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2000年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心理与行为研究院。2002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心理与行为研究》。该成果2002年获天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2000年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此基地主任是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沈德立。

十年来,此院伴随改革开放的发展,形成文理交叉,学科渗透,面向全国开放,广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具有一支团结奋进、协作攻关的科研队伍,始终坚持为国家和社会服务,获奖多、级别高的心理学研究实体。

二、主要成绩

(1)此院在2004年和2009年教育部对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两次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

(2)面向全国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成为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中心。受教育部委托,邀请全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先后举办了十期培训班,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34所普通高校,系统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660人。同时主持研制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包括4个量表和1个计算机软件),解决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急需测评工具的问题。2008年汶川地震后,邀请全国十余位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出版了《地震灾区民众心理调适指南》和《地震灾区救援人员心理自助与助人指南》两套DVD光盘(中国人民大学音像出版社),由教育部和地震局领导分发到相关单位。

(3)主办心理学刊物。2002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心理与行为研究》。该刊2003年正式出版,目前已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4)建成国内一流的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近3000万元,装备有1套256导ERP/EEG系统、3套64导便携式ERP/EEG系统、1台EyelinkⅡ眼动记录仪、2台Eyelink 2000眼动仪、1台SMI眼动仪、1台Tobii眼动仪、1台ASL504型眼动记录仪、2台16导生理记录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和虚拟认知实验室、全方位行为观察室、人才测评实验室等。

(5)面向全国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中央教科所等十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博士生导师通过《光明日报》招标,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此基地课题,作为兼职教授,利用此基地的先进设备开展研究;已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等地10来所高校的心理学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并赴上述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加坡、瑞典、希腊和澳大利亚参加国际会议;先后在此基地召开了第一届(2004年)、第三届(2008年)和第四届(2010年)中国国际眼动研讨会,来自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的眼动专家参加了会议。

(6)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心理学科于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被人事部批准为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2007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7)学科梯队建设合理。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心理学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研究人员分别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8)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并获得省部级奖励。近十年来,共出版教材、著作80余部,丛书10套;发表论文868篇,其中,SCI、SSCI、CSSCI共270篇。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次)、“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次)等;另外,开发并研制了学习能力测试设备和学习能力训练设备,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为我国心理学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实际应用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9)建立专业特色资料室。从2000年起,每年用15~20万元专款购置最新的图书资料和外文期刊,目前已订阅有30种外文刊物、50种中文刊物;资料室现有《美国心理学文摘》光盘、PPJ心理学专业资料数据库、psycARTICLES数据库和《实验心理学手册》和《心理学手册》电子版等。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沈德立主编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书首次阐述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提出心理健康素质的八种要素,即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应对风格、动力系统、自我、个性素质、人际素质、适应。这项成果在教育部主持的鉴定会上被评为“优秀”。

(2)沈德立主编的《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此书首次提出高效率学习的认知心理学模式,系统回答了近年来“由于学习效率不高而导致学习负担过重”这一重大教育实际问题,2008年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吕勇的博士论文“汉语双字词语义和语音启动的ERP研究”,运用ERP技术,对与词语加工有关的脑电成分(N400和P240)进行深入考察,确认语言加工“左脑优势”或“右脑优势”的观点都有失偏颇,正确的理论概括应当是“左右脑协同”,从而在脑科学层面上为“左右脑协调开发”思想提供了科学基础,对脑潜能开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该论文荣获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4)沈德立主编的《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由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项研究发现:许多中小学生阅读时,逐字注视、回视多并伴有唇读;在一般课外书泛读时,知觉广度很窄,不会浏览;多数中小学语文课过于注重字、词、句教学,而忽视了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该成果2002年获天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5)白学军、闫国利等的论文“阅读有空格和无空格的汉语文本:来自眼动的证据”,发表在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34期第5卷。研究发现:是词而非字为汉语阅读的最基本加工单元;对于汉语初学者而言,加入词空格,有利于他们学习汉语,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6)闫国利、田宏杰、白学军等的论文“字频与词频效应的眼动研究”发表在英国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97卷第5期。该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操纵汉语句中目标词的词频和目标词中每个汉字的字频,记录中国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眼动过程,发现词频的高低和字频的高低均会影响读者阅读目标词时的注视时间;在双字词加工过程中,首字字频比尾字字频的作用大,但同时可能存在词频对字频的调节效应;与低频词相比,高频词的首字字频效应明显减弱。

四、“十二五”的工作思路

“十二五”期间,此基地总体建设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的心理学科研基地,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成为政府决策的思想智库,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中心和心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方面起带头与示范作用。

此基地确立的主攻方向是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调查及其促进策略,具体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本质。内容包括: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含义、结构及形成机制。

(2)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内容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质现状,重要社会群体(公务员、农民工、中产阶级)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

(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相关因素。内容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

(4)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测评。内容包括: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量表制定、常模建立以及测量系统的研制。

(5)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促进策略。内容包括:提升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优化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质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