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繁荣要共同

发展繁荣要共同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其中,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发展繁荣要共同_民族地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5要

发展繁荣要共同

一、“两个共同”是新世纪民族工作的主题

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的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发展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有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和其他地区的繁荣发展(但当前重点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自身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既包含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既是指目标上各个民族都得到繁荣发展,也是指过程上各民族应通过互帮互助达到繁荣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当今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阐明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其中,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两个共同”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是我们全部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强调,“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并把这看成“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表述。如在对待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的关系上,他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形势和实践,丰富了关于民族发展与共同繁荣的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各民族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11月2日祝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题词:“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邓小平的民族发展理论,主要是回答和指导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因此,邓小平民族发展理论把民族发展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联系起来,将民族发展的理论基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联系起来,对民族发展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等诸方面进行了阐述与指导并付诸于实践,成功地解决了第一代领导人曾经提出过但由于历史条件未能解决的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思想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论述。在1992年1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少数民族的振兴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并且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将“生产力标准”理论引入民族工作领域,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又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共同进步”,“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是56个民族的共同振兴。”在1999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列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系统总结50多年民族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方向。

三、“两个共同”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两个共同”思想反映了各族人民谋求繁荣发展、团结进步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强大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胡锦涛同志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高度,从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高度,明确指出:“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这就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两个共同”思想将民族团结和为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提出来,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两个共同”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和保证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民族问题与民族的存在相伴而生,只要有民族和民族差别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把握民族问题的规律,首先要正视民族差别的客观存在,科学对待民族差别。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加,但是民族特点、民族差异,以及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差距还将长期存在。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的根本措施,是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发展差距,逐步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最终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光荣职责。

五、如何实现“两个共同”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2)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3)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5)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临夏各民族人民在当家做主的新平台上,经过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互动,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当然,临夏州作为民族贫困地区,与内地及沿海经济发达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并不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缓慢的或不受重视的,而恰恰说明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差距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

为促进“两个共同”,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帮助和扶持,仅仅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关键是要增强内部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良性循环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使自力更生与国家的扶持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快开发开放步伐,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差距,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伟大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