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敢教日月换新天

敢教日月换新天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在韶山的举动,惊动了省城。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电令湘潭县团防局派快兵逮捕毛泽东。毛泽东对故乡,对乡亲是有感情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不能回韶山,便让长子毛岸英代他探望父老乡亲。而农民对人民公社的看法,无疑是影响毛泽东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1959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24日到达长沙。毛泽东故居对面是谢家屋场,这时已是土地冲的公共食堂。这时,毛霞声是生产队长和食堂管理员。

2.回韶山:敢教日月换新天

走出了韶山冲,决心改造国家与社会的毛泽东,对家庭也有了新的想法。1921年初,他和在长沙读书的小弟毛泽覃回韶山过春节。年三十晚上,他和弟妹们围着火塘守岁,劝说他们要舍家为国,出去做点事。过完春节,原来在家当家理事的大弟毛泽民随毛泽东来到长沙,在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担任校务,他的妻子王淑兰也一同去了长沙。毛泽东又把从小在他家长大的堂妹毛泽建送到长沙建本女子职业学校读书。这样,毛泽东带着他的弟妹们,一起走出了韶山冲。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他们都投身革命活动,毛泽建、毛泽覃、毛泽民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离开了韶山的毛泽东并没有脱去身上的农民气质,还有那与生俱来的对农民命运的关怀。

1925年2月6日,毛泽东和杨开慧带着毛岸英、毛岸青回到了韶山冲,一直到这年8月离开。毛泽东在韶山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还秘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韶山支部,建立了国民党的区党部,他发动农民同地主民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使国民革命的时代洪流奔涌到了偏远的乡村。在这期间,毛泽东错过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1月份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以及首先在上海发生的“五卅”运动。中共四大强调的是城市工作,“五卅”运动的主阵地也在城市。就在同事把目光放在城市时,毛泽东却使韶山成为湖南省“伟大农民运动的核心”,这无疑预示着毛泽东事业的新的开端。

img9

毛氏宗祠(韶山农民夜校旧址)

毛泽东在韶山的举动,惊动了省城。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电令湘潭县团防局派快兵逮捕毛泽东。县议员、开明绅士郭麓宾在县长办公室看到这封密电,上面写着:“立即逮捕毛泽东,就地正法”,他看信后写信交人赶快送到韶山。信上写着“泽东兄,事急,省里密电拿你,务希在今晚离开韶山”。于是,在1925年8月28日那天,毛泽东趁着月色,扮作乡下郎中,被人用轿子抬出了韶山。

1927年1月,毛泽东又一次回到韶山,这次韶山之行,是他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的一部分,一共待了32天。这次考察更加坚定了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看法,根据考察写成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使毛泽东获得了“农民运动之王”的称号。不久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先后用俄文和英文翻译了这篇文章,英文版的编者按说:“在迄今为止的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版中,这篇报道最为清晰。”早年农家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思想情感上同农民的息息相通,似乎在引导毛泽东寻找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之路。看到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毛泽东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在乡亲们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上,毛泽东说:“30年后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决不回来见各位父老乡亲!”

到1959年,32年过去了,毛泽东重回韶山。毛泽东出生和成长在韶山,但是使韶山广为知名的,还是这次他回乡祭祖的行程。

img10

1951年9月毛泽东邀请少年时代的好友张有成(左一)、房兄毛宇居(左二)、表兄文梅清(右一)赴京叙旧

毛泽东对故乡,对乡亲是有感情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不能回韶山,便让长子毛岸英代他探望父老乡亲。他要毛岸英在他身边学习了2个月的韶山话,以免语言不通,让乡亲们有隔阂感。他还嘱咐毛岸英,不要有架子,要走路回去,打赤脚回去,到20里外的银田寺就下马,代表我回去看望家乡的亲人和革命前辈。毛岸英按照父亲的教导去做了。半年后,他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朝鲜,并永远地埋在了那里,再也回不到故里了。

img11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父母墓前鞠躬行礼

韶山冲有三支毛氏祠堂。1927年回韶山时,家乡的农民协会在毛泽东那支的毛震公祠为他举行欢迎仪式。32年后重回韶山,毛泽东走进了毛震公祠,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鞠躬再说。6月26日清晨,毛泽东没有告诉随行人员,独自踏着露水,爬上山,在杂草中找到自己父母的坟墓,在坟前三鞠躬,静默良久,对随后赶来的工作人员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随行的湖南省接待处工作人员临时用松枝和野花扎了一个花圈,毛泽东恭敬地把它放在坟墓上。回到松山宾馆,他对罗瑞卿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来,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毛泽东1975年在长沙休养时,本想回韶山看看,为父母扫墓,韶山也做好了接待准备,但因身体原因,没能如愿。

1958年11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以后,毛泽东思考最多的是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问题。而农民对人民公社的看法,无疑是影响毛泽东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毛泽东对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曾有很高的估计。1955年他就认为:中国的农民甚至比英国与美国的工人都好,我们必然能够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到第一次郑州会议,毛泽东对农民的认识开始有了变化。他说:我们是工人阶级的产品跟过去的小资产阶级(农民)的产品进行交换,许多同志觉得,农民现在忽然变得跟无产阶级一样,或者更高,农民现在是第一,而无产阶级呢?变成二哥了。毛泽东开始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农民的小生产者特性。

img12

毛泽东和启蒙老师毛宇居携手而行

1959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24日到达长沙。本来准备7月在郑州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突然决定会址改在江西庐山,同时提出明天回韶山去看一看。毛泽东是想在开会前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他认为韶山的乡亲们是敢对他讲真话的。回韶山前,他特别与公安部长罗瑞卿、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约法三章:这次不要派部队去;特别是不要派公安人员去;“在我的家乡,我要随便接见群众”。

毛泽东故居对面是谢家屋场,这时已是土地冲的公共食堂。墙上新刷的石灰标语清楚显目:“公共食堂好”,“饭菜样样香”,“干部群众喜洋洋”。毛泽东扫了一眼,沉默了一会儿说:“怕不见得。好不好,香不香要群众自己说。”

毛泽东问起刚从田边爬上来的毛霞声粮食产量问题。毛霞声的父亲是大革命时期“雪耻会”的成员,毛泽东少年时的朋友。毛泽东对毛霞生说,你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这时,毛霞声是生产队长和食堂管理员。

毛泽东问现在亩产多少斤,毛霞声说800斤。毛泽东问是一稻800斤还是两稻800斤,毛霞声开始说一稻,毛泽东要他讲真话。毛霞声红着脸说,是两稻,一稻只有400斤。毛泽东问,那怎么要讲800斤呢?毛霞生指着在场的公社、大队干部说,是他们要我这样讲的。我要是讲真话,你走了,他们会批评我的。

img13

毛泽东在毛霞生家中做客

img14

毛泽东在视察故乡的稻田

这时,一个饿得精瘦的汉子敲着饭钵向他诉屈来了。老远就听见他的声音:“饭钵叮当响,餐餐吃四两(老秤4两实只125克)。做事冒得力,全都懒洋洋。”他就是毛泽东塾师邹春培的孙子邹长卫。毛泽东听后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毛泽东又问公社分管食堂的公社福利部长胡金培:“办食堂,社员自愿不自愿?”“自愿。”“自愿?”毛泽东追问:“怕是你们强迫的吧?”胡金培的脸一下红如血泼。毛泽东见她一副窘态,摇摇头,不再提食堂的事了。

26日晚上,毛泽东在松山招待所设宴招待乡亲。开饭前,毛泽东提议开个座谈会,请乡亲们提意见。乡亲们谈到了对密植问题,负担过重问题,也谈到了对公共食堂的不满。宴会中毛泽东给乡亲们敬酒,可当他端起酒杯来到他们桌边,桌上的菜都吃光了。看到这种情景,看到依旧是皂布粗衣,一脸菜色的父老乡亲,毛泽东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吃多少饭,他就下了席。

6月27日上午,毛泽东在寓所里召开座谈会,接见当地干部群众,听取对韶山生产、生活情况的汇报及群众的意见。对乡亲们的批评意见,毛泽东说,像这样的话,只有在家乡、在韶山才能听到,在中央、在其他地方是听不到的,讲真话是对党的热爱,对政府的支持,希望你们今后多提意见。他还要求韶山的各级干部每年向中央汇报两次韶山的情况。

6月27日,毛泽东要离开韶山。吃过中饭,乡亲们便络绎不绝地赶来松山招待所,为他送行。公社干部安排送行的人排成两行纵队,队伍从松山招待所一直延伸到韶山公社机关,长达1公里。毛泽东从招待所出来,先和左边的人握手,从左队队首握到队尾,又从右队队尾握到队首。就这样,毛泽东前后和两三千群众握手,前后握了两三个小时。毛泽东就这样依依惜别了他的乡亲。

img15

韶山学校的少先队员给毛泽东系上红领巾

毛泽东的故乡之行,调查了人民公社化后韶山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从中窥见了中国农村的总形势。所见所闻,使毛泽东感到忧虑。看到从前种过的田地,被荒废作苗圃,山上的树都被砍了时,他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湖南说要苦战三年,改变面貌。像这个样子,恐怕30年也改变不了呀!他对乡亲们吃不饱饭很担忧,对周小舟说,现在粮食到户,要闲时少吃,忙时多吃,年老的吃稀点,壮年的吃硬点。回北京后一年半,毛泽东派胡乔木率中央工作组进驻韶山,同时派陈伯达去广东,田家英去浙江,具体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特别是公共食堂问题。不久后,韶山的公共食堂全被解散。

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他看到了问题,又坚信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坚信建立人民公社最终能改变农村面貌。6月27日下午离开韶山前他与松山1号寓所的服务人员合影,问大家:你们说人民公社好不好?大家都说好,他说,我们共产党做事就是这样,一旦把问题纠正后,人民公社好得很。更能反映毛泽东这种心境的,莫过于那首写得大悲大喜,气势宏放的《七律·到韶山》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