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动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

推动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推动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对于促进和提高农村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是一个涉及全局的、系统的问题,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推动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这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
推动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吴秀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而凝结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梦。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发展农业、服务农村、富裕农民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说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农村的发展不仅要有优良的自然资源作为基础,而且还要有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因此,推动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对于促进和提高农村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指政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提供的服务或物品,主要是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近些年来,虽然吉林省在不断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多数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仍然处于低水平的落后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本的生活性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与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如公共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供电基础设施、广播电视通信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环保基础设施等发展缓慢落后,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2.农村居民公共保障性服务发展缓慢。保障性服务是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从农村义务教育服务看:农村的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一般水平,不论是教学设施还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教学课程的设置远不及城市的发展;从农村卫生医疗服务看:虽已初步实现了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基本医疗求助、农村基本保健、农村卫生防疫等构成的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是,由于农村公共医疗长期投入不足,农村乡镇医疗设施数量少且陈旧落后,农村专业医护人员缺乏,现有人员技术水平低,农民仍然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病致贫的情况屡见不鲜;从社会保障制度来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较城市低,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生活难以保障,农村的养老问题也长期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当前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致使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3.农村生产性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农村生产性的公共服务旨在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率,降低农业成本,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条件。当前许多农村地区与生产相关的公共服务如防涝防旱建设工程、农业技术推广、农资市场规范、农村流通服务及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致使农民因信息不畅,农业产供销脱节以及缺乏必要农业生产技术而导致农业生产盲目、投资失效、缺乏市场而造成生产的性损失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4.农村发展性公共服务不完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吉林省“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农业发展性公共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农业发展性公共服务包括农业科技推广、现代化农业专门人才培养、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村金融保障等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长期以来,城市工业导向型发展战略,使吉林省在农业发展性公共服务上投入不足,因此,吉林省农业发展性公共服务运行水平较低,服务设施也不完善。

二、推动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对策

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工业和城市的高度发展,它还是一个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农村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是一个涉及全局的、系统的问题,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推动吉林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根本。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这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过去侧重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二元供给体系虽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是延缓和束缚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总体上已经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积累和能力,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即在农业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科技投入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格局,最终使农村具有跟城市大体一致的生存发展环境,使农村人口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地享受国民待遇。

2.厘清各级政府职能是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关键。现代政府重要的职能就是向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首先要合理科学地划分各级各类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职责,各司其责:中央政府统领的是具有全局性、普遍性的农村基本的公共服务,各级地方政府关注的带有区域性、地方性的农村的公共服务;而农村基层的地方政府则是面对农村实际并执行完成农村公共服务的相关事宜,其次,政府要有战略发展眼光,为农村公共服务谋划长远,合理统筹,建设与农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3.通过制度确保对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稳定长效的增长。资金投入不足一直以来是困扰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虽然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是多用于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上,对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和建设方面的投入却不多。因此,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严格控制转移支付方式,建立规范、公平、合理、高效的转移支付制度。这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措施。一方面中央财政应该本着适度调整存量,增量重点倾斜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同时各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也要向下倾斜,以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统筹考虑,全盘规划,进行合理的转移支付,对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较快,建设较好的地区可以降低投入,而对于偏远贫困落后地区,中央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的比例,保证资金到位,专项投入,专项使用,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农村所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到位。

4.建立上下互动的农村服务供求机制,增强农村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虽然农村的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但农民是真正有享用者和受益者。这就要求政府在决策时,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倾听农民的需求意愿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而农民也要有责任意识,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反映实际,反映需求,参与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献计出策,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公共服务资金投入高效合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才能真正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

5.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市场化的核心是竞争。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意味着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不再是政府一元供给而是由各方面力量多元参与,多元参与能够促进公平竞争,还能够调动社会互助协同地参与到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中,特别是当前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更多地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既能够弥补政府在财政投入上的不足,也能迅速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