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1848年初《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结合的视角,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的历史考察,借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开拓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现实,以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做出新的回答。这一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转换为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主题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

自1848年初《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是一部在理论上凸显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思想精髓与时代发展和各国具体情况紧密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创新历史,也是一部在实践上表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论证到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凯歌行进与暴风雨交织在一起的历史。我们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结合的视角,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的历史考察,借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开拓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现实,以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做出新的回答。

一个半世纪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大体以50年为期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科学社会主义主题经过了由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的三次重大转换。

1.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题转换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也就是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一种新的理论,以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做出科学的说明。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即后来用它的创始人之一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哲学上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论这两大发现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所作的科学论述,揭开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篇章。1848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对此后50年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主题的第一次全面阐述。《共产党宣言》集中论述的就是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被未来社会所代替,亦即社会主义为什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

此后的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多个方面作了进一步论述,特别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60年代后半期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1版,以及70年代的《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著作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主题的内涵。

2.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及其主题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第二阶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实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预言转变为社会革命、建设实践的阶段。这一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转换为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

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列宁准确地把握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对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和主题转换作了科学的分析,得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状况的新的理论结论。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理论,把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分析当时资本主义历史变化性质的基础,从“说明20世纪初期,即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大战前夜,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国际相互关系上的总的情况”(1)的高度,得出了垄断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的最新成就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列宁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正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2)。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使得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直接推进到资本主义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主题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列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特征,深刻分析了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实际,对像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作了深入探讨(3),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主题。列宁的科学论述,被20世纪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实所验证。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联系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同样对科学社会主义新的主题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也对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

3.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主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广泛地运用于实际,科学社会主义由革命实践为主转变为建设实践、改革实践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逐渐转换为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余年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最大变化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以及两大“阵营”对峙态势的模式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种模式化的态势有了微妙的变化。先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内的论战,而后是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解冻”,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制度各自发生变化的重要节点,也成为引发两大社会制度之间关系新变化的转折点。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资本主义沿着以垄断为主线的道路推进着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调整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化形式的变化”上。这种“社会化形式的变化”虽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但却改变了资本主义在一定阶段的发展状态。19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所谓的“现代资本主义模式”。19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明显增强。21世纪,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还将有一个长时期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也可能做出新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会有一定的生命力,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并存、竞争和斗争,也会存在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

与此相对应,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同样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还是显露出来,特别是70年代末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形成以来的新变化。尽管直到现在,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还是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并存、交流甚至合作上得到表现,另一方面也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竞争、对抗乃至冲突上得到表现。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今时代主题的这种两面性的表现还是现实地存在着。

这一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合作、交流和矛盾、对抗中发展和完善自己。借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及资本循环时的用语,社会主义在上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发展的主题,可以看做是时间继起性的问题,主要探讨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过渡的问题;第三阶段可以看做是空间并存性的问题,即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的并存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这一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而同时前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凸显出来。

现在,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主题的研究,不只涉及时间继起性的问题,而且还涉及时间继起性基础上的空间并存性的问题。这二者之间,时间继起性是空间并存性的前提,只有在科学地、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而且必然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并存关系;空间并存性也是时间继起性的过程形式,因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并存,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以及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科学的理解。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转换及其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集中于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新的主题的探讨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想。

(原载顾海良梅荣政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