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阿佩尔的辩证方法论》

论阿佩尔的辩证方法论》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4期上的《说明和理解:论阿佩尔的辩证方法论》是关于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争论的焦点在于: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而也可以应用于人文科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云南社会科学》等发表文章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毕文胜

一、内容摘要

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4期上的《说明和理解:论阿佩尔的辩证方法论》是关于方法论问题的研究。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方法论和人文科学方法论之争一直延续下来。迄今已历四个历史阶段: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至中叶,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争论的焦点在于: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而也可以应用于人文科学的研究。实质在于方法论的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具体而言,自然科学的说明方法与人文科学的理解方法是否具有独立性,或者二者之间可以互补?从历史来看,这一对立源于休谟的“是”与“应该”的二分。

当代语言分析哲学首先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批判。普特南提出既然事实和价值二分已经崩溃,那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法论独立性也当然不能成立。自然科学也蕴含着价值选择,人文科学也存在对事实的描述。维特根斯坦从语言游戏这一核心概念出发,认为建立在生活世界基础上的语言游戏具有双重指向性。一方面是指向某物的直接理解(说明),另一方面是渗透在语言游戏中的关于技术、习惯、制度和风俗的文化元素的理解。由此,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存在着双重的理解模式:一种对外在世界的理解(即一种描述性的说明)和一种自我理解(即关于人类自身的内在精神的阐明),这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当代著名后马克思主义阿佩尔在综合批判康德先验哲学、解释学以及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论出发,认为一种客观、疏离的描述性说明必然渗透着解释学的人类精神的自我指向性的理解。这一双重指向性的理解说明互补性模式是在无限交往共同体中通过不断交往实现的。

二、主要创新、特点、贡献

论文是关于方法论问题的系统阐述和论证。从梳理近两个世纪来的争论的历史演进脉络出发,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理论根源。通过分析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观点,从理论上阐明了两种科学部门方法论的互补性,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论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扩展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范式,拓宽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视野,进一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该论文作为科学研究方法论系统性论证,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总结当前关于方法论争论的观点基础上,将哈贝马斯关于方法论争论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推进到四个阶段的划分;第二,该论文分析了方法论争论与对立的理论根源;第三,集中论述了当代哲学中关于这一问题争论的代表性观点。第四,通过比较分析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论的生命力、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该论文所提出的问题与结论对当前中国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必将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繁荣,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毕文胜,云南师范大学哲政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西方知识论问题研究、德国近现代哲学诸问题研究、中西哲学比较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云南社会科学》等发表文章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