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向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向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原有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逐步整合、并轨,使全体劳动人民都能享受到大体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这些基本国情也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与水平。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向_现代社会学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向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相适应。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的建立和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一定时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只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必须从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当前,我国的经济力量按人均看还比较薄弱。不可能像西欧国家那样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包政策,更不能用牺牲财力、增加赤字的办法来满足人民对生活的需要。只能在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善、逐步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

第二,公平与效率相兼顾。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因此,它应该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无歧视的对待所有的公民。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键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里说的公平,不是数量上的绝对平均主义,而是权利的平等,是法律面前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按劳分配也是公平,分配的公正、合理、公平,可以激励劳动者,提高效率,进而达到更高水平的公平。公平与效率相兼顾主要体现在:(1)各阶层和社会利益群体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要大体相当,不能有太大差距。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各阶层和社会利益群体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原有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逐步整合、并轨,使全体劳动人民都能享受到大体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2)保障水平的适度。社会保障在本质上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这种分配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些“按需分配”的性质,因而现阶段一定要适度,要避免因分配不当造成的鼓励懒惰机制。对生活困难者的救助,要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为目标。(2)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社会保障中还应体现在公民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与缴纳费用义务对等的原则。社会保险的待遇和给付标准,既要与个人保险金的缴纳水平和缴纳时间长短挂钩,又要体现社会互济的原则,既要切实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有利于激励广大在职职工的积极性。此外,公民享有的社会保障的权利,应该与社会贡献及交费水平对等,而不应该受行业、所有制等因素的限制。

第三,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相统一。

如前所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所面临的基本国情。这些基本国情也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与水平。现阶段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只能是低水平的,只能保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不能像西方某些发达国家那样实行“从摇篮到坟墓”式的高水平的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只能是多层次的。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东中西部不同的地区之间,在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社会保障待遇和水平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我们的社会保障资金还只能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分担,而不能像西方某些发达国家那样全由国家包揽,等等。我们在正视社会保障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局限性的同时,决不能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必然会逐渐提高,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东中西部不同的地区之间、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必然会逐渐缩小,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必然要走向“并轨”,国家对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必然会逐渐加大。我们既要立足现实,看到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阶段性与某些现实合理性,又要认清和坚定理想目标,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的艰苦努力,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让全国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以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未来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2]

(1)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

(2)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3)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逐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坚持家庭、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逐步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加强残疾人、孤儿福利服务。加强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积极培育慈善组织,落实并完善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

(4)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并缩小差距。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全面推进门诊统筹。做好各项制度间的衔接,整合经办资源,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改革付费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保障的含义?

2.社会保障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4.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5.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注释】

[1]参见:《中国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finance.ifeng.com/topic/news/yanglao..2009-5-25。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2011-3-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