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现时代的新发展。这一进程中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成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创新的新基点。在对这三个方面问题的新认识中,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内容和新路径适时地作出探索。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现时代的新发展。这一理论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深入研究和全面理解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对于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现在正着力加强和改进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把握时代特色,拓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高度,从当今时代变化的高度,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这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特色,也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方法。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邓小平对时代变化的新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特点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19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当时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敏锐地对时代主题的变化作出新的判断,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是“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134)时代主题的变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也从多方面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准确把握。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这一进程中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成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创新的新基点。三是在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判断,并探索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自身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新思路。

在对这三个方面问题的新认识中,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内容和新路径适时地作出探索。在总体上,邓小平的探索,集中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重大课题中。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必然要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新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对此,邓小平提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135)在新时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必将建立在新的基础上,具有新的时代内涵。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36)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的理想信念,这也就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这个国情和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上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着如何理解和处理多样化的社会存在的新特点,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人民,以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经济发展与思想道德升华、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将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面临的课题。

第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借鉴、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有益于、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如何树立“风险”意识,有效地、有力地抵御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侵蚀的新课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为此,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在我们的人民中间树立中华民族自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也要向世界庄严昭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37)这就从多方面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界

第三,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长期面临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针对当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指责”、“制裁”,邓小平特别提醒我们注意:“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138)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反对社会主义的新的“冷战”,我们一定要纠正忽视、轻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头脑清醒,旗帜鲜明,锐意创新,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全球化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但是,在现时代,支撑经济全球化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极力利用经济全球化这一契机,把经济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把“西方化”看成是“美国化”,推行政治制度的单极化或所谓的“一体化”。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强行推行政治制度的“趋同”,以此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139)

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这些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的教育,一方面要使之能够了解和理解、并能适应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另一方面又要使之能够深刻理解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性质及其趋势,能够冷静应对这一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局面。从人的素质角度看,既要有现代科学技术、世界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素质,也要有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政治素质,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在新时期,怎样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越来越显著地提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

第四,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对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发展提出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理论中。邓小平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140)他提出了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141),“四有”既是相统一的,又是有层次的。从其统一性来看,它们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综合反映,既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也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从其层次性来看,又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即突出了“有理想”、“有纪律”的重要性。邓小平在谈到“四有”时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他多次提到“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142)。理想是人们的事业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一定的世界观、政治观和人生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不仅肯定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还从发展和创新的视角,提出“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许多现在预料不到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为了保证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143)增强针对性,着眼于有效性和掌握主动性,已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时代和任务不同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使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切实加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144)

(二)锐意开拓进取,完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明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复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任务要通过新内容来体现和落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但其最主要的内容还是世界观教育和政治观教育。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邓小平对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赋予新的涵义,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世界观教育的核心就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新的时期,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对此,邓小平语重心长地指出:“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145)

世界观教育最终要落实在为谁服务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邓小平认为,一个人,能够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就是他已经初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的重要标志。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曾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46)。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和任务,邓小平提出的政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

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始终抓住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邓小平在80年代初就明确指出:“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147)同时,也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使“两个基本点”同“一个中心”真正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如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所指出的:“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48)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还要全面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内容,即除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核心内容外,还应该准确把握其他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第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广大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胜利推进的根本保证。第二,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问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良传统的一种概括,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第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的统一,包含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党的基本路线同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一起,构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又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四个“基本”上来,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加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教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集体主义也是时代主旋律的主要内容之一。集体主义通常被看作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但在根本上,它也是政治观的具体体现。例如,在集体主义原则中,关于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观点,关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点,无不是以一定的政治观为根本前提的。新时期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政治观教育,实际上内在地包含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十分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中提高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增强民族自强精神和维护民族尊严等方面教育的重要性。这实际上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的现实基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邓小平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149)要教育全体人民,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国,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针对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邓小平强调指出:“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150)

进行政治观教育,决不是单纯的政治理论上的“说教”。政治观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要有说服力。例如,对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政治观教育也一定要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其中要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作用。邓小平认为:“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通过联系实际、紧扣群众关心的时事和政策问题的教育,“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151)这些论述对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加强系统建设,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严整的科学性,而且还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的实践中,邓小平不断探索包括方法、环节、途径、机制等方面在内的新路径。概括地说,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改善党的领导的高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改善党的领导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邓小平认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提出问题,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又突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邓小平认为,党的领导工作一要掌握方针政策,二要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三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他强调,党的领导机关“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15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大计。20世纪90年代初,在提到怎样应对“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的问题时,邓小平提出:“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153)搞好“教育”,这里首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还表现在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上。邓小平多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154)

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成为衡量我们工作得失的极其重要的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在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十年教训的总结时,谈了两个基本的观点:一是在谈到20世纪80年代“失误”的教训时,邓小平明确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155)邓小平的这一概括,不仅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得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中的重要性,而且也是一种警示,联系当时发生在北京的那场政治风波,联系其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这一“失误”给我们的教训是永远不应该忘却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上“失误”的严重性。十年的“失误”不只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在经济发展的某些问题上,例如在经济的“过热”、在通货膨胀上,也有一定的“失误”,但从“失误”的严重后果来看,邓小平认为,经过冷静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156)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永远值得我们深思的。

2.思想政治教育要同群众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要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针对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倾向,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在依靠群众和相信群众的基础之上,特别是“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另一方面,也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同解决群众的困难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157)改革开放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邓小平特别提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教育党员和群众以大局为重,以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158)

3.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分层次

邓小平历来提倡,“要分析当前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讲问题,进行教育和再教育”(159)。有针对性,来自于对实际的思想状况的准确把握;有针对性,也在于反复讲、耐心讲、深入讲,“决不能希望用三言两语的命令解决问题”。(160)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次,是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联系在一起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对象的不同成长阶段,提出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提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邓小平提出了根据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首先,对青少年要进行“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的教育;其次,在他们的不断成长中,进一步加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然后,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再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一再地证明,根据对象不同的成长阶段,提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方法。

二是根据对象的不同群体,提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问题。承认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并且根据这种差异,更有效果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符合教育对象的实际,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辩证的、可行的方法。邓小平就此指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161)

4.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倾向

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的、也是根本的要求。正确的理论导向集中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之中。邓小平一再告诫,“必须反复强调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他特别提到:“每个共产党员,更不必说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有一个时期,在宣传思想教育上的“严重缺点”,主要就是“没有积极主动、理直气壮而又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一些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严重错误思想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162)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倾向。

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错误思潮和错误倾向,邓小平曾经提出过两个“坚决”和三个“坚持”的对策(163),即对有害于人们思想的坏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要“坚决制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一定要“坚决反对”;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各项自由,“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两个“坚决”和三个“坚持”,既是改革开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处理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倾向的基本对策。

5.思想政治教育要十分注重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用历史为教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注重用历史的事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材料。邓小平多次谈到这个问题。1987年初他在提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教育工作”时,回溯鸦片战争以来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历史,深刻地指出:“这个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他告诫我们:“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64)另一方面,要注意发掘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推进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1981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曾提到: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的精神面貌、道德风尚是很好的,人民有理想、有奔头,着眼于更远的目标,照顾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照顾左邻右舍。显然,这些好的风尚和风气,与当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方面,邓小平特别赞赏“延安精神”。他多次提到,“我们在延安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家过得非常愉快,什么困难也压不倒我们。我们把它叫‘延安精神’”。(165)他明确地提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首先要自己坚定信心,然后才能教育和团结群众提高信心。”(16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如何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如何使这些优良传统勃发出新的活力,这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6.全社会都来支持和关心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邓小平不仅十分赞成这一观点,而且还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指出:“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167),他还要求,“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168)

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的探讨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系统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相统一,集中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要求相统一,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相统一,形成机制健全、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和培养相统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顾海良,原载《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8期)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0页。

(6)《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104页。

(7)《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296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7~300页。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9页。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6页。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14)《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35页。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

(1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

(17)转引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2页。

(19)《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41页。

(20)《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21)《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8~89页。

(2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页。

(2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2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25)《十五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26)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和创新》,载李文海主编:《走向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8页。

(27)《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28)《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25页。

(29)《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26页。

(30)《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3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32)《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3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

(3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3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页。

(3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3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38)《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页。

(39)《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40)《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页。

(41)《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页。

(4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0~91页。

(43)《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页。

(4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45)《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09页。

(46)《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09页。

(47)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和创新》,载李文海主编:《走向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7页。

(4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页。

(4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页。

(50)《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3页。

(51)参见雍涛:《邓小平哲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5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5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页。

(55)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1998年12月19日。

(56)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196页。

(5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2页。

(5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5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

(6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2页。

(6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6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6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6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6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

(6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5~136页。

(6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

(6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6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7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8页。

(7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7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7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8页。

(7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7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

(7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7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7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页。

(7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8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页。

(8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8页。

(8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8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8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9页。

(8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3页。

(8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8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2页。

(8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11页。

(8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页。

(9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9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9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9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9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9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9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页。

(9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9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9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10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10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4页。

(102)参见《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03~804页。

(10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10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页。

(10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页。

(10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10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7页。

(10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355页。

(10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11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页。

(11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11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页。

(1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1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1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11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5页。

(11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11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

(11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1页。

(120)《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355页。

(12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3页。

(12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8页。

(12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2页。

(12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12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5页。

(12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6页。

(127)《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12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5页。

(12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9~250页。

(13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页。

(13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278页。

(13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

(13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5页。

(13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105页。

(13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13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13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13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

(13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8页。

(14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14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14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90页。

(14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页。

(14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14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147页。

(14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14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9页。

(14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71页。

(14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页。

(15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15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145页。

(15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15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15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15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15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

(15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15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页。

(159)《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页。

(16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6页。

(16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6页。

(16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364页。

(16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16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165)《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页。

(16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页。

(16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106页。

(16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