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习情景】江南主要文化名人

【学习情景】江南主要文化名人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3岁之后,他先后在江苏、河南等地做过主簿、县令等小官。流连江南数年,白居易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并用文采斐然的诗笔歌颂赞美江南。之后12年,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67岁时,他写下了三首《忆江南》。柳永,崇安人,算得上真正的江南文人。都市风光、湖山胜景成为他词作的主要内容。汤显祖不仅是著名的诗文作家,也是伟大的戏剧家。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
【学习情景】江南主要文化名人_江南水乡文化概论

【学习情景2】江南主要文化名人

一、江南的科学

(一)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23岁之后,他先后在江苏、河南等地做过主簿、县令等小官。32岁考中进士。34岁时,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研究天文历算。熙宁五年(1072),兼提举司天监,主持修订新历。

元祐四年(1089),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东面)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共计30卷,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地质、物理、化学、生物、农业、建筑等诸多领域。书中也记录了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梦溪笔谈》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取得的辉煌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二)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

万历三十二年(1604),43岁的徐光启终于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徐光启跟利玛窦学习《欧几里得原本》等西方科学知识并翻译此书,书名译为《几何原本》。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评价说:“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之作。”徐光启曾先后撰写了多部农业著作,如《甘薯疏》《农遗杂疏》《北耕录》等,并与熊三拔合译了《泰西水法》。其代表作是《农政全书》。全书共60卷,约50万字,包括农业思想、农田水利、蚕桑养殖、备荒救荒等诸多内容,杂采众家而兼出独见。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徐霞客从22岁开始,便踏上了旅行考察之途。此后30多年里,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双脚进行长距离旅行,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曾经三次遇盗,四次绝粮。《徐霞客游记》全书约60万字,创造性地将游记和日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独创的体裁。其中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生动、准确、详细地记录了全国各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开创了我国地理学史上实地考察并系统描述自然地理的先河。康熙时期文坛总盟主钱谦益赞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二、江南文人

(一)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人虽生于河南,但十一二岁时,曾因战乱而迁居越中。长庆二年(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为杭州西湖水利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宝历元年(825),他又担任苏州刺史一年有余。流连江南数年,白居易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并用文采斐然的诗笔歌颂赞美江南。

白居易在杭州任上三年,屡屡游览西湖,对西湖充满感情,自云:“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他写下200多首诗,向世人集中展现了西湖的魅力。

大和三年(829),58岁的白居易因病卸任,回到洛阳。之后12年,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67岁时,他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二)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算得上真正的江南文人。都市风光、湖山胜景成为他词作的主要内容。看他写城市里的繁华之景,写杭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望海潮》),写苏州“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

作为地方官,柳永深谙地方百姓疾苦,说盐民们“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歌》),忧民之情可感可触。

(三)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别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南京礼部主事。两年后,改为浙江遂昌县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被迫辞官,归临川隐居玉茗堂,潜心著述。

10年中,汤显祖游遍金陵名胜古迹,登三山,眺大江,写下了激情洋溢的《江东歌》。汤显祖不仅是著名的诗文作家,也是伟大的戏剧家。他创作的传奇《玉茗堂四梦》——《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打动了无数读者

(四)袁枚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颇佳。33岁时,父亲亡故,遂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小仓山购园,名“随园”,筑室定居,近50年不仕,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作诗,主张任由性灵自由抒写,所以他的诗多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大抵随性而发,直抒胸臆,语言晓畅,富于情趣。袁枚的散文思想颖锐,情感真挚,清新自然,文笔生动。他的《黄生借书说》一直为世传颂。

袁枚也是一个是美食家。他著有《随园食单》,记载有黄鱼、班鱼、鲢鱼、鳅鱼等美食的做法。

(五)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很不幸,在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让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的靖康之乱,国难当头,耳濡目染,年少的陆游发誓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

陆游是名副其实的大诗人,流传至今的诗就有9400多首。他的词也留下了140多首。其中爱国的内容尤其突出,正如梁启超所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之二)

(六)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学识宏富,通经史、诸子、文字音韵及金石学,精研西北历史地理,晚年喜好天台宗佛学,并以诗、词、文著名,是清朝道光年间名重一时的文人,也是中国近代史发轫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最早以词作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词现存约100多首。这位愤世嫉俗的思想家,也有很多咏叹身世、儿女情长的诗作。他的诗现存有600多首,是诗人个性和激情的展现。

(七)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曾祖和祖父两辈官运亨通,在明清之际,50年“家门鼎盛”。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不热心功名,又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上代留下的家产在几年之内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以致“田庐尽卖”“奴逃仆散”,一时“乡里传为子弟戒”。加上考场失利,刺激甚重,“那得双眉时暂开”。回乡之后,由于不堪冷遇,于雍正十一年(1733)移家南京。从此时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周济过活,也是在此期间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制。

三、江南画家

(一)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仕途困顿,屡遭贬黜,郁郁不平、横亘于心,便转意于江南秀色,“多游江湖间,每卜居,必择山水明秀处”,画面“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令米芾最为心仪的是南唐画家董源的山水,称赞道:“峰峦山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这便是米氏云山的渊源。米芾将内心的情感化作了连绵云山,运笔龙蛇间完全背离了传统山水在动荡中追求均衡的阳刚之美,成就了一种宽和宁静、温婉纤媚的阴柔之美。

(二)黄公望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山水画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此“大痴”乃元四大家之一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大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陆(有待考证),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

黄公望为著名山水画家。晚年作品追求神采、气韵,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不重形似,笔法简练精到,笔意深远苍茫,峰峦浑厚,气势雄秀。作品很多,尚存世的有51件,其中20余件流散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其名作《富春山居图》一部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一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沈周

出生在长洲(今江苏苏州)的沈周(1427—1509)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对该画派的形成及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长洲沈家系书香门第,但是祖上几代人都不愿为官,沈周的祖父沈澄、父亲沈恒皆钟情于诗画,过着隐居优游的闲适生活。从小受祖辈人生态度的濡染,沈周也以处士终其一生。于画,沈周集大成而自成一家。

沈周所绘多系江南湖光山色、田园风光,《东庄图册》更是以小见大,浅坡清溪、浮萍弱卉,尽显江南园林之自然和谐,相比倪云林之孤介,沈周更多了些许生命的活力。当时市面上,沈周的画作极受欢迎,赝品也随之到处可见,对此,沈周不去追究。有人为牟利,拿着伪作求题,沈周也欣然答应。恬淡幽闲的人文情怀使沈石田得大痴之意、山樵之力、梅花之韵、云林之神而素善诸家自成一体。

(四)文徵明

沈周的得意门生文徵明(1470—1559)是一位人品极高的艺术家。大器晚成的文徵明进京应试,授职翰林院待诏,但终因不惯于朝廷繁杂拘束的生活而三次上疏言志,请求准予告职还乡,终如愿。文徵明回乡后,自定书画“三不应”,即不为藩王、宦官和外夷三种人作画。《文徵明年谱》记载:“徵明致仕后,凡部使者行部见过者,徵即于厅事拜谢,更不诣官衙。凡有馈遗,悉却不受。过客造请,亦向不至河下报谒。嵩曾过吴来访,徵明不为破例。”即便是当时的要官礼部尚书严嵩来访,文徵明也不卑躬屈膝。在达官显贵面前,文徵明可谓清高傲慢,不通人情,然而其对普通百姓和自己的学生却是随和亲切。

文徵明以其高尚的人格、秀雅的诗篇、清俊的书画深深影响着后辈,文彭、文嘉、文元善、文震孟等能书善画,陆师道、周天球、彭年、王稚登、沈大漠、钱谷等成就斐然,共同继承发展着吴门画派。“明经术以为根本,采诗赋以为英华,乘道谊以为坛宇,立风节以为藩垣。”这便是对文徵明一生最恰当的概括。文徵明“卒之时,方为人书志石,未完,乃置笔,端坐而逝”,艺术家用自己的一生“悉力血战”,不为金钱,不为权贵,只为那“春深高树绿成帏,遇雨寒泉半涟漪。浓雾不知山日落,回以空翠袭人衣”的江南梦境,只待得“扁舟牖听横塘雨,恰遇江南雁归时”“天淡水平山月小,一人吹笛过江南”。

(五)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伯虎任逸与不羁,与当时的张灵、祝允明以风流自豪。后因仕途之变,曾意气风发的少年解元(科举时,乡试第一名称解元),饱尝世态之炎凉,人心之险恶,决意效楚囚作千里之游,慷慨当歌。从此唐伯虎便以“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居,越加狂狷,开始了精神上的愤怒与反抗。一改早期萧疏、空灵的画风为大斧劈皴的激荡、险峻。晚年唐寅以“六如居士”自号,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在唐寅眼中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唐寅一生坎坷,遭人陷构;寄情诗酒,流连丹青,实属无奈。然而后人出于对这位狷介疏狂、放任不羁的“狂生”的喜爱,又为他添上了“三笑”“九美”的风流韵事,使他最终以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形象留在了江南艺术世界的记忆里。

(六)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具体哪八人,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记载,“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1799)“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八怪”作品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被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八年(1743),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钤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1748),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吏”。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