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影响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影响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庇古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因研究社会福利经济而声名鹊起,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三是对市场失效与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福利经济学_社会保障学

二、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从福利的观点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估的经济学,它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究竟是增进社会福利还是减少社会福利。它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公共选择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而且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在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福利国家形成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福利经济学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福利国家理论。

福利经济学在20世纪初形成于英国,后来在美国、瑞典、法国等国得到传播。现代福利经济学的先驱为经济学家霍布森,后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著名的《福利经济学》一书,通过对经济福利的衡量标准和增进经济福利的途径进行研究,创立了福利经济学,奠定了西方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形成。庇古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因研究社会福利经济而声名鹊起,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1926年、1928年庇古又分别出版了《产业变动论》和《财政学研究》,二者同《福利经济学》一起构成了其福利经济学体系的三部代表作。

庇古认为,“福利”系指个人获得的某种效用或满足,庇古将福利划分为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只有可以直接用货币计算的那部分福利,才可称为经济福利。而经济福利的增加,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也就是说增加产出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减少产出时,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要增加产出,就必须解决生产资料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如何配置的问题,否则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国民产出量。而关于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福利越大的论点,是基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这一规律认为,一个人拥有的收入越多,他的收入效用就越小。就是说随着货币收入的增加,货币对持有者的效用是递减的。他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享受的经济福利是来源于他所消费的那部分收入,而不是来源于他的全部收入。一个人越富裕,它用作消费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相对富裕的人失去一定数量的收入,从满足本身需要的角度来说,对他只是比较微弱的牺牲;而相对贫困的人,如果获得同样数量的收入,就能够满足他比较迫切的需要。因此,他认为从相对富裕的人的收入中转移一部分到相对贫穷的人手中,从整体上说,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他从中得出结论说,在不减少国民收入总量的前提下,提高穷人所获得的实际收入的绝对份额,一般来说将增加社会福利。但增加的穷人的绝对分配额,自由竞争的市场是不会提供的。富人向穷人转移收入有征收累进的所得税和遗产税等强制性的转移,也有富人的捐赠和举办福利设施等自愿的行动。庇古主张政府采取征收累进税、举办社会福利设施、失业津贴、社会救济等措施,实现财富由富人向穷人的转移,干预再分配或第二次分配,以达到收入的均等化,增加社会福利。

新福利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罗宾斯、希克斯、卡尔多、霍林的补偿原则论以及柏格森和萨缪尔森等的社会福利函数论为代表。新福利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观点上有较大的不同。

旧福利经济学是以基数效用论和不同个人之间效用的可比性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的,认为个人主观心理评价的效用可以用货币计量,效用在个人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当社会各个人的综合效用最大时,社会经济福利就是最大;同时,他们还从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出发,断言国民收入的总量越大,其中归于贫者的比例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进而主张国家采取适当的干预经济的措施和财政政策,以调节生产资料和国民收入的分配。

新福利经济学则以序数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否认个人间效用比较的可能性,使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对不同组合商品的偏好,排除旧福利经济学的收入均等化的理论,仅以交换、生产和产品组合的最优条件作为达到最大福利的条件,即从生产资源配置方面找到最适度条件,认为这就是最大福利的界限,任何偏离只会使福利减损。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帕累托提出的福利标准是,任何变革只要使部分人有收益而没有人受损,则就算使福利增大;否则,就无法判断福利是否增大。但反对他的英国学者卡尔多和希克斯认为这在世界上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在一种变革中部分人受益难免会使另外的人受损,不过政府可以运用适当政策使受损者得到补偿。而柏格森和萨缪尔森对补偿原理持异议。他们着眼于个人的主观感受,认为补偿是否适当,需在受益者在接受后感到,事前是无法预知的,因而这种决策也是不科学的。柏格森和萨缪尔森把福利极大化寄托在最适度条件的选择上,认为生产与交换符合最适度条件未必就能获得福利极大化,必须同时把分配方面及其他所有支配福利的因素一并列入“社会福利函数”,当这个函数值最大化时才算福利最大化。

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二是提出了社会选择理论;三是对市场失效与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