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希腊化时期的哲学

希腊化时期的哲学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公元前4世纪末亚里士多德时期到公元400年左右中世纪初期这段时间,是希腊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流派:公元前400年左右由雅典的安提斯塞尼所创,他曾受教于苏格拉底门下,对于苏格拉底节俭的生活方式特别有兴趣。希腊化时期最令人瞩目的哲学学派主要仍是受到柏拉图学说的启发,因此称之为“新柏拉图学派”,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普罗汀。

从公元前4世纪末亚里士多德时期到公元400年左右中世纪初期这段时间,是希腊文化得到广泛传播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流派:

(一)犬儒学派

公元前400年左右由雅典的安提斯塞尼(Antisthenes)所创,他曾受教于苏格拉底门下,对于苏格拉底节俭的生活方式特别有兴趣。犬儒学派强调,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健壮的身体——之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同时,由于幸福不是由这些外在的褔祉所致,所以人人都可获得幸福。

最著名的犬儒派人士是安提斯塞尼的弟子戴奥根尼(Diogenes),据说他住在一个木桶中,除了一袭斗篷、一支棍子与一个面包袋之外,什么都没有,(因此要偷取他的幸福可不容易!)有一天他坐在木桶旁晒太阳时,亚历山大大帝前来探望他,并保证满足他的任何需要。戴奥根尼却说:“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犬儒学派还否定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世俗追求财富、名利等都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并认为与名利比起来,道德是更值得追求的。

(二)斯多葛学派

犬儒学派促进了斯多葛学派的发展,后者在公元300年左右兴起于雅典。它的创始人季诺(Zeno),他经常在门廊上聚集徒众。“斯多葛”这个词就是源自希腊文Stoa(门廊)这个词。该学派后来对于罗马文化有很大影响。

斯多葛学派相信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小部分,每个人都像是个“小宇宙”(Microcosmos),乃是“大宇宙”(Macrocosmos)的缩影。他们因此相信宇宙间有公理存在,即所谓“神明的律法”。由于此一神明律法是建立在亘古长存的人类理性与宇宙理性至上,因此不会随时空而改变。在此方面,斯多葛学派主张与苏格拉底相同。斯多葛学派认为,全体人类(包括奴隶在内)都受到神明律法的管辖。在他们眼中,当时各国的法律条文只不过是模仿大自然法则的一些不完美条文罢了。

斯多葛学派除了否认个人与宇宙有别之外,也不认为“精神”与“物质”之间有任何冲突。他们主张宇宙之间只有一个大自然。这种想法被称为“一元论”(Monism),与柏拉图的“二元论”(Dualism)或“双重实在论”正好相反。

斯多葛学派人士极富时代精神,思想非常开放,他们比犬儒学派更能接受当代文化,他们呼吁人们发扬“民胞物与”的精神,也非常关心政治。他们当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活跃的政治家,其中最有名的是集演讲家、哲学家与政治家等各种头衔于一身的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年—公元前43年),“人本主义”(一种主张以人的尊严与价值为生活核心的哲学),就是由他创立的。若干年后,同为斯多葛学派的塞尼卡(Seneca,公元前4年—公元65年)表示:“对人类而言,人是神圣的。”这句话自此成为人本主义的口号。

此外,斯多葛学派强调,所有的自然现象,如生病与死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不变的法则罢了,因此人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没有任何事情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他们认为,我们也不能为生活中一些欢乐的事物所动。今天,我们仍然用“斯多葛式的冷静”(Stoic calm)来形容那些不会感情用事的人。

(三)伊壁鸠鲁学派

如前所述,苏格拉底关心的是人如何能过着良好生活,犬儒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将其哲学理解为“人不能沉溺于物质上的享受”,不过,苏格拉底另外一个弟子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则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要追求最高度的感官享受。他说,“人生至善之事乃是享乐,至恶之事乃是受苦。”因此他希望发展出一种生活方式,以避免所有形式的痛苦为目标。(犬儒学派与斯多葛学派认为人应该忍受各种痛苦,这与致力于避免痛苦是不同的。)

公元前300年左右,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在雅典创办了“伊壁鸠鲁学派”,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加以发展,并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由于传说中伊壁鸠鲁住在一座花园里,因此这个学派的人士又被称为“花园哲学家”。

伊壁鸠鲁学派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乐趣时,必须同时斟酌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伊壁鸠鲁并且相信在追求短暂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致更大、更持久或更强烈的快乐。伊壁鸠鲁也强调,所谓“乐趣”并不一定指感官上的快乐,交朋友与欣赏艺术等也是一种乐趣。此外,我们若要获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伊壁鸠鲁曾总结他的哲学为:“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与斯多葛学派不同的是,伊壁鸠鲁学派对于政治或团体生活并不感兴趣。伊壁鸠鲁劝人要“离群索居”。在伊壁鸠鲁之后,许多伊壁鸠鲁派人士逐渐沉溺于自我放纵。Epicurean这个词如今已具有贬义,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专门追求享乐的人。

(四)新柏拉图学派

希腊化时期最令人瞩目的哲学学派主要仍是受到柏拉图学说的启发,因此称之为“新柏拉图学派”,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普罗汀(Plotinus,约公元205年—公元270年)。

普罗汀认为,世界横跨两极。一端是他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接受不到任何来自上帝的光亮。不过,普罗汀的观点是:这个黑暗世界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缺乏亮光照射而已。世间存在的只有上帝,就像光线会逐渐变弱,终至于熄灭一样,世间也有一个角落是神圣之光无法普照的。根据普罗汀的说法,灵魂受到此一神圣之光的照耀,而物质则位于并不真正存在的黑暗世界,至于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射。

新柏拉图学派认为:世间存在的每一件事物都有这神秘的神圣之光。然而,最靠近上帝的还是我们的灵魂。唯有在灵魂中,我们才能与生命的伟大与神秘合而为一。事实上,在某些很偶然的时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自我就是那神圣的神秘之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