇的一生娓娓道来,同时配以数十幅珍贵历史图片,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与可读性相结合。该著作从人文历史的角度,突破了一些传统的认识,把艾思奇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贡献做了全方位的展示,把中共地方党史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史做了结合和尝试,在用大历史、大党史的视野来宣传中共党史人物方面做了努力。该书得到《求是》杂志社、省委宣传部推荐,作为纪念《大众哲学》出版80周年的推荐书目,被电视专题片《艾思奇与毛泽东》创作组选用。

(三)专题史研究

杨伍荣《论邓小平的边疆治理思想——基于主政西南局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实践》(载《全国党史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以新的历史高度和理论视野对邓小平的边疆治理思想做了高度的历史概括、深度的理论分析和前瞻性启示,对这一重大思想的历史性、时代性和影响力进行了全新的理论架构,是党史学界在邓小平边疆治理思想研究方面的新探析、新拓展和新成果。该文系统论述了邓小平倾力于解决西南民族问题的执政实践,推动边疆治理的基本框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是在治理理念上,提出了边疆治理的先决条件——政治先行,政治重于军事;二是在治理方略上,提出了边疆治理的先行条件——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三是在治理策略上,找准了边疆治理的突破口——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四是在治理路径上,选准了边疆治理的必经途径——渐进式的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五是在边疆治理的战略侧重上,提出了解决历史性难题的途径——“把解放西藏的筹码拨到和平的天平上”。同时,该文阐释:邓小平的边疆治理思想在指导解决西南民族问题的实践进程中的历史特点:一是治理原则的一贯性;二是治理视野的开阔性;三是治理策略的科学性;四是治理制度的创新性;五是治理政策的宽松性。

杨林兴、张晖《云南民族“直过区”的结构性差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载《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在长期调查研究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分析不同时期云南民族“直过区”结构性差异的特点出发,阐释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发展方式对云南民族“直过区”的影响:一是1949年以前云南民族“直过区”的结构性差异形成特征;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采取的特殊措施与民族“直过区”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当前云南民族“直过区”的发展模式与结构性差异新特征。分析了当前扶贫开发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云南民族“直过区”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问题。其一,“直过区”各民族群众较低的受教育程度、较滞后的观念意识及较低的参与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扶贫开发的实施效果。其二,科学技术引进受到云南民族“直过区”文化模式限制,“直过区”的社会经济短时间内难以走上科技化道路,缺少针对性的科技扶贫措施,难以产生良好效果。其三,云南民族“直过区”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对扶贫资金依赖较大。调研发现,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导致了存在不同的发展效果和发展模式。探寻促进云南民族“直过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第一,必须推进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创新。第二,必须不断深化对民族“直过区”特殊发展规律的再认识,把民族“直过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专门制定相关政策。第三,必须把社会因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立足长远,加大对云南民族“直过区”社会事业的投入。第四,重点解决“直过区”与体制变革、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第五,抓住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机遇,拓展云南民族“直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渠道,促进该地区与国内外的经济社会交流。

(四)地方党史研究

瑞丽市史志办《中国共产党瑞丽历史(第一卷)(1950—1978)》(德宏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约20万字,全面、真实、系统地记述了1950—1978年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瑞丽地方组织的建立、发展、壮大的光荣历史,以及中共瑞丽地方组织结合瑞丽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清匪肃特,建立人民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民主改革,发展民族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的光辉历程和经验教训。这是一本存史、资政、育人的好教材,对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共腾冲县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中国共产党腾冲历史第一卷(1923—1978)》(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党领导腾冲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总结了腾冲地方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取得的历史经验,达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之目的。

(五)党史宣传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省红色旅游指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以云南省列入全国红色旅游一、二期规划目录的经典景区景点为基础,以全省139个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为主要背景,系统展示了云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的丰硕成果,充分反映了蕴含于其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云南各族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险努力拼搏的奋斗历程。与此同时,链接介绍红色旅游线路上途经顺道的绿色、古色、民俗游等景区景点,突出16个州(市)地域文化特色,使该书在着力宣传云南省红色旅游、革命文化内涵的同时,亦成为民众出行的一本旅游指南和实用手册。全书在版式编排方面用工精细,图文搭配得当,空间利用合理,颜色运用恰当,既美观又方便查阅,成为截至目前汇集全省红色旅游资料最全、实用性较强的指南类书籍。该书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培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阵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云南各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党建研究

2015年,云南省党的建设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实际成效,着重围绕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全面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等工作开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标准的重要论述

李纪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载《求是》2015年第1期)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把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朝气蓬勃、生生不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薪火相传、蒸蒸日上。一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标准的丰富内涵。好干部的标准,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又有所不同。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是新时期干部的实践准则和奋斗方向。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党员干部要忠实践行“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要求。云南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党员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是提到根子上、戳在麻骨上、点在要穴上。强化忠诚意识、干净要求、担当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课题。要锤炼党性,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管面临什么艰难险阻,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管住自己,守住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背叛。个人干净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云南广大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三省吾身”,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坚守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要责任上肩,坚持敢于担当的从政准则,云南各级领导干部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三是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执政骨干队伍。“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既为党员干部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也为选用干部、从严管理干部树立了风向标。云南省委将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选贤任能,选对人、用好人,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

中共云南省委中心组《践行“三严三实”重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载《求是》2015年第23期)提出,专题教育开展以来,云南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三严三实”永无止境,既要靠严格的自律,也要靠严格的他律,特别是要努力使相关要求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始终保持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一是突出强化学习教育,始终保持思想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班子先后50多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并对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进行轮训。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地抓好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定力,对照“三严三实”不断锤炼党性,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专题教育中,全省党员干部见贤思齐,认真对照杨善洲、高德荣两位先进典型找差距;从白恩培、仇和、张田欣、沈培平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主动在思想上明确界限,在行为上划出红线,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党纪、党规教育。按照中央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结合云南跨越式发展的实际,自2014年11月以来,省委中心组建立了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每次学习突出一个主题,邀请一位中央有关部委领导或专家学者做专题辅导,开展集体研讨,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云南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上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突出守纪律讲规矩,始终保持政治自觉。定期开展党章学习教育,推动领导干部强化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严格依照党章办事,把党员干部置于党章的制约监督之下。按照中央精神,云南省委做出“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规定: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为全省党员干部划清了党纪党规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惩治腐败,出台《云南省从严从实管理干部若干规定》,从严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匡正风气,弘扬正气,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呈现出新的气象。三是突出抓常抓细抓长,始终保持行动自觉。“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够检验一个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严”和“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样能够检验一个同志的作风是否“严”和“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敢抓敢管,履职尽责,从我做起,用“严”和“实”的精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党员领导干部更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造福全省人民的政治保障,贯穿于干部日常考核和任用考察全过程,建立了一系列转作风、抓落实的制度和措施,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

(三)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黄小军《着力从组织上落实从严治党工作》(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3期)认为,关于从严治党,党中央历来态度很鲜明,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深入地而不是表皮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一是在主体上,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云南各级党委和纪委要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二是在内容上,全面涵盖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上都要有新突破。三是在依据上,严明党的纪律,坚持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相结合。切实履行执纪职责,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采取管用的措施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使违纪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四是在时间上,经常抓、反复抓,持续深入改进作风。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五是在方式方法上,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并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各级干部要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多沉下身子,走近群众,就从严治党问题多向群众请教。

柳榜华在《依法依规从严治党治国理政》(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7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 779.3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拥有党员人数最多的大党,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管理,使其大而强,保持治国理政的张力,是有关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一是依法治国,要从根本上否定人治,杜绝因人而治,从根本上排除党和国家的政策因人而异,防止因个别领导人的去留而改变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治观念,真正做到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和国家机构严守法纪不得例外,人人遵法、守法。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此乃国家大治之根本。三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党的事业大于天。必须通过全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统筹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个体利益追求和党领导人民追求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一致性,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李志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意义》(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10期)提出,《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形势下中共云南省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决定》回答了事关云南发展大局的三个重要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重构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全省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必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云南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必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二是什么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忠诚干净担当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要求。对党忠诚集中体现在理想信念坚定、自觉服从组织、尽力为党工作三个方面。对党忠诚,就是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力,不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都勤奋刻苦,尽职尽责,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个人干净,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清正廉洁,主要包含思想干净、品行良好、作风优良、遵纪守法四个方面。敢于担当,是责任、意志、能力的统一,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三是怎样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强化“忠诚干净担当”意识,大力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的监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形成管党治党的工作合力。

侯新华《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11期)认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着力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一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严格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选好干部、用好干部。二要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干部选拔任用时,要严格把好动议提名关口,严格程序步骤。三要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管好用好干部。要把功夫下在平时,要敢于动真碰硬解决问题,要抓薄弱环节和管理空白,使每个干部都纳入组织管理,决不允许出现管理真空,决不允许出现不受管理约束的特殊干部。四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严格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严格整治干部配备“三超两乱”问题,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五要抓实干部作风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把纠正“四风”问题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抓常、抓细、抓长,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五)加强基层党建

李锡鹏《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8期)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是深刻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客观需要,是农村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重要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乡镇党委抓经济的时间多,抓党建的精力少;乡镇干部的工作压力大,自身建设不足,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执政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要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科学合理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大对农村党建工作和党建阵地建设的投入。

胡灿莉《加强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11期)提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着重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注重融合,找准开展服务的切入点。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融入党员职工实际生活工作。二是建强队伍,找准开展活动的着力点。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加强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三是健全机制,找准开展活动的支撑点。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四是统筹资源,找准开展服务的集聚点。打破城乡、条块、地域界限,全面整合机关、农村(社区)、国企、事业单位等领域基层党建资源,使更多资源向非公有制企业领域倾斜或配置。五是协调关系,找准开展活动的契合点。正确处理党组织与业主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组织与群团组织的关系。

(六)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王仁勇《重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5期)认为,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中央纪委、监察部单独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法规制度60多种,各省(区、市)纪委制定规范性文件560多件。具有基础地位、起到骨架与支撑作用的主干法规已经具备,与主干法规相配套的法规制度已经体系化。但在贯彻落实各种法规制度时,纪检法规工作存在重起草制定、轻执行检查,重主干法规、轻制度配套,重办案规范、轻组织协调的“三重三轻”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纪检法规工作格局、工作内容、工作机制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变。一是要围绕提高法规执行力,突出法规制度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强化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认真开展法规制度清理和立法后评估工作,推进重在“制定”向“制定”和“检查”并重的工作格局转变。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充分认识完善配套制度的重要意义,制定好以规范性文件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工作内容从单纯的“法规”向“法规”与“制度”并重转变。三是履行组织协调职能,深化认识、科学定位,变“自己做”为“大家做”,实现工作机制从“相对封闭”向“综合开放”转变。

杨金海《严以律己与马克思主义纪律观》(载《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7期)认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内涵十分丰富,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包含着领导干部作风培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如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一是铁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铁的纪律。“严以律己”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纪律观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而提出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纪律观。只有严以律己,才能永葆党的先锋队性质,保证党的坚强领导,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逐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二是严以律己的核心是增强党性自觉和纪律自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纪律是先进的,党性与党的纪律是完全统一的。作为共产党员,要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为党的崇高事业而奋斗,应当毫不犹豫地自觉坚持党的纪律。三是严以律己的关键在于行动和自我改造。要在言论上严以律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在思想和言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政治上严以律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工作上严以律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在工作上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在生活上严以律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在生活上严格遵守各项纪律,特别要遵守中央“八项规定”。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张李明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党建研究所 杨毅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