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胡子的蒙娜丽莎

长胡子的蒙娜丽莎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以其迷人而神秘的微笑令欣赏者神魂颠倒、如痴如醉,相传为了使这个美人始终保持这份微笑,达·芬奇费尽心思地请了乐队在一旁演奏……《蒙娜丽莎》成了达达派美术家反传统的牺牲品,这一举动旨在提醒人们不要把过去的经典看得太重要,但是它的审美效果却令人感到荒诞不经。从美学价值来看,贝克特的作品正是通过对荒诞的呈现达到了一种美学效果。

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以其迷人而神秘的微笑令欣赏者神魂颠倒、如痴如醉,相传为了使这个美人始终保持这份微笑,达·芬奇费尽心思地请了乐队在一旁演奏……然而,几百年后的1919年,一位美术家在巴黎购回一幅《蒙娜丽莎》印刷品,他用铅笔在蒙娜丽莎的上唇加画了两撇翘胡子,在下巴上添了一撮山羊须,并题上《L.H.O.O.Q》几个缩写字母。这样,在几分钟内,达·芬奇笔下那征服了几个世纪人心的蒙娜丽莎的“永恒的微笑”消失殆尽,这位美术家就是先锋艺术、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尚。《蒙娜丽莎》成了达达派美术家反传统的牺牲品,这一举动旨在提醒人们不要把过去的经典看得太重要,但是它的审美效果却令人感到荒诞不经。

荒诞原指西方现代派艺术中的一个戏剧流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个概念发展到现在,已远远超出戏剧的范畴,上升为一个普遍的深刻的重要美学范畴。古典艺术以“和谐”为最高尺度,“静穆的伟大,高贵的单纯”是其最佳写照;而进入现代阶段,社会分工日益细密,上帝信仰坍塌,随着这一系列社会变化,古典时代普遍的理性至上观念和理想都面临挑战,个人与世界分裂,艺术世界亦呈分裂状态。荒诞和古典时期的悲剧范畴相关,从根本上源于人生的荒谬,也可说是丑的极端化。荒诞是对虚无、绝望、无意义的自觉表达,是人对现代文明失去目标时的深刻焦虑。如美国艺术家杰弗·昆斯作于1988年的雕塑作品《狗熊与警察》,这件雕塑作品,人在狗熊面前显得渺小而白痴,有一种“可笑”、“滑稽”在里面,带有一定调侃、讽刺意味。

再如贝克特的剧作《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无望地等待着“戈多”,等待解救人生苦难的希望到来,明知枉然也要苦苦等待;这是一种人的悲剧处境,但它却用喜剧形式来表现,舞台上充满了粗俗的玩笑、小丑的动作。强烈的悲跟强烈的喜同时表达出来,显得异乎寻常。这里,荒诞成为一种颇富表现力的手法,喜所蕴藏下的悲似乎更能让观者震撼。从美学价值来看,贝克特的作品正是通过对荒诞的呈现达到了一种美学效果。对世界之荒诞形象的深刻揭示,无疑包含了一种审美判断,但是这种审美方式不被大众所接受,荒诞戏剧和小说属于精英文学中的一种。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作为“丑”的极端化,“荒诞”是一种我们无法避免的现象。在这种荒诞的文化景观中,如何保持一种审美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