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笑背后的蒙娜丽莎

微笑背后的蒙娜丽莎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先后已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问世,许多研究验证,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结论奇异的看法与观点,引起全世界《蒙娜丽莎》研究者的兴趣和关注。然而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蒙娜丽莎并不美,也不漂亮,更不是幸福的微笑,而是痛苦的、不微笑的蒙娜丽莎。为世人争颂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实际上是不微笑的蒙娜丽莎,这种笑中的痛苦,才是其永恒传世的真正秘密。

第二节 微笑背后的蒙娜丽莎——重看《蒙娜丽莎》

一次表演,小丑不小心从舞台上摔下来,牙齿被摔掉了很多颗,满脸是血,很疼,表情很扭曲。全场观众大笑,因为他得表演真的很精彩,很夸张,道具做得非常好。只有一个小女孩拉拉她妈妈的衣袖说:“妈妈,小丑哭了。 ”但没人听见,一个也没有。也许把《蒙娜丽莎》和故事中的主角做对比未免唐突和不妥,但在某种程度上,蒙娜丽莎的微笑确实被世人所误解着。有时候,哭并不意味着不开心;有时候,笑,也可以令人心酸。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天才艺术家达·芬奇的绝世之作,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不知引发多少人的观赏、研究、考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先后已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问世,许多研究验证,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结论奇异的看法与观点,引起全世界《蒙娜丽莎》研究者的兴趣和关注。 《蒙娜丽莎》在四百多年历史中,观赏者对她妩媚美丽、深不可测的微笑,认为是幸福、美好的象征,这些研究基本都是从古典主义形式美出发。在西方古典文化意蕴中,明显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这就是对人性的重视、对生命力的歌颂。这也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谓的狄俄尼索斯式“酒神精神”之体现。此外,西方古典主义者强调感性的抑制和理性的可贵,主张在主客二元意义上主体对客体“本质”的明确和“形式”的把握,借助理想的形式有效传达客体的本质,以此实现主客统一的阿波罗式的“日神精神”。借用美学家陈炎的话,如果说狄俄尼索斯式的解脱是一种直接的“宣泄”,那么阿波罗式的解剖则是一种变相的“升华”。而当时的欧洲正好需要《蒙娜丽莎》这样一幅作品来证实一种理想的人文体育精神出现了,它是体育之运动过程“宣泄”与“升华”的统一。这幅画以审美为中介实现了古典主义者的终极关怀和理想的人文体育精神,它适时地表现了基于人文主义内涵的形式美,那就是人性的、动态的、典雅的、和谐的。然而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蒙娜丽莎并不美,也不漂亮,更不是幸福的微笑,而是痛苦的、不微笑的蒙娜丽莎。

img20

油画《蒙娜丽莎》

据他们考证,蒙娜丽莎出身贫寒,生活贫苦,人生坎坷,为了生活只好给有钱的人做女佣,成了一名洗衣女。她那粗壮的腰身,是长期劳作的结果。她的五官缺乏平衡和协调,少有女性的妩媚和漂亮,左眼比右眼大,两只眼睛不在一条轴线上,显得极为不平衡。眼睛是人的心灵窗口,透过蒙娜丽莎的“窗口”看到是痛苦的、贫寒、坎坷、心灵受到伤害的蒙娜丽莎。斜视的目光既表现出她的胆小和低能,又表现出她内心痛苦与压抑的心理,她的大鼻子与小嘴,很不协调,失去了西方女人的魅力。她那宽阔的前额与尖小的下巴相结合,又有失重的感觉,很难让人欣赏出温柔美丽。她将双臂交错放在胸前,说明她是一个极易受到心灵伤害的女人,是一个下意识寻求自我保护的丑小鸭。有些研究人员经考证后指出:蒙娜丽莎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她的父母之间感情非常糟糕。她在父母争吵中成长,心理上受到伤害,内心十分痛苦。她的情感脆弱敏感,是一个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因为家中贫寒,又是长女,她不得不承担生活重担,给人作洗衣女;为了摆脱困境,她过早地嫁给一个她所不爱的男人。这样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为了麻醉自己,她只有拼命劳作以缓解内心的痛苦,她那双眼睛真实地展示了内心的痛苦、悲哀、麻木和脆弱,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大画家达·芬奇十分理解、同情这个洗衣女,用自己全部创作热情与爱心,为蒙娜丽莎作肖像画,祝福她幸福美好。

研究人员探索了画家笔下的线条,研究了画家在绘画中的心理思维轨迹,破译了画家思维的奥秘。他们发现达·芬奇心地善良,同情平民,具有强烈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画家笔下的蒙娜丽莎,完全是照相式的微笑,那神秘深不可测的微笑,本质上是一个痛苦的微笑。为世人争颂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实际上是不微笑的蒙娜丽莎,这种笑中的痛苦,才是其永恒传世的真正秘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