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武汉市江夏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关于武汉市江夏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举办、非赢利、传播先进文化和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之总和。围绕完善江夏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各类其他文体单位公共文化设施应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惠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关于武汉市江夏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_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文体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江夏区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以及“一城十镇百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我们认为,与之相匹配,在全区文化建设领域确立“文体服务体系健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四大目标,为江夏区建设武汉市南部生态新城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应该积极采取下列步骤与对策。

1.完善三级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举办、非赢利、传播先进文化和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之总和。围绕完善江夏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1.1健全公共文体设施网络。制订全区文化设施建设布局规划,以建设“一城十镇百村”为目标,完善区、乡镇街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体设施网络,逐步构建城区10分钟、农村10公里文体服务圈。

1.2建设重点公共文体设施。区级应高标准、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重点抓好“区五馆一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规划馆、艺术中心)建设。2012年,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已列入省级对市级目标考核,因此,加快立项、选址、设计刻不容缓。采取具体措施,列入专项财政建设经费,保障区“五馆一中心”建设;重视设计与建设理念,真正将区“五馆一中心”建成江夏区标志性建筑,提升江夏区城市档次;切实重视“五馆一中心”运行效益,真正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在建设文化设施的同时,也应该着手考虑建设区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射击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馆、网球场),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学习与健身需求。

1.3强化乡镇街文化站服务功能。将现已完成维修改造的乡镇街文化站“三室一厅”提档升级,进行资源配置,发挥乡镇街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枢纽作用。例如山坡街办事处投资1800余万元新建山坡街综合文化站,目前已完成硬件建设,已进入内涵建设阶段,这将是江夏区基层文化站建设的标杆。

1.4积极发挥“两个文化工程”和社会文化设施作用。2012年7月,江夏区农家书屋由于少数书屋没有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开放问题,在武汉市电视问政中曝光,因此,我们要吸取教训,将已全覆盖的行政村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实行运行管理新机制,强化利用效益。各类其他文体单位公共文化设施应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惠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动机关、学校等机构的内部文化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擦亮江夏区五张“文化名片”,树立公共文化旗帜

江夏厚重的历史,产生了厚重的文化,如“京剧谭门”引领着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江夏画派”列入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夏黄姓”是海内外黄姓华人公认的总郡望和发祥地,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依托中山舰纪念园项目,江夏区正在开发建设金口古镇,以形成功能齐备的中山舰旅游文化产业园。湖泗古窑地址位于江夏区梁子湖沿岸,目前已探明烧制青白釉瓷的窑堆98座,时代为五代至元明,打破了文物考古界“湖北无瓷窑”的论断。这些可以说都是江夏具有的文化优势与潜力,也是江夏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着力擦亮江夏区这五张“文化名片”,树立公共文化旗帜,对于建设江夏文化强区尤其重要。

2.1打造谭鑫培京剧文化。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多方支持,两年一度举办“谭鑫培”杯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二是借鉴外地如杭州宋城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整合地域文化资源,积极引进,借资借力,集文化旅游、文化演出、体育活动、书刊出版印刷等文化产业为一体,形成以谭鑫培京剧文化为中心的谭鑫培文化产业园,逐步打造一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具有浓厚地方传统文化色彩的文化产业群。

2.2打造“江夏画派”中国手指画文化。以手指画的研究、创作为主,传承“江夏画派”的画风,发展地域书画,打造中国指画之乡,海纳百川,吸纳全国书画优秀人才,为全国书画家提供展示书画艺术的交流平台。

2.3打造“江夏黄”文化。“天下黄姓江夏祭”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的任务是进一步传承,让“江夏黄”文化成为连接海内外文化与推动江夏经济发展的桥梁。

2.4打造中山舰文化。依托中山舰纪念园项目,开发建设金口古镇文化旅游,形成功能齐备的金口—中山舰旅游文化产业园。

2.5打造湖泗古窑址文化。江夏拟建设的保护区项目目标是集大遗址保护和文化旅游于一体,规模投资1.5亿元,涉及范围7. 5平方公里,目前保护区的规划已通过省市专家的论证,形成了初步的方案,下步工作则重在推进。

2.6培育一批文化体育活动品牌。2012年9月13日,江夏区将与武汉市体育局承办环中国国际自行车赛事,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造条件,精心打造环梁子湖国际自行车赛;打造一年一届的全区舞龙大赛和每两年一届的全区“百花奖”业余文艺创作节目大赛和青年歌舞大赛、全区职工运动会等江夏区四大群众文体活动品牌;建设一乡(镇街)一品,扶持地方性的文化品牌,发挥其在城乡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3.夯实基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天摇。农村文化工作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当前推进江夏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改善文化民生的重点,是提高农村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

3.1加大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力度。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区、乡镇街、村分级负责的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由区、乡镇街两级政府对辖区内的文化建设负主要责任。区政府应设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和农村文化活动的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投入。

3.2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完善区文化馆的综合服务功能,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图书馆数字化,带动乡镇街文化站、农家书屋、共享工程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农村基层文化骨干的培养基地和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3.3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运用农闲、传统节日、集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民间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进乡村,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积极探索文化“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流动图书车、流动舞台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鼓励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到基层,使“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精英

多出文化精品力作,必须依靠多出文化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积极营造文化人才培养与文化人才辈出的社会生态环境。

4.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根据推进江夏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需要,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考等多种形式招揽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备好专职文化干部,做到定编定岗定位。真正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待遇落实。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4.2加大培训力度。各级要建立群文干部队伍培训机制,要制定培训计划,以区文化馆、图书馆等为依托,建立基层群众文化干部和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对现有文体队伍中特别是35岁以下青年文体干部,要进行定期全面培训,以提高队伍的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创新工作能力。

5.创新公共文化的运行机制,形成有效突破

5.1创新公共文化的投入机制。设定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的保障底线,并根据当年财政的增长情况同步提高投入比重。彻底改变以往文化事业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偏低,增长速度偏低,事业费总量偏低的状况。既要保证公共财政支出的1%用于文化建设,又要运用政策手段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份投入公共文化,使其形成一个多元的投入格局,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进一步落实加强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乡镇街文化站工作人员及待遇保障、活动经费保障、设备条件改造保障。

5.2创新公共文化的经营机制。对重要公共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采购、政府埋单、项目贴息、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制度,积极鼓励行业竞争,切实提高服务效益。同时要鼓励发展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和演出中介机构,形成多种艺术表演经营组织形式并存的竞争格局。

5.3创新文化阵地管理机制。对公益性文化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积极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改革方针,“三馆”所属的公共服务场地和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健全其职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进一步提升乡镇街文化站服务功能,所属的多功能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向群众开放,进一步健全书报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服务项目并免费提供。

6.建立科学考核机制,确保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推行行政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的文化责任,责任指标尽量明确、量化,要把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作为基本的施政方针,体现现代公共文化行政的追求。对公共文化部门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服务的方法和措施、服务数量和质量、群众的满意度等列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考核,以促进服务单位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千方百计使全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得到落实。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公共文化体育部分指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根据《规划》要求,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线,围绕市委把武汉建设成为“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等构想,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文化强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一城十镇百村”的目标,牢固树立更高的文化自觉,更强的文化自信,更大的文化担当理念,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体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立足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文化建设,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卓有成效地推进江夏区大光谷南部生态新城建设。

参考文献:

胡林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参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本文曾收入2012年8月编辑的江夏区地方人大工作研究会《调查研究文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