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而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尚未真正提上议事日程,缺乏保障辅导员敬业、专业、创新的有效机制,缺少明确辅导员责任、协作、规范的制度设计。对辅导员队伍及其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由于当前管理和考核机制尚不完善,高校学生辅导员更新周期短,流动快,短期行为严重。

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刘 博

一、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基本内涵

职业化这一概念,是从现代企业管理中职业经理人移植过来的,它包含由内而外的三层含义:(1)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质,而不是凭个人兴趣自行其是;(2)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3)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职业化的最大亮点在于有“执行力”,其精神表现为敬业、责任、专业、创新、协作和规范。

高校学生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学生党建和团建指导、学习与成才指导、就业与服务指导、心理健康的一般咨询与辅导等。以职业化的标准和要求衡量,辅导员应该:(1)有高的职业素养。如有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勉负责,爱岗敬业,真正把辅导员作为一项职业、一项事业来做。(2)有强的专业技能。如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和计算机使用、网络运用等领域知识;有不断探索和研究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寻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能力;反应灵敏,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正确解读、回答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卓越的管理技巧和依法管理、依法治教的能力;(3)有好的制度规范,即学校有促进辅导员敬业、责任、专业、创新、协作和规范的制度设计和体制保障,如考核评估、提拔晋升、培养使用等。

二、非职业化倾向对辅导员队伍及其工作的影响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尚未真正提上议事日程,缺乏保障辅导员敬业、专业、创新的有效机制,缺少明确辅导员责任、协作、规范的制度设计。对辅导员队伍及其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1.非专业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够足

辅导员又称政治辅导员,其工作重心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政治辅导,同时具有对学生进行学业引导、心理疏导、人生向导等职责,因此需要专业型人才。但目前的辅导员队伍状况是:普遍缺乏高校学生管理专业知识,基本未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绝大多数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缺乏政治学、经济学的知识背景,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理解、分析和把握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辅导能力不强。大部分辅导员对学生专业知识、学生就业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知之甚少,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入全面的咨询服务。一些学校选留大量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作辅导员的做法,更是造成了队伍“近亲繁殖”、缺乏学科间的交融、不能实现专业上的互补、整个队伍缺乏活力的被动局面。

2.年轻化,工作经验需要积累,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加强

既辅又导是辅导员的应有职责,对于刚从学生转型为教师的年轻辅导员来说,他们难以对工作有整体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显得有些难以适从。面临着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心态、心理特征、学习状况、专业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等不稳定的量变阶段,他们只好“摸索着石子过河”,时刻在探索中前进。单就政治方面讲,这部分辅导员大多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没有经历过动荡冲突的历史阶段,面临的是改革开放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对党的认识欠深刻,对党的感情欠深厚,过分注重经济而淡漠政治,加之自身对政治、人生的认识也存在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因而需要更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对党和政府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之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制度不规范,导致队伍不稳定

相对稳定性是一支队伍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就会人心涣散,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谈不上战斗力。由于当前管理和考核机制尚不完善,高校学生辅导员更新周期短,流动快,短期行为严重。一些辅导员觉得在思想教育工作岗位上难以求得发展,只好另谋出路,于是“思转”、“思走”的现象较为普遍。有许多现在已步入中老年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虽然多年来紧跟形势,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和从事其他行业的同学相比,最大的感受是缺乏成就感。于是有人怀疑自己走错了路,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总考虑着转岗问题,这也让年轻的辅导员们望而生畏。

三、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之必要性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以智慧育智慧的艰苦而崇高的精神劳动。不断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更使他们的工作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良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势在必行

第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辅导员是担负着育人、树德、铸灵魂的崇高职业。正如李长春同志2004年6月江苏考察时指出的那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主力军,辅导员素质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需要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来从事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工作。

第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辅导员既要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知识,又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善于进行塑造人的艺术创造。而且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和特点的个体,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千篇一律,因此需要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规范化的职业化队伍建设,不仅可以保证辅导员有从事工作的理论背景和工作技能,而且能让他们安心工作,把他们多年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和宝贵经验付诸于第二个周期的工作,避免“从头起步”的探索,保证他们对各类学生各个阶段的思想动态有前瞻性的把握,对各种工作环节、工作程序都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在繁杂的事务中较快捷地理清工作头绪,从总体上使政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成效,同时也能使广大学生得到比新手辅导员更成熟、更科学、更全面的引导。

第三,辅导员的职业化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形势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整合难度加大;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时代产生的复杂多变、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经济全球化、市场化激烈竞争的态势,导致个人利益至上,导致社会道德、理想信念的震荡,世俗化、功利化思想日趋突出;世界上各种文化的激烈冲突与碰撞,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此背景下,如果没有一支理论基础过硬,工作艺术高超,具有与时俱进钻研创新能力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是根本无法有效开展工作,无法增强说服力的。

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措施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应着力于提升辅导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专业化程度、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着力于从机制和制度上规范辅导员队伍的选拔配制、培训提高、权利责任、奖惩待遇等,着力于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就辅导员个人而言,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合格辅导员,就必须沉下心来,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政治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政治的坚定性和成熟性,面对复杂的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局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准确把握和回答国内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深刻认识和解读党和政府的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真正成为大学生政治上的指导员;思想上,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真正把辅导员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和事业去热爱,担负起那份神圣的职责。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成为学生的榜样;工作能力上,要不断开拓创新、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倡终身学习,不断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积淀。注意把握时代脉搏,及时将最新科技手段和成果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因为工作能力是建立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工作技巧、对工作对象的准确了解、对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把握等基础上。

就学校而言,需要采取项目运作制,从队伍配置、细化分工、专业培训、考核评估等多方面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第一,增强职业吸引力,保持队伍稳定。用制度明确待遇,减少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不过分担忧职务的升迁、职称的评定、待遇的高低。利用政策杠杆使辅导员工作岗位受到广泛的认同和尊重,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战斗力;用制度保持稳定。积极创造条件,使辅导员减负增效,保证和促进辅导员能履行好自己职责的同时,按一定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使辅导员岗位成为他们匆匆而过的客栈,有效抑制辅导员不正常的快速流动趋势。同时,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梯队,以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让更多的人愿意把辅导员作为自己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职业去做,当作一项伟大事业去完成。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建成一支职业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第二,多渠道、高标准选拔配备队伍。提升辅导员的准入条件,广纳贤才,把好入口关。在选拔中着重从政治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和对该职业热爱程度方面加以考察,同时注意专业对路,注意合力发挥,从专业、年龄、层次、能力、特长等方面合理科学地配置各年级、各院(系)的辅导员队伍。一般情况下,一个有战斗力的管理集体,需要配备政治思想辅导、心理疏导、学业引导、活动组织等方面人员,并实行相应分工。

第三,更加明确职责,凸显工作重心。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要改变那种将辅导员工作拘泥于单纯的生活管理、活动组织和稳定局势上的观念和做法,把他们从事无巨细的日常琐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的精力去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需要,从事更加富有内涵的育人和咨询工作。要通过建立班主任制度,把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管理事务从辅导员工作中分离出去,确保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职责的实现。

第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素质。要对辅导员进行政治思想的培训,以更加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提高他们正确解读政策、把握形势的能力;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等各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养,努力提高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在培训的方式上,可以是脱产进修学习。通过制定计划、创造条件,分期、分批选送和培养,使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拥有自己的学士、硕士、博士,建立和形成一支多层次、高素质的专职队伍。可以是立足校内的在职培训。由于专职培训受到人数的限制,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渠道依然是在职在岗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搞好队伍建设。促使这支队伍及时更新知识、交流经验、扩大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同时高校学生辅导员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仅仅重视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是不够的,应注意培养实际工作带头人,以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

第四,进行素质论证,加强考核评估。在明确素质要求、明晰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考察制度、工作质量评估制度、激励竞争制度等。实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全面的考核原则,促使辅导员的考核走上科学化、系统化、经常化的轨道。通过奖勤罚懒、存优汰劣、竞争上岗等手段,努力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真正让优秀的辅导员受到表彰重用,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良性运行机制,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